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明霞
摘要:在現代高中歷史課程教學創新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對學生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學生養成良好的歷史解釋素養不僅能夠深化學生對歷史課程知識的理解,同時還能夠拓寬學生的歷史視野,從而促進學生個人歷史思維能力的發展,幫助學生養成四個自信,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為今后的個人成長奠定思想和能力上的基礎。但是在當前的高中歷史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的重視程度有限,這種問題導致學生的歷史課程學習質量有限。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高中歷史課程中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素質的主要策略,以期提升高中歷史課程教學質量。
關鍵詞:對比閱讀;高中歷史;解釋素養;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需要高中歷史教師從當前的課程教學實際情況出發,為學生選擇合適的、具有一定難度的歷史閱讀材料,同時在組織學生比較閱讀材料內容的過程中,拓展學生的閱讀形式,從根本上吸引學生的個人注意力,從而深化學生對歷史課程內容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組織學生針對不同的歷史課程問題形成有效的合作探討活動,在深化學生歷史知識理解,培養學生歷史素養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課程學習能力,從而實現歷史課程質量的提升。
一、科學選擇材料,形成有效對比
在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對比的過程中,歷史材料的難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理解能力。高中生在分析歷史材料內容的過程中,對材料內容的提取能力有限。此外,很多材料內容多為古文,特別是在中國古代史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語文基礎不足的學生對材料內容的分析和理解有限。那么在組織學生進行歷史對比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科學為學生選擇歷史閱讀材料,在符合歷史主題的前提下,將具有內在關聯的歷史課程材料進行有效的對比,增強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
比如在組織學生學習《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這節課程的主要內容時,為了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的百家思想的有效理解,同時促進學生文化素養和歷史解釋素養的發展,在課程中我為學生選擇了如下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使人載其事而各得其宜”等等內容,除了為學生講解法家與儒家思想之間的區別之外,我還要求學生在對比分析材料的過程中,解釋傳統儒家思想中的法治思想,以及傳統法家思想中的人文價值。通過這樣的形式,在深化學生對傳統百家文化思想理解的基礎上,推動學生歷史材料對比分析能力和思想解釋能力的發展。
二、拓展閱讀形式,吸引學生注意
在以往的歷史對比閱讀工作開展過程中,眾多教師為學生呈現的材料大都是文字化的,這種問題導致學生在歷史史料對比過程中,個人的閱讀興趣有限。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推動互聯網與歷史閱讀活動的有效結合,是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素養發展的重要前提:基于現代形式的歷史材料的應用,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材料閱讀形式,以視聽化的歷史材料內容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對文字性歷史材料內容閱讀分析興趣不足的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羅斯福新政》的相關課程內容時,除了為學生講解羅斯福新政的主要政策以及其政策對美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視頻播放的形式為學生展示了蘇維埃政權建立之初列寧實施的新經濟政策主要內容,組織學生將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與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進行有效的對比,要求學生對兩項經濟政策之間的異同形成有效對比及解釋。學生們在對比之后會發現,無論是新經濟政策還是羅斯福新政都存在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干預的方式。通過這樣的形式,在拓展學生對歷史材料的閱讀形式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三、組織合作研究,培養歷史素養
在現代高中歷史教學不創新的過程中,教師除了為學生講解基礎的課程內容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課程知識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歷史素養的發展。那么在組織學生進行比較閱讀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為學生拋出不同的課程問題,在組織學生進行專題問題探究的過程中,對比閱讀不同的歷史材料,研究共同的課程問題,從而促進學生歷史解釋素養的有效發展。
比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明治維新”的課程知識時,除了為學生講解近代日本的民治維新的主要內容時,可以適當為學生展示日本明治維新的君主立憲的課程材料,以及德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相關材料,要求學生思考“明治維新與德國君主制改革工作的異同”,在組織學生進行資料對比的過程中,解釋現代君主立憲制確立過程中,兩國之間軍國主義的產生與發展過程,從而推動學生歷史解釋素養的發展。
結語
綜上,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需要高中歷史教師重視對比閱讀活動的開展,首先為學生科學選擇相應的歷史閱讀材料,同時結合信息技術增強材料內容的直觀性,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探究等等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史料分析,在材料內容對比閱讀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歷史解釋素養,提高學生的歷史課程學習成效。
參考文獻
[1]黃漢森.淺談歷史解釋素養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J].中學課程資源,2022,18(01):67-69.
[2]李峰.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解釋素養的培養[J].求知導刊,2021(49):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