崔明莉
摘要:高中物理學科考試,主要是結合學科具體教學內容和特點,進一步突出學科核心素養。高考是選拔新時期人才的關鍵方式,融合物理試題及核心素養,更契合新時期培養人才的相關需求和標準。為此,本文就立足核心素養視角,分析結合物理試題進行物理教學的相關實踐,希望能在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物理學習能力,希望切實提高學生物理學習水平。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考物理;試題教學
引言
所謂的核心素養,實則就是指學生需要具備符合自身實際情況以及社會需求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隨著素質教育工作的日漸推進,核心素養已成為了各學科教育人員關注的焦點,在高中物理教學時,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的物理學習狀況,進一步分析高考物理試題,以便進一步解決學生在物理學習時出現的問題,全面地提高學生物理學習水平,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最終增強物理學科教學有效性。
一、鞏固學生基礎,創建物理觀念
近些年,隨著物理教育教學工作的改革,試卷出題人在設置物理試卷時,充分地融入了相關的物理觀念。物理觀念知識在試卷中的占比較多,隨著高中物理教學的改革,在試卷中涉及到的物理觀念,主要體現在運動觀、能量觀、物質觀和相互作用觀等方面。首先,在高考試卷中,物質觀有關習題的呈現方式,主要是為學生展示電荷守恒定律或者核反應方程式中的質量守恒方程,鼓勵學生探討原子種類,并且分析元素質子數,例如2021全國甲卷第4題。針對電場而言,電場中正負電荷運動方向和電場強度、物質質量等內容,進行全面掌握。其次,在高考物理試卷中,考查學生運動觀知識時,主要令學生分析物理運動狀態,了解運動時間、加速度和位移等內容。在運動計算過程中,會涉及眾多的能量公式以及動量公式,同時也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模型觀念,了解斜拋運動、平拋運動以及自由落體等內容。此外,相互作用觀。這一類習題的呈現方式相對簡單,重點考察彈力和時間的變化關系。在時間變化后,彈力會跟隨做出一定改變,同時要求學生能夠分析彈力和摩擦力間的展示關系。最后,能量觀的呈現方式主要體現在結合試卷中的有關知識分析彈性勢能變化情況和重力勢能變化情況。題目結合重力做功和機械能守恒的具體狀況,解決能量觀點設計的物理問題,全方位的分析力是否針對物體做功,并且要了解所做的功是正是負。
二、創建物理模型,形成科學思維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考試關鍵點主要是通過創建物理模型,能夠進一步鍛煉學生抽象思維,而且還能令學生靈活地應用物理知識去解決問題,這一過程中足以鍛煉學生對物理內容的概括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1]。在物理考試中,物理建模占據著較大的比例。物理通用方法,主要是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提煉有效的信息,分析物理知識和物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最終有效的建構物理模型。比如,在2018年新課標II第21題中,需要學生能夠結合電場強度以及電勢命題,在眾多現有命題中挑選出正確的命題解釋相關理論。學生通過分析點電荷的電勢模型和電場線展開論證,選擇正確的答案,考慮到定量計算知識,完成有關的題目,從而進一步要求養成優良的思維維度,為其后期發展核心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關注實驗教學,培養探究能力
在素質教育時代的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結合物理實驗可以鍛煉學生的物理操作技能,令其針對物理知識產生深刻的印象。在物理實驗過程中,學生需要分析實驗數據,并且靈活操作實驗儀器。在其研究物理實驗問題時,需要教師在帶領學生分析物理試卷時,能夠結合試卷內容,展開物理實驗,聯系物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點。通過學科優勢,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保障學生在實驗中靈活處理各項問題。通過分析實驗結果,對比實驗資料,從而找到其中的共性問題,進一步思考背后的原因,達到有效解決問題的效果[2]。這樣一來,便可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以及創新意識,并且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如,在研究小車于桌面上的直線運動實驗之際,教師就可以放棄常規化的打點計時器方式,而是通過自行制作滴水計時器,展開重點實驗工作。實際上,二者的道理相同,前者打出點,后者滴出水滴,目的均是在物體運動過程中記錄下運動時間和位移情況。結合對應的信息,進一步探究物體的運動狀態,學生結合打點計時器的應用特點,有效遷移知識,并且將所學的知識和技巧遷移到應用滴水計時器的進程中。這樣一來,便可令學生全方位地了解物理實驗,并且熟練應用知識,完成知識遷移,有效的提升學生解決物理習題的效率和效果。
四、重視情境創設,培養科學態度
在新課程理念指引下,高中物理教學和現實生活間的距離被拉近,通過巧妙地設置物理教學情境,可以有機聯系社會、科學技術以及環境,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節約資源,并且愈加關心科技發展成果,此外在2021全國甲卷第2題、5題、全國乙卷24題等中呈現了諸多真實物理情境,致力于培養學生科學思考、科學探究態度及能力。近些年,高考物理試題命題者逐步將科學態度以及責任管融入物理情境中,通過結合物理學歷史背景,創設生動且鮮活的物理學習情境,即可為學生鞏固物理知識以及有效應用物理知識做好鋪墊[3]。比如,在高考物理試卷中,同步衛星發射情境、山體滑坡情境、自制筒易電動機情以及訓練冰球運動員相關情的出現,均自然而然地將現實生活和物理知識加以融合,真正展現了科技發展趨勢,可促進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情境中出現的物理問題,進而激活學生關于物理知識的渴望熱情,并且令其意識到自身科學態度以及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在接受物理知識基礎上,形成優良的物理學科素養,并且完善自身必備品格以及關鍵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結合前文分析,即可發現高考物理考試試題和學科核心素養間早已緊密聯系,這便為高中物理教師后續教學指明了新的方向。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要以核心素養為根本依據,努力實現自身教學目標,設定科學的教學規劃。在物理課堂和物理實驗過程中,創新指導方式,將傳統講述變成實際引導,以促進學生有效的探索與發現,最終培養學生關鍵能力。
參考文獻:
[1]鄧艾,張海深.指向核心素養的物理試題特點分析及教學啟示——以2021年高考物理湖南卷、河北卷、廣東卷為例[J].中學生理科應試,2021(12):22-25.
[2]戴亮,須萍.基于情境類型學的高考物理試題情境的比較研究——以2021年各省市高考物理試題為例[J].物理教師,2021,42(12):75-78.
[3]呂俊君.高考物理試題與《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一致性研究——以2021年全國甲卷和乙卷為例[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21,50(31):55-61.
本文系2021年度咸陽市基礎教育科研課題《新課標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xyjjkk202123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