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貴林
摘要:小學生尚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對于事物的認識還不夠全面,正處于對外界充滿好奇,渴望積極探索世界的年紀。在此時對小學生開展德育教育,更有利于建立小學生的認知,培養小學生健全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今后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首先闡述了德育教育的含義以及開展德育教育的意義,其次分析了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關于開展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最后有針對性的提出了解決措施,總結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的有效方法,以期完善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教育;課外實踐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的相關概述
1.1德育的內涵
立德樹人作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重要教學理念,堅持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不僅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有著重要的提升,而且對學生思想品德以及人格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學習成績不再是教育的唯一重心,教育逐漸朝著德育的方向發展。德育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的德育主要是社會各界開展的教育,包含社會、學校和家庭共同參與的道德教育;而狹義的德育主要是指學校對于學生的道德教育,主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培養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品格和高尚的道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1.2德育的重要性
關于開展德育教育,主要有兩個方面的重要意義。一是,能夠提升素質教育的質量。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學校實現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開展德育教育,小學語文課堂中不再僅僅要求學生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還應該實現思想品德的提升,這時候教師就應該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穿插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格,有助于約束小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提高語文成績;二是,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思想品德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健全學生的價值觀,小學生正處于對事物好奇的階段,如果在此時不加以引導,錯誤的思想就會趁虛而入,影響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只有在此時加強德育教育,培養小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就能夠引導小學生朝著正確的軌道發展,為今后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現狀分析
2.1教師對德育不夠重視
雖然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師的教學觀念已經逐漸開始轉變,但是要想實現全面的改變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尤其是一些富有經驗的老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需要較長時間進行過度。有些教師忽視教學過程,只用考試成績判斷教學質量的好壞,一切影響學生成績或者是對于學生成績沒有提高的因素都要排除在外,德育的滲透在有些教師看來對成績的提高沒有任何幫助,因此就會忽視德育在課堂中的滲透。在課文的教學中,只要求學生背誦考試的范圍,對于文章的背景都沒有花費時間去解釋,錯過了借助文章背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機會,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學生僅僅提高了考試成績,難以接受到全面的德育教育。
2.2教師開展德育的經驗不足
有些教師雖然對德育滲透足夠的重視,也能夠在課堂中進行德育滲透,但是由于缺乏經驗,并沒有形成系統的德育方法,在課前也沒有系統的備課,導致在課堂中進行的德育教育是零零散散的,對學生的影響并不深刻,德育效果較差。
有些教師缺乏開展德育的方法,僅僅通過語言滲透德育,語言的教育是不夠立體和豐滿的,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效,并不會完全理解其中的含義,德育的效果會大打折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用一種過來人和高高在上的教育方式為學生灌輸德育思想,缺少與小學生的互動,讓小學生容易產生厭煩和逆反的情緒。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對策
3.1在課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學是主要的教學內容,因此主要的德育教學在課文的教學中開展,小學的課文都是一些比較有正能量的內容,教師可以抓住這一優勢,找到課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針對課文中體現的對德育有幫助的思想都可以作為德育的重點。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思想,如果中心思想較為隱蔽,可以通過提問問題的方式引出中心思想,讓學生自己閱讀文章并且找出中心思想,會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里面的積極內容也會在學生腦海中形成深刻地印象,然后教師在學生發言完畢后,進行主題的升華,樹立道德榜樣,鼓勵學生學習其中的優秀品質。例如,在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鐵杵成針》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滲透德育,告誡學生在做事情時要堅持不懈才能夠取得成功;在《囊螢夜讀》的教學中,教育學生要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3.2在作文教學滲透德育
作文教學也是語文教學課程中重要的內容,利用作文教學能夠引導學生表達內心的觀點和看法,通過學生的作文內容,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思想,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學生的作文展示積極向上的內容。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品德高尚的文學家,為學生樹立榜樣,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氣節,提升學生的品德修養。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正直勇敢,在生活中要善于觀察,可以將自己所見所聞體現在作文上,也可以把自己學習到的知識用于作為的寫作中。
3.3在課外閱讀實踐教學中滲透德育
課外閱讀實踐活動是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如寫日記、做板報等,課外閱讀也是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重要路徑。語文教師需要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向其推薦課外讀物,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獲得實效。另外,語文教師也可以定期組織閱讀分享會,讓小學生分享閱讀的心得體會,提升其思想覺悟。例如,在統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祖父的園子》一文中,作者回憶了與祖父在園子里度過的幸福時光,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跟父母一起種植一種蔬菜,然后以日記的方式記錄自己在園子里經歷的趣事,身臨其境才能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感情,讓學生更加重視親情。
【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是一項重要的課程,能夠健全學生的品格,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從而約束學生的行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教師應該在課文教學、作文教學和課外閱讀實踐中積極滲透德育,形成系統化的德育教學方法,提高德育的效果,幫助學生實現身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臧忠艷.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46).
[2]李娟平.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案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1).
[3]趙桑前,李彩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