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洪杰
摘要:學習數學可以鍛煉思維能力,而思維能力的提升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對初中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培養,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強化數學素養打好基礎。數學學科較為嚴謹且具有抽象性,初中階段的學生想要學好數學具有一定的難度。基于此,初中數學教師必須掌握和明確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策略措施,高質量落實課堂教學。本文從多個方面分析論述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激發與引導學生數學思維的策略措施。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思維;激發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培育已經成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得到了教師的高度重視,教學理念與模式也由此發生了較大的轉變,這為激發與引導學生思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可以更好地培育學生的數學思維[1]。但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且此階段正是抽象思維形成的關鍵時期,培育學生的數學思維是有一定難度的。為此,教師必須積極探索有效培育學生數學思維的策略措施,幫助學生在數學這門課程中獲得更好的發展。本文較為系統地闡述了新課程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的激發與引導策略,現作如下論述。
一、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
從生活化情境這一角度來說,教師需要去挖掘教材和知識點中所隱含的生活化元素,并將這些生活化元素無限“放大”,從而去創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可以對知識點有更為深刻的理解,產生數學思維和創新思維。
比如在浙教版八年級上冊“全等三角形”這一節知識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有沒有發現兩個全等的三角形,并鼓勵他們說一說是如何判定的[2]。在初步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將學生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全等三角形案例引入課堂中,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直觀展示生活中的全等三角形知識。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將抽象化的知識變得生活化和直觀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也更加清晰,數學思維在此過程中能夠得到很好的培育。
從問題情境這一角度來說,在課堂教學中,為更好地培育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可以在合適的時機應用問題教學法,為學生創設出一個良好的問題情境,讓他們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激活數學思維,更加全面地思考問題。
比如在“平行線”這一節知識點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見到過相交線與平行線?它們有什么樣的特點?”通過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可以將他們的數學思維瞬間激活起來,進行思考和分析,初步進入課堂學習中。而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在學習相交線的相關知識時,我們要重點研究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關系與數量關系;在學習平行線的相關知識時,我們則需要研究它的判定與性質。你們可以說說有哪些是舊知識,哪些是新知識嗎?”通過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一方面可以幫助他們確立學習的方向與目標,另一方面可以讓他們有所思考,使用之前所學習過的知識來推導數學結論,從而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若是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一些有難度的問題時,則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讓他們分組探究,營造一個開放的問題探究情境,相信這可以很好地激發與引導學生的數學思維。
二、更新教學方法,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初中數學知識具有明顯的抽象性。所以,對學生來說,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存在一定難度。此類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初中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弱、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教師大多是讓學生死記硬背某些數學知識,探究和理解的層次較淺,因此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當他們面對一些抽象性較強的數學問題時,就不能有效地解決。針對這一現象,教師需創新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發展需要。
例如,學習“截一個幾何體”相關知識點時,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可以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幾何體截取平面圖的過程。學生通過觀察,有利于加深他們對幾何體相關知識的理解,幫助他們更好地記憶。與此同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操作演示,并從多個角度觀察截取到的圖形,進而滿足學生的探究欲望。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替代傳統教學單一乏味的理論灌輸方式,不僅如此,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將數學思想方法與知識探究相融合
將數學思想、數學方法逐步滲透到數學教學中,有助于提升學生興趣,逐漸消解學生對于初中數學知識的抵觸心理、厭煩心理,進而增強整體的數學教學質量。由于每位初中生的數學水準參差不齊,學習能力各有千秋,在日常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部分學生具有較高的學習效率,而部分學生學習效率較低的現象。此時,教師可將數學方法、數學思想融入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為不同類型的學生安排針對性更強的學習內容,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在圍繞一元二次方程開展教學時,教師在講解函數圖像標點法時,全部同學都能夠迅速理解并記憶相關知識;但在圍繞函數性質與圖像開展教學時,為增強教學效果,教師應針對學生特點,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講解,引導其歸納、總結函數知識,以提升學習效率,使其能夠深刻理解并認識到函數性質。
四、融入數學歷史
生活實際是數學知識的重要來源,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也應在數學課堂上引入數學歷史,引導初中生投入到生活與數學歷史中,不斷發掘數學的本源規律,逐步強化自身的數學意識、數學概念。數學理論體系的構建需要花費一定時間,若教師在將數學知識教授給學生時,未能將數學歷史滲透到學生思維中,則很容易導致學生僅僅在公式、圖形、數字等表層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不會產生正確的數學思維,更不利于對數學解題方法進行深入探索。
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幫助學生積累數學知識,提升綜合能力。為了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需要創新課堂教學情境、鼓勵學生主動思考、不斷更新教學方法、新舊知識進行關聯以及復習方法的選擇上要根據學生的狀態進行,進一步幫助學生提升數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蘇紅.淺談初中學生數學思維培養的實踐研究[J].天津教育,2020(32):14-15.
[2]陳勝龍.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