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平 周亞梅
摘要:目的:通過對產后輕度子宮脫垂患者進行護理,采用健康教育運動體操方式隨后進行效果觀察。方法:參與研究的60例產后子宮脫垂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隨后對其進行回顧性分析,對于常規組的產后子宮脫垂和研究組的產婦來說,分別采用常規和健康教育、運動體操方式。結果:通過對常規組和研究組肌力治療后情況對比,研究組效果優。研究組子宮脫垂患者的靜息壓力情況優于常規組(P<0.05)。結論:對產后輕度子宮脫垂患者采用健康教育、運動體操方式,效果較好。
關鍵詞:產后輕度子宮脫垂;健康教育;運動訓練
在分娩過程中出現滯產、急產現象,還會出現子宮撕裂現象,并損傷盆底肌肉等。在產后如果不重視保健將會影響恢復效果,并出現子宮脫垂。子宮脫垂患者一般為中青年女性,對產后輕度子宮脫垂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其具體情況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參與研究的60例產后子宮脫垂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其醫院收治時間為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近一年內,隨后對60例產婦進行隨機分組,將其隨機分為常規組(n=30)和研究組(n=30)。對于常規組的產婦其年齡在20歲以上,最高不超過30歲,其中其產婦體重最低為50千克,最高不超過78千克。其孕周在33~40周之間。研究組的產婦其年齡在21歲以上,最高不超過30歲,其中其產婦體重最低為52千克,最高不超過77千克[2]。其孕周在33~42周之間。通過對兩組患者資料進行比對無相關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給與常規組患者進行常規性健康教育,與患者多次展開溝通并且給與心理疏導,并且叮囑患者定時進行排尿與多食用新鮮水果等[2]。婦產科醫生要為研究組病人在講解常規性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針對性盆底康復訓練指導。詳細方式如下:讓患者平躺,雙腿屈曲稍微分開,在吸氣過程中盡量用6-8秒時間來收縮肛門,呼氣過程中放松6秒,在每次訓練完畢之后進行7次左右肛門快速收縮,在進行上述運動過程中要防止腿部與臀部肌肉參與進來。當患者對盆底康復訓練掌握之后,要囑咐病人每次收縮時間和訓練時間適當延長,每天的訓練不論是在平躺還是坐著的過程中都可以進行,堅持8個星期以上第二,采用生物反饋療法,通過在患者陰道內進行探頭的放入,其探頭為壓力感受器探頭,隨后對患者盆底肌肉收縮以及舒張能力進行檢測,在采用不同控制方式的同時,進行肌肉功能的講解,開展盆底肌肉訓練,提升整體康復能力。第三,胸膝臥位運動。在病床上做下跪姿勢,并貼近床保證雙腿、床垂直,每次進行15分鐘。
1.3觀察指標
(1)兩組患者肌力治療情況比較,主要分為II級、III級、IV級、V級。(2)治療前后靜息壓力比較情況。
2結果
通過對常規組和研究組肌力治療后情況對比,其中常規組中治療后II級比例7(16.27),其III級比例為22(51.16),IV級比例為10(23.26),V級比例為4(9.30)。對于研究組中,治療后II級比例3(6.98),其III級比例為13(30.23),IV級比例為19(44.19),V級比例為8(18.60)。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盆底肌力對比
2.2通過對常規組和研究組靜息壓力和收縮壓力變化情況進行比對,其中常規組中治療前靜息壓力為38.64±2.10,其治療后靜息壓力為41.25±1.24。研究組治療前收縮壓力為35.21±1.06,治療后收縮壓力為44.67±2.10。研究組中治療前靜息壓力為37.65±2.13,其治療后靜息壓力為52.14±4.32。研究組治療前收縮壓力為35.14±1.35,治療后收縮壓力為55.98±2.41。通過進行比對,研究組的相關結果優于常規組。
3討論
在現階段經濟的發展中,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對于輕度子宮脫垂患者來說,通過進行產后盆底康復訓練具有一定的效果。除此之外,通過進行相關文獻和研究的查閱,和其他文獻中的預后效果無較大差異,均能明顯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提升預后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在經過盆底康復訓練治療以后,盆底肌力改善情況要比常規組強很多P<0.01,而且研究組病人在經過盆地康復治療后靜息壓力和收縮壓力變化情況優于常規組P<0.01。這是因為會陰部和盆底肌肉收縮力不僅能通過盆底康復訓練來提升,還能減少肌肉松弛,增強盆底肌肉收縮能力,促進盆底神經肌肉組織結構功能的恢復速度,從而提升患者生活質量[3]。通過上述結論可以看出,女性盆底肌力減退的臨床癥狀可以通過健康教育運動體操來得到顯著改善,幫助女性朋友提升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柴麗芹.健康教育及運動體操改善產后輕度子宮脫垂護理效果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1,32(21):3519-3520.
[2]隋英英.健康教育及運動體操改善產后輕度子宮脫垂護理觀察及安全性[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07):188+198.
[3]欒英宇.健康教育及運動體操改善產后輕度子宮脫垂護理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11):2556-2557.
作者信息:徐元平,男(1976.5.20),漢族,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人,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從事婦產科
第二作者:作者信息:周亞梅,女(1971.3.4),漢族,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人,研究方向:從事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