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幫雨
摘要:在信息技術背景下,為了提高我國青少年的道德素養,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需要做出調整,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提高其道德素質,增強其法治意識。
關鍵詞:微課運用;道德與法治;應用策略
現代網絡技術與通信技術日新月異,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促使微課應運而生,并且備受教育工作者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在研究探索微課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借助于微課落實課程教學目標?筆者現結合具體課例,談談微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妙用微課,創設生活情境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視兒童的生活為寶貴的課程資源,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密切,但教材中所呈現的是靜止的、定格的兒童生活場景,考慮到安全問題以及其他條件限制,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無法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我們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運用微課創設生動的情境,再現生活場景,引領置身其中的學生不斷學習、活動、提升。
2抽象問題具體化
小學生對世界的認識尚淺,對很多事物并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很難理解抽象的事物。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是教師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例如,六年級上冊《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一課,教師要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讓學生親身體驗公民的權利。教師可以利用孩子贍養老人、家長撫養孩子的視頻達到教學目的,也可以提問學生"爸爸媽媽對是怎么對待你們的"引出父母撫養孩子是父母的責任,或提問"父母是怎么對待家里的老人的"引出贍養父母是孩子應盡的義務,引出對應的法律,幫助學生構建法律意識,提升道德水平,提升綜合素質。
3激趣導入——引人入勝
導入就是一條牽引線,對學生有重要引導作用,直接影響本節課的教學質量。將微課合理的融入教學中,能夠直接反映出本節課的學習中心,并有利于教師教學情境創設,使教學更具針對性。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喜好有一定了解,針對喜好設置教學情境,使微課有效引導學生走進課堂。
以《可愛的動物—我和我的動物朋友》教學為例,通過與家中養小動物的家長取得聯系,家長將家中小動物的照片、視頻發給教師,由教師制作成微課視頻,在課程導入時進行播放,并讓學生分享自己家小動物的特點以及平時和小動物的相處方式,讓學生對如何飼養小動物進行探討,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興趣。同時,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也培養了學生熱愛動物的思想意識,教會他們如何正確與小動物相處,飼養小動物時也要避免自己受傷。利用微課進行課前導入,自己熟悉的情景能激發學生對課堂的興趣,為學生走進課堂奠定基礎,吸引學生對本節課要講述什么有思想準備,學生積極發言,想要向大家說明自己家小動物的優點以及和小動物相處的趣事,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教學效果顯著,實效性更強。
4利用微課開展有效的課前預習
在小學階段不僅要進行知識教學,同時也要注重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課前預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環節。老師可以在課前設計微課視頻來輔助學生更加積極有效的完成課前預習環節的學習,使學生在預習階段快速準確的抓住課堂教學的重點,從而保證在課堂教學時有重點的進行學習,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比如四年級學習"網絡新世界"這節課時,老師可以創作"網絡安全我知道""網絡游戲的是與非"兩個教學視頻,使學生在微視頻的輔助下對網絡安全和網絡游戲的利弊擁有初步的認識,為老師在課上進行教學重難點"如何理性看待網絡游戲,防止網絡沉迷"做好了鋪墊。學生在微視頻的講解下能夠更加清晰的了解到網絡帶來的利與弊,提高了預習效率。
5利用微課突出重點,釋疑難點
小學階段的學生普年年齡偏小,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有限,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中的理論知識內容常常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如果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如果通過反復講解來化解知識重難點很容易使學生覺得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過于枯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依然不理想。將微課應用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夠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在講解重難點知識內容時老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枯燥的文字描述轉化為生動的圖片、視頻,多樣化的表現形式下學生理解起來更簡單,將重難點知識內容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原本難以理解的教學內容變成了生動有趣又容易理解的視頻教學資源,學生印象更深刻,實現了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提高。比如"網絡游戲是與非"這課,小學生很難理解網絡游戲的危害,認為網絡游戲是有趣的,老師就可以選取比較典型的"網絡游戲"沉迷案例為學生生動展示出沉迷網絡游戲對青少年的各種危害,對家庭也會帶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在微課輔助下學生清晰認識到沉迷網絡游戲的危害,學會健康科學的玩游戲。
6設計調查方案,促進自主學習
仍以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為例,在應用微課教學時,教師充分利用了微課視頻能夠設計調查方案的功能,向學生展示了時間調查方案,如挖掘素材的關鍵方式及有效形式、收集資料及合理利用等,接著再通過微課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作為公民應當履行的義務,如保護社會公共設施、贍養老人等。教師還可以在微課中添加違反公民義務的案例,以及相應的法律處理案例,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法治知識面得到了拓展,能夠對自身的言行舉止進行規范,同時也學會了自主學習的有效方法,促進了學生的良好發展。通過微課設計調查方案的方式,學生能夠根據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開展相關的實踐探索活動,讓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對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內涵的理解更加深入,促進了自身道德修養和法治意識的提升。
7整合微課資源,完成預習、復習
例如,在教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心中的‘110"這節課時,教師整合了相關的微課資源,讓學生自主預習,這樣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難點就有了清晰的認識,課堂教學效率大幅度提高。在課后,學生通過相關的微課資源能夠有效進行復習,自身的知識基礎得到了夯實,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
結語
總之,微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能夠產生較為顯著的作用,可以幫助教師明確教學重、難點,有效改善課堂學習氛圍,提高教學質量。學生通過微課對相關課程進行學習,其學習積極性更高,學習效果更佳,自身道德修養和法治意識也會得到全面的增強。
參考文獻:
[1]董秀龍.利用“微課”實現圖形與幾何的有效教學[J].名師在線,2019(19).
[2]于曉琴.微課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