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梅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更多的新生代年輕老師步入教師行業中,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學方式也要隨著科技的發展作出改進,與傳統教學的方式相互融合,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幫助中學生更好的學習理解生物學科的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課的興趣和課堂的教學質量;本文對“互聯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互聯網+;初中生物;運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目前針對已有的中學生物基礎課堂教學的一個難點問題是如何讓學生可以直觀的觀察到生物細胞內的各個細胞器,以及如何確保每一位學生可以正確詳細的看清楚各個細胞器的具體形狀和活動方式,通過“互聯網+”的特點,可以從網絡上找到對應的演示視頻或者是相關的教育軟件,可以通過計算機模擬細胞的結構和運行方式,很好的讓學生對微觀世界的細胞有了詳細的認知,并且通過模擬細胞的運行,讓學生對生物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樹立起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課堂互動性。
1 “互聯網+”的基礎定義
“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伴隨著科技和網絡的發展,網絡上的信息不斷完善,讓“互聯網+”這個行業也有了與更多傳統行業相連接的可能,并且也使得他們的融合更加的方便快捷。通過互聯網的便捷,將一些課堂上不方便展現的知識所展現出來,也通過互聯網的強大,可以把大多數實驗或者儀器下的場景表達出來。
2 “互聯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分析
結合“互聯網+”與傳統課堂的授課模式,相較于以往單一的傳統授課模式而言有著很多的優點。但同時“互聯網+”作為一個新型授課模式,還是存在著一些短柄,具體為以下幾點
2.1應用普及不足
從目前情況來看,結合“互聯網+”與傳統授課模式的普及程度不足。一方面,不是所有的中學課堂都可以配置上完整的硬件;另一方面,對于老教師們而言,在課堂上引用互聯網難度不小,有的老教師不愿意使用這種授課方式,還有的老教師由于自身對互聯網的不熟悉導致了自身條件不足以支撐自己去運用這種授課方式。更何況這種授課方式本身的付出也不低,而得不到一個比較良好的課后反饋也會讓部分教師懷疑這種授課方式的結果,所以也就慢慢放棄了這種授課方式,從而選擇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2.2學生自制力不足
由于學生平日學業比較繁重,自身沒有過多的放松休閑時刻,導致教師在使用互聯網的時候,學生可能會將部分注意力移到別的地方,從而導致課堂秩序降低,大大減少了課堂效率,也導致教師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維持課堂秩序。
3 “互聯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3.1抓住教學重點,提前做好預習
課堂上運用互聯網的時間比較短,每段視頻演示不宜過長,所以需要老師對需要講解的教學難重點高度提煉,盡可能把難懂難學難記的知識點精煉出來。同時,良好的課前預習可以讓學生對本節課要學習的知識有個大體了解,在眾多的知識點中知道哪些知識點是自己難以理解清楚的,從而讓學生有針對性的抓住自己不易學懂的知識去仔細學習理解并最終掌握。
例如:學習“細胞的結構”時,由于細胞體積實在過小,僅憑人眼是無法觀察到的,而書本上的插圖也只不過是固態而且是經過一定修飾后的。學生并不能直觀的看見細胞的形狀和顏色,這對于一部分理解能力不足的學生而言是很難去學會理解并掌握的知識。但是通過互聯網,我們可以找到各類細胞在顯微鏡下的圖片以及觀察視頻,也可以通過互聯網上的一些互動軟件來進一步的將細胞內的各個細胞器拆分組裝,讓學生自己上手操作來熟悉對課堂知識點的認知。
3.2結合課本教材,準備課堂運用
通過互聯網授課的方式與傳統授課方式不同,也和公開課興趣班不一樣。這種授課方式可以很大的提高學生的上課興趣,也可以提升課堂活躍度。為了避免因為課堂氣氛過于活躍而導致的課堂秩序混亂,在制作課前準備的時候,就要做好相應的措施。
緊靠課本知識,不要將一些沒有必要演示或者說是與課本知識相差過遠的知識一股腦的全部都放進來,過多過雜的演示只會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別的地方,從而降低本應該要著重學習的知識的興趣,而且過多的演示還會耽誤上課所用的時間,導致課堂效率的降低。
分清課堂難重點,一堂課總有知識是需要詳細講解,所以在提前準備的時候就要知道哪些部分的知識學生難理解,從而著重于這部分的知識多準備一些互聯網上的素材,盡可能的把知識點變得豐富起來,而不是一味地重復強調,從不同方面角度展示,讓這個知識點變得立體起來,讓學生對其有深刻的影響和體驗,從而才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通過互聯網課后鞏固知識
通過互聯網的信息傳播速度,讓學校、老師、家長形成一個立體的學習環境,教師通過課后互聯網上的作業的布置,通過家長監督學生完成課后作業,然后反饋給老師作業的完成度,老師就可以在課后及時的了解到學生對于本節課的掌握程度,從而進一步的了解到學生的學習狀況,也方便在日后答疑解惑的時候可以對學生有個初步的了解,大大降低了老師需要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時間,也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幫助更多的學生。同時,互聯網上的作業設計也不必像傳統紙質作業那樣枯燥乏味,也可以進一步的調動起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3.4互聯網和學校家庭的關系
而且通過互聯網,學生和老師的距離也被拉近了不少,學生有沒學明白或者是沒有徹底掌握的知識可以隨時聯系老師進行溝通,及時補充課堂知識的漏洞。并且對于比較內向的學生來說,通過互聯網與老師溝通要比在現實中與老師溝通來的更加方便。老師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況,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一個更進一步的了解,有助于對學生日后的教育方向和培養方略進一步的優化和改善。
并且通過微信、QQ等社交軟件,老師和家長的溝通也更近了一步,一些需要很長時間去驗證的生物生長也可以通過社交軟件進行周期性的調查。
比如一些實踐課,要求學生去種植一株花,并記錄觀察花的生長,就不需要學生經常帶著花盆在學校和家來回,而且老師也能觀察到學生對于花的栽培效果如何。
總結
“互聯網+傳統授課模式”在現階段也還是一個新穎的組合,一切都還在探索階段,每一位老師都有責任去進一步的了解,完善這個組合,通過不斷的嘗試、實踐、思考、總結,來使得教育方式進一步的優化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楊小密. 淺談”互聯網+教育”對初中生物學課堂的影響及對策[J]. 好日子, 2020(14):1.
[2]張婭娜. 互聯網資源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和實現[J]. 山海經:教育前沿, 20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