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學經典不僅是我國傳統文化瑰寶,也是文學藝術的主要載體。在小學教育體系開展誦讀國學經典活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誦讀能力、擴充學生古典文學知識儲備,也能讓學生領略到傳統人文藝術的博大精深,從而涵育學生的人文情懷和文化自信感。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學生誦讀國學經典的有效方法,希望可以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使誦讀國學經典順利引入小學教育體系,調動小學生吸納傳統國學知識的興趣和熱情,從而提升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和德育工作水平。
關鍵詞:小學生;國學經典;傳統文化;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6-005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6.017
國學經典既富有古典人文藝術之美,也凝練著極為優質的道德思想。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興趣以及思想價值觀念都處于關鍵的培養時期,因此教師應加強組織學生開展誦讀國學經典活動,這不但可以打造良好的傳統文化教育風尚,也能讓國學經典的書香彌漫校園,從而同步完善學生的經典誦讀能力、語文素質、文化品格以及德育修養。基于此,相關教師必須了解和實踐小學生誦讀國學經典的有效方法,以期發揮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開展價值。下面我們就針對這一目標展開簡單研究。
一、小學生開展誦讀國學經典的價值分析
國學經典中不僅蘊藏著豐富的語言藝術之美,也映射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開展小學生誦讀國學經典活動是引領學生古典文學作品誦讀品析能力以及文化品格和諧發展的捷徑。大量教育研究表明,在小學教育階段實施誦讀國學經典教學,既可以擴充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儲備,也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經過細致的分析總結,我們將小學生開展誦讀國學經典的價值歸納為以下三方面:
第一,開展誦讀國學經典活動,可以增強傳統文化元素在小學教育體系中的滲透力度。國學經典是傳統人文藝術和語言文化的集中體現,實施傳統文化教育是小學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學校和教師以誦讀國學經典教學為平臺,加強組織學生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可以引導學生在品讀經典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更好地感知國學經典的濃郁情感以及文化魅力,還有助于向學生滲透充沛的人文歷史知識,從而增強傳統文化元素在小學教育體系中的滲透力度,點燃學生研習傳統文化和國學經典的熱情。
第二,開展誦讀國學經典活動,可以和小學語文教學相輔相成,提高學生對文學藝術的品鑒能力。誦讀國學經典活動本質上屬于語文教學的拓展和延伸,兩者之間存在緊密的相融相促關系。教師加強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體驗古典文學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以及內涵美,使學生對教材內的古典詩詞和文言文課程產生更為濃厚的探究興趣。這一點和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是相得益彰的,從而提高學生對文學藝術的品鑒能力,發展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情趣,切實發揮誦讀國學經典的美育作用。
第三,開展誦讀國學經典活動,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潤澤學生的心靈和品格情操。在國學經典作品中,蘊含著古代教育家以及詩人詞家的人生感悟,傳達著厚重且深刻的情味哲思。這些都是促進小學德育工作創新的優質資源。教師在開展誦讀國學經典活動中深度鉆探禮儀文化和德育思想,可以引導小學生明禮修身、知禮明德、行禮明事,對學生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做出正確的塑造和引領,從而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和精神品質,潤澤小學生的心靈視域與品格情操。
二、小學生開展誦讀國學經典的有效方法
(一)甄選國學經典誦讀材料,開設專門的國學經典校本課程
想要實現誦讀國學經典活動在小學教育體系中的有效開展,加強篩選國學經典誦讀材料以及開設國學經典校本課程是第一位的。首先,在以往的小學誦讀國學經典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的誦讀素材普遍局限在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和文言文,但是教材中的國學經典篇章數量畢竟有限,很難切實滿足學生日益擴大的誦讀需求,所以從整體上來講,小學生誦讀國學經典的素材資源是比較匱乏的,導致國學經典教學難以收獲理想的實施成果。其次,縱覽小學生誦讀國學經典開展現狀,大部分學校都以語文學科教學為主要平臺,但是語文教學內容不只是國學經典,有限的課時還要考慮到其他課型的教學目標,很難有針對性地強化和培養學生的國學經典誦讀能力。基于此,在新時期的小學生誦讀國學經典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秉持開放的眼光,突破語文教材限制,為學生搜集和甄選更豐富的國學經典誦讀材料;學校也應該承擔起誦讀國學經典的統籌規劃責任,開設專門的國學經典校本課程,從而為學生創造更多接觸和誦讀國學經典的機會,促進誦讀國學經典在小學教育體系中標準化、常態化開展。具體的策略實施方法與步驟主要分為兩項:
第一,從教師方面來講,教師既要依托語文學科教學,落實教材內的文言文和古詩詞誦讀目標,也要從課內向課外拓展,為學生選擇和推薦多樣化的國學經典誦讀資源。教師可以根據語文課內古典文學作品的作者和題材,為學生推薦相同作者或者相似題材的國學經典誦讀材料。如課內古詩是闡述思鄉之情的,教師就可以將邊塞詩、詠月詩作為學生的誦讀材料,夯實學生的課內古詩詞知識基礎,并借助課外誦讀材料擴展學生的國學視野。再或者,教師還可以將國學經典按照經、史、子、集四部分類,結合不同學段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誦讀需求,為學生甄選涉及文學、藝術、歷史、地理、科技以及蒙學的國學經典誦讀材料。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全面領略中國有史以來的智慧,也能實現對小學生誦讀國學經典資源的有效拓展。
第二,從學校方面來講,學校除了需要組織教師加強語文學科的國學經典教研工作以外,還應該開設專門的國學經典校本課程,保障每周兩課時,每學期不低于32課時,建設完善專門的國學經典圖書室,供學生自主借閱和選讀,在編制國學經典誦讀校本教材時也要輔以古代名人名言、對聯、諺語、歇后語等內容,從而使小學生誦讀國學經典的校本課程內容更加全面[1]。
(二)創設多媒體誦讀情境,激發學生參與國學經典美讀活動興趣
所謂“誦讀”,即發出聲音、帶有感情地朗讀,小學生接觸誦讀國學經典的時間較為短暫,對參與誦讀活動的積極性普遍不高,教師想要引導學生達成“熟讀自然成誦”的理想境界,必須為學生創設多媒體誦讀情境,使學生的思維感官注意力被多媒體情境所吸引,更加積極踴躍地參與誦讀國學經典活動。教師針對國學經典誦讀教學需求,加強開發和利用多媒體技術資源,不但可以為學生營造直觀、生動、充滿活力的經典誦讀氛圍,也能帶領學生順利走進經典文學作品的意境,從而激發學生參與國學經典美讀活動的興趣。具體的教學操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第一,創設多媒體音樂誦讀情境。國學經典作品的語言通常富有韻律感,誦讀起來朗朗上口、回味悠長,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語言特點,為學生創設多媒體音樂誦讀情境。如教師可以根據國學經典的具體內容和押韻特點,在互聯網資源庫中為學生搜集下載古箏樂曲、古琴樂曲以及笙樂,引導學生在悠揚婉轉的古典音樂情境中開展聲情并茂的國學經典美讀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將國學經典語言的韻腳和樂曲節奏結合起來,使學生深入地體會國學作品語言的韻律美,從而使學生在誦讀國學經典活動中讀出雅韻節奏,獲得高質量的審美體驗,初步強化小學生誦讀國學經典的興趣和能力。
第二,創設多媒體視頻誦讀情境。國學經典作品的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致使很多小學生認為古典文學作品晦澀難懂,很難產生自發性的誦讀行為,教師應該加強創設多媒體視頻誦讀情境,深化學生的直觀感受、增強學生的誦讀動力。如很多國學經典作品都有其對應的動畫資源或者影視資源,教師可以在互聯網資源庫中將這些資源下載出來,制作成誦讀國學經典微視頻課件給學生播放,更加形象、立體地為學生呈現國學經典內容,然后鼓勵學生以分組形式開展國學經典美讀活動,鼓勵學生運用工具書合作解決國學經典作品中的陌生字詞,這樣也能進一步提高小學生誦讀國學經典的興趣以及合作誦讀探究能力。
(三)加強誦讀情感的啟發,喚醒學生對國學經典內容的情態共鳴
許多小學生都認為國學經典內容和現代生活距離較遠,在誦讀活動中缺乏體驗感,使得小學生參與誦讀國學經典的積極性不高,理解和領悟國學經典的內在奧義也存在極大的難度。情感是國學經典作品的內涵和靈魂所在,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人們的情緒體驗都是相通的,因此教師在帶領學生開展誦讀國學經典活動時,應該加強誦讀情感的啟發,喚醒學生對國學經典內容的情態共鳴。這樣既可以引領學生走進古代文人的內心世界,與他們進行心靈和情感的溝通,也能使學生對國學經典的情志內涵親切可感,從而增強小學生對古典文學作品情感旨意的體悟能力,提高誦讀國學經典活動開展的有效性。啟發學生誦讀情感的有效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第一,教師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喚醒學生與國學經典內容相似的情感體驗。如古典文學作品是描繪山河風光的,抒發作者對自然風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教師在開展誦讀活動時就可以先為學生展示一段日常生活中類似的風景視頻,然后鼓勵學生說一說這些風景美在哪里或者是合作交流自己的觀光體驗。這樣,學生的情感體驗就會和國學經典作品的情感內涵產生共鳴。接下來,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國學經典,感受作者的壯闊胸懷和內心喜悅,使學生能夠通過誦讀入情入境,激發學生對祖國壯美山河風光以及古典文學藝術的熱愛之情[2]。
第二,教師可以通過講述歷史人文故事的方式,啟發學生誦讀國學經典的情感。許多國學經典作品背后都附帶生動的歷史人文故事,這些故事是涵養學生誦讀情感的最佳資源。如在開展誦讀國學經典活動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作者的人生經歷故事或是作品創作年代發生的歷史故事,引導學生在了解作者人生歷程的過程中體會作者情感和心境的起伏和轉變,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作者的創作意圖以及國學經典作品的情感內涵,從而向學生廣泛滲透傳統文化和人文歷史知識,增強小學生誦讀國學經典的實際效果。
(四)提煉國學經典德育元素,借助誦讀提升學生精神品質和人文情懷
上述我們談到,組織小學生開展誦讀國學經典最突出的價值,就是可以強化小學生的道德素養,潤澤學生的心靈世界和品格情操。因此,要想實現小學生誦讀國學經典活動的高效開展,教師就必須加強提煉國學經典中的德育元素,使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成為小學德育工作主要平臺,從而借助誦讀提升小學生的精神品質和人文情懷,培養學生正向的價值觀念和人生態度,彰顯誦讀國學經典的德育職能。
在具體的教學操作上,教師應該重點鉆探國學經典的思想內涵,使學生在誦讀中吸納優質的道德思想。如在國學詩詞誦讀中,教師在學生初步了解詩詞表述的內容之后,可以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同學們,通過對詩人語言的品析,你們認為詩人是一個怎樣的人?他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和品德?”提出問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互動探討,并在學生探討的過程中給予提示和思維點撥,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國學經典作品呈現的價值取向,從而使學生的經典誦讀能力以及道德修養得到全面完善。
(五)注重方法和技巧的傳授,強化學生自主誦讀和探究國學經典的能力
在國學經典誦讀教育中,教師要注重向學生傳授誦讀探究的方法和技巧,從而切實強化小學生自主誦讀和探究國學經典的能力。具體的策略實施路徑主要有兩條:
第一,在國學經典誦讀訓練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對語句進行正確的斷句和重音變化。如教師可以采用范讀法或者利用相應的范讀課件,使學生掌握誦讀中語調、音節的變化以及發音方式,并在誦讀國學經典的語氣中表現出寧靜、深沉、綿長等語感,提高學生自主誦讀國學經典的能力和技巧。
第二,在誦讀國學經典活動中,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運用摘錄法和標注法。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國學名言摘錄本,將國學經典作品中的名句、佳句摘錄下來,培養學生的摘錄和積累習慣,加深學生對國學點睛名句的記憶。再或者,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在國學作品精妙煉字旁進行注釋,標注煉字的含義以及產生的表達作用,方便學生日后復習。這些都可以促進小學生自主誦讀和探究國學經典能力的進一步發展[3]。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開展誦讀國學經典活動,不但可以增強傳統文化在小學教育體系中的滲透力度,也能和語文教學相輔相成,還能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涵育學生的思想態度和精神品質。因此,學校應該開設專門的國學經典校本課程,教師應該精心為學生甄選國學經典誦讀素材、創設多媒體誦讀情境、加強誦讀情感的啟發、提煉國學經典德育元素以及注重方法和技巧的傳授,從而提高小學生誦讀國學經典活動開展效果,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以及對傳統國學文化的了解興趣。
參考文獻:
[1] 高晴晴,施國春.小學生國學經典誦讀的實施現狀及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理論),2020(11):142.
[2] 李吉英.經典誦讀對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影響研究[J].讀寫算,2020(30):143.
[3] 劉愛紅.弘揚國學經典,優化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J].當代家庭教育,2020(25):132.
[責任編輯 杜建立]
作者簡介:周玉紅(1981.4— ),女,漢族,甘肅張掖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一般課題《小學生誦讀國學經典有效方法的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9]GHB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