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和
摘要:作為中國教育信息化的親歷者、參與者、推動者,他們的教育生涯艱辛而精彩,他們的經歷、經驗和許多深切的感悟,對于后人來說是寶貴的資源。建議各類教育報刊以多種形式對他們進行深度訪談,尤其可以在線上線下舉辦各種類型的研討、交流、反思、展望活動,將這些珍貴的教育資源盡可能多地保存下來。這對當前和今后我們在世界范圍教育大變局的復雜環境中保持清醒頭腦,堅持按教育規律辦教育、辦人民所需要的健康教育具有重要價值,對引導教育系統在各種變局中步入科學、健康的文化生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關鍵詞:中小學;信息技術;思考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3-
引言
在我國,科技與經濟正在飛速發展,科學技術等產業正大力發展,信息技術新興技術正在悄然產生,并逐漸促進著我國科技產業的進步。針對信息技術在中小學中的教學,人們對其越來越重視,通過相關文獻整理和大量的前期調研,發現其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并急需改進。
一、加快推進信息技術課程建設是我國中小學教育的必由之路
目前,國家更加重視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2020年教育部提出要“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攻堅行動”。這對中小學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要求,也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信息技術教育最直接的體現形式,直接面向學生,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知識技能及素養的培訓與教育,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發揮網絡教育和人工智能的優勢,緊抓信息技術課程,提高學生的計算思維和信息素養,提高信息技術課程在中小學教育中的地位。中小學加快推進信息技術課程建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思維。推進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建設還能夠通過強化信息倫理教育提高學生的信息倫理觀與信息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在面對著來自網絡世界的各種誘惑的同時,學會明辨是非,能夠抵制住來自網絡世界的不良干擾。因此加快推進信息技術課程建設也是我國中小學教育的必由之路。
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普遍出現相同的教學情況:教師進行新課講授后,再由學生親自操作,動手練習,同時教師在一旁指導,時而嚴格,時而責罵。因為教師在課堂上的控場,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幾乎沒有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再者,由于課堂比較無聊,他們也不會愿意去學習,由此學生的學習體驗感不強,學生對于課堂上的新知識幾乎不記得,自然這堂課的教學不成功,該教學效果較差。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興趣,并學習多種學科的知識。但實際的情況是,在教學時,由于教師對各學科知識儲備的不足,導致教師過分注重信息技術技能的教學,而忽視學生對多種學科的綜合學習。
三、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思考
(一)情境中融入發現教育的模式
在小學階段,教師更多的是通過情境啟發教學;在初中階段,教師更多的是通過情境體驗讓學生感知知識、技能;在高中階段,教師更需注重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但有了計算思維卻不一定會創新。認為,技術與文化情境融合的教學策略是學生學習的有效路徑,即將知識學習與情境有機結合,用社會責任和情感推動知識學習。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是讓學生在真實的學習過程中引發對問題的關注,進而在情感的驅動下形成解決問題的意向,在研究問題的活動中擁有情感,最終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在科學技術學習過程中強調情境的創設,會讓學生身臨其境,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逐步加深情感體驗,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形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驅動力,由此提高技術課堂的學習效率。技術與文化同行的核心就是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用情感驅動學習的發生,用情感推動深入學習,用情感擴大學習成果。
(二)沉思中提煉學生的學習方法
數據即運用數學方法描繪自然事物,同時又能夠被計算工具收集編碼存儲運算的數學符號。邏輯本質上是研究思維的過程和方法,在信息技術學科中同樣包含思維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數據是思維內容的自然屬性,反映數據形態與特征以及相關的表達樣態,思維形式用以反映數據對象及其屬性的不同,形成概念、判斷、推理和邏輯思維規律、簡單的邏輯方法,構建由概念、判斷、推理和論證構成的知識體系。因此,從計算思維到數據與邏輯是研究信息技術課程與建設的獨特視角,數據是表征,邏輯是方法。計算思維模型首先是建模,建模是對場景的抽象表達,建模的過程就是從人的世界解決問題的方法過渡到機器世界的問題解決過程。面向困難問題建模側重于算法,面向復雜問題建模往往側重于體系構建。在教學過程中,建模是從問題到求解,但是從學習科學角度來說,模型更方便解釋、學習,可也框住了學習者的思路。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并選擇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式往往比學習知識本身更重要。
結束語
培養信息技術人才,需要從中小學階段抓起,重視信息技術課程對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有效推進信息技術課程的更新換代,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程序設計課程進課堂,提高信息技術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強化學生計算思維與信息素養,需要政府、學校、教師、學生和教育部門之間相互配合,如此才能解決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在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發揮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作用,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信息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彥剛.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研究的分析與思考[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9,18(03):8-11.
[2]汪美.信息技術課程在中小學發展及趨勢的探析[J].科技資訊,2019,17(04):139+141.
[3]車麗娜.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發展的現狀、問題與思考[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2(06):128-132.
[4]韓梅.如何優化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J].教育文匯,2018(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