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武
摘要:在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實施“雙減”政策是義務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大勢所趨。在“雙減”政策的影響下,小學數學研究作業的設計一方面可以減輕小學生的生理負擔,另一方面可以減輕小學生的心理負擔。本文在“雙減”政策的基礎上,簡要分析了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探究性作業布置策略,為數學教學和教育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數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小學是為學生建立終身學習意識的重要階段。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凸顯小學數學作業項目內涵的根本途徑是改革小學數學作業研究方法,讓小學生走出傳統作業方式的局限,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看世界。因此,為了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理性的思維,合理培養邏輯思維,數學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情緒和現實學習情況,合理設計數學作業,有效地突出“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實現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控制作業量,減輕負擔
1、老師應該提前設計好作業,確保有足夠的作業量
小學階段是影響學生長期學習態度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如果老師給的科目作業量太多,小學生的身心就會出現學習疲勞和知識沖突。因此,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控制作業設計和布局的“量”是數學教師設計作業的關鍵標準。為了控制小學作業探索性設計的“量”,數學教師布置作業時,應該避免無聊和重復的任務內容。
2、家庭學校協調,以監控學生作業完成時間
基于數學本身的獨創性,盡管數學教師注重根據“雙減”政策生動、恰當地設計作業,但許多小學生在完成時間和效率上仍然存在明顯差異。最重要的是,小學生最有趣、最活躍[1]。因此,在調整作業量的過程中,數學教師還需深化與學生家長的溝通,通過家校合作有效監測作業完成時間,讓學生進行探索性思考。例如,數學老師可以創建一份“學生作業完成登記表”,讓學生家長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填寫作業的開始和結束時間,幫助數學老師進行作業的設計和協調。
二、小學數學家庭作業設計的創新、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1、整合文化,深化探索性工作設計
數學教師需要根據“雙減”政策的含義,在家庭作業的探索性設計中,以優化、靈活的設計取代嚴格、全面的家庭作業設計。要做到這一點,數學教師首先要認識到,數學不僅是一門理性的科學學科,而且是社會文化發展積累起來的人文學科。因此,在設計探究性任務時,通過正確整合數學文化,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精神。例如,在“圓柱體和圓錐體”課程中,根據課程內容為學生設計一個調查練習任務:“找到生活中存在的圓柱體和圓錐體”。這類作業可以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和競爭意識,使他們能夠靈活地復習、發揮和探索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形成清晰的知識記憶。
2、連接生活,讓探索作業設計有溫度
數學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需要與生活建立一定程度的自然聯系,使小學生能夠通過生活化的家庭作業,有效地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學中,目前廣泛使用的電子支付方式已經在許多領域取代了紙幣支付,因此小學生認為他們不了解人民幣的單位。因此,專門設計了兩種作業,去超市買東西一是只能以紙幣支付,另一種是只能以電子方式支付。學生“購買5本筆記本、6把尺子和8支鉛筆,并根據實際的購買經驗討論自己的感受”。這些教育情境不僅能夠引導學生合作探索,完成有趣的任務,還讓學生體驗了情感,在生活中建立對數學的信心,更好的進行數學學習。
3、合理的分層使得作業更加具有梯度性
每個學生都明顯不同。數學教師在設計小學數學探究式作業時遵循“雙減”的原則,同時還要注重“因材施教”,強調探究性任務設計的科學分層優勢,展示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擺脫局限[2]。根據學生的能力不同,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方面可以取得不同的進步。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思維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核心價值不言而喻,是最終教育效果的重要外在表現。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并應包括充分體現學生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思維型作業,使學生充分利用空閑時間培養創新思維。在小學階段,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學業特點,因此教師要充分反映學生的主觀狀態,通過完成作業,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以《時、分、秒》課的教學為例,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認識鐘面、時、分、秒等時間單位,并學會正確地在鐘面上讀、寫時間。教師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基礎上,讓學生體驗課程內容與課外生活的相關性,養成觀察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將具有擴展性和開放性特征的問題作為作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四、結束語
時代不同,需求也就有所改變,現在教育需要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以促使學生的全方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教師可以在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多加充實小學數學的特點,考慮怎樣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增強作業完成的效果。
要貫徹實行政策的各種規定,小學數學教育要格外注重學生的身心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策劃出有趣味、適當的作業,真正達到讓學生沒有負擔的目的,讓學生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參考文獻
[1] 高燕. 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探究性作業的設計與實踐[J]. 新一代:理論版, 2021(18):2.
[2] 盧秋麗.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低段差異性作業研究[J]. 讀與寫:中旬, 20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