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玲 任波



[摘 ? ?要]本文主要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和個案研究等方法,對教師、學生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態度,以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的情況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調查,分析了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德育工作的效果,提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德育的七條路徑,為提高高中德育的實效性提供參考。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高中;德育;工作;融入
“教育以學生為本”“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等理念都反映了德育在育人過程中的重要性。德育是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和正確的政治觀念和思想[1]。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傳統文化與時代同頻共振,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其內容包含歷代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2]。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作為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獨特的道德價值取向。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應對國內外發展形勢的迫切需要。隨著西方文化的滲透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多元文化不可避免地對高中生的思想觀念和傳統價值產生影響,使一些人失去了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有效遏制這種危機。傳承傳統文化中的儒家仁愛思想、“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開放包容思想,有利于增強民族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德育工作中,有助于豐富新時代高中德育教學內容,創新高中德育工作,提高高中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高中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培養明大德、擔大任、有正確價值觀的新時代人才,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3]。
一、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德育的現狀調查研究
(一)研究問題和研究對象
近年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受到國家高度重視,很多學校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育人活動中。四川省某中學開展了各種各樣的傳統文化主題活動。本文筆者以四川省某高中225名學生和58名教師為調查對象,從高一到高三的文理科學生中,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教師、學生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態度,以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的情況、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展開調查,并提出具有實踐意義的策略。
(二)研究過程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訪談和個案研究等方法。問卷包含學生版和教師版關于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德育的調查問卷。問卷主要從學生、教師、融入保障和融入效果四個維度來展開分析該中學傳統文化融入德育的情況。問卷分別對教師和學生進行了前測和后測,其問卷信度分別為0.84和0.86。此次發放學生問卷225份,有效問卷共218份,有效率96.8%;教師問卷發放58份,有效問卷57份,有效率98.2%。
(三)研究發現
1.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德育工作的認識
(1)學生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態度:
如圖1所示,大部分學生有意愿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弘揚和發展,這類學生占比71.3%,也有16.6%的學生表示他們想要對傳統文化進一步了解,但面對高考臨近和作業任務繁重等壓力,他們缺乏感悟文化美的時間,因而心有余而力不足。有8.1%的學生沒特別的感覺,還有4%的學生不想了解,因為他們想要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學習專業知識上。
由圖2可見,有53.4%的學生認為學校迫切需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5.8%的學生認為學校需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僅有3.8%的學生認為學校不需要浪費時間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上。
(2)學生對現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德育工作的評價:
隨后,筆者調查學生對當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德育工作的狀況滿意度,有42.3%的學生對工作的狀況很滿意,有57.7%的學生保持不滿意的態度。接著,筆者就學生對學校傳統文化教育氛圍的評價作了調查研究,結果如圖3,僅有24.5%的學生認為學校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氛圍濃厚,這說明學校的傳統文化教育工作亟待加強。
2.教師對在高中德育工作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
從表1的數據可以看出,超過70%的教師認為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德育工作在中華民族文脈的傳承與創新、中國精神的弘揚、中國力量的凝聚、國民整體素質的提升以及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增強等方面均有很大益處。僅有16.8%的教師認為這項工作沒有意義。
筆者調查了教師對高中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結果發現76.8%的教師認為高中德育工作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非常重要,只有2.4%的教師認為不重要。研究發現,高中教師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的意義。由于目前高中德育工作存在一些問題以及社會上存在風氣不正的現象,弘揚中華優秀道德文化是每個人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學校的德育工作重點要引導學生參加關于弘揚傳統文化的活動,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理解力。
3.目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德育工作中的成效
根據調查結果,筆者發現,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德育工作中,能夠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本次調查中,學生普遍將愛國主義教育當作德育工作的重點,這是因為學校對高中生一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提升了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認知[4]。其次,在高中德育工作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拓寬了高中德育工作的視野。高中的班會課,教師會在重大傳統節日中讓學生參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知榮辱、明事理、學做人[5]。此外,在高中德育工作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提升學生思想道德修養。通過問卷調查,筆者發現許多學生保持著積極向上的心態,深刻意識到將傳統文化融入高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4.存在的主要問題
本研究發現,高中教師和學生都認識到了傳統文化的意義和價值。大多數的教師和學生都提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德育工作中,但由于高考的壓力和管理體制的局限性,高中的德育工作效果并不好,大多數的教師和學生對目前的融合情況不太滿意。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德育工作的系統性不強,融入的內容有限,融入的方法不當。針對這些工作現狀,本研究筆者將提出一些方法和途徑來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校園。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德育的路徑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相結合
思想政治課、道德與法治等德育課程是高中德育工作的主陣地。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是高中生的必修課,是可以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門課程。在這門課程中,教師可以穿插講述關于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的內容,做到課程形式和內容多元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史記》等,用經典的話語啟發學生,同時注重豐富課程的內容和形式。此外,教師要注重朗誦經典名篇,培養學生對經典文化的親切感,促使學生感知傳統文化的美。同時,教師要注重傳統文化融入學生的德育實踐,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求學生做到知行合一,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開展專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
相比于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在高中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更有利于弘揚中國文化。教師首先要學習優秀傳統文化課程,踐行傳統文化中的優良品德,發揮垂范作用,用自己的品格魅力去感染學生[6]。學校可以探索性地開創一些選修課來專門講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例如:經典文學作品的鑒賞及詩歌的賞析等,帶領學生在活動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學生道德與文化修養。
(三)創設高中校園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認同感
將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校園文化建設中,有利于豐富高中校園傳統文化氛圍,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塑造健全的人格。現在的高中學生,他們的成長過程一直伴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學校可以利用新媒體,如微信、微博和抖音等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并能夠和學生進行線上互動,學校可以借此設立互動區,用大數據監測宣傳內容的熱度,進而調整方案,提升宣傳的內容和形式。目前,高中學校都有自己的官網、微信公眾號和抖音公眾號,學校可以設置專門的板塊來弘揚傳統文化。具體而言,學校可以推送相關的民族英雄的故事,鼓勵學生欣賞他們身上的品質和精神,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其次,學校官網可以推送學生的優秀作文、朗誦視頻、短視頻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宣傳中華傳統文化的活動中。同時,學校可以舉辦一些有趣的視頻比賽,如詩歌創作、用英文講好中國故事和經典文學作品解說等,利用新媒體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四)利用傳統節日,舉辦各種特色文化活動,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中國的每一個傳統節日的背后都蘊含著獨特的人文價值和道德內涵。學校可以積極開展一些關于傳統節日的活動[7]。第一,學校積極開展“過好中國節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題的英語手抄報設計活動,既能增強學生對中國節日文化的了解,也拓寬了學生的國際視野。第二,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在端午節了解屈原的故事,學習包粽子,了解端午節賽龍舟、佩香囊的傳統習俗,體會屈原忠貞不渝的家國情懷。第三,學校可以組織師生在中秋節舉辦詩詞比賽。通過舉辦有關傳統文化的活動,能夠豐富校園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
(五)舉辦經典名畫展評活動,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藝術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成為當代青少年的新寵,中國風、東方美學蔚然成風,故宮、敦煌等文化概念已通過一些創意表達,進入大眾的視野,成為流行風尚。學校開展經典名畫展評活動,組織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自編自導自演名畫vlog,促使學生在再創作過程中不斷發掘經典名畫的歷史故事和創作背景,對傳統文化藝術進行解構與再創造,賦予其時代生命力。
(六)舉辦傳統文化有關的活動,傳承并弘揚中華優秀文化
學校可以舉辦國學經典誦讀比賽,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激發學生的讀書和誦讀熱情,營造具有濃厚中國傳統文化氛圍的校園環境,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傳承國學文化經典,弘揚民族文化精髓。此外,學校組織師生進行班級文化創意建設,不僅能夠展現師生審美情趣和藝術才華,也詮釋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熱愛。
(七)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提升教師的整體文化素養
學校應該鼓勵高中教師自覺閱讀中華傳統文化書籍,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關于學生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拓寬教師的文化視野,促使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融入自己的學科教學中。
學校可以組織全體高中教師參加一些傳統文化教育培訓,邀請一些知名專家和學者來開展一些文化交流活動,盡可能地為教師學習傳統文化搭建學習平臺。此外,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傳統文化研討會,激發教師的學習熱情;同時學校應該設置相應的評價體系,促進學校教師整體文化素養的提升。
新時代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突出的時代價值,應當成為學校育人的重要文化滋養與思想支撐[8]。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我們要傳承中華優秀文化,也要結合時代的要求努力創新。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提升高中生的品格和道德修養,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德育工作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歷史的選擇。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及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增強民族自信。在高中德育工作中,我們要積極地開拓傳統文化融入高中德育工作的路徑和方法,培養青少年的文化意識,努力讓青少年們擔當起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鄭航.學校德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許俊.中國人的根與魂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識[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6.
[3]尚暉.論中國傳統文化在大學生德育中的作用[J].教育與職業,2008(18):94-96.
[4]鄺麗湛.中學德育學科教學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5]詹萬生.和諧德育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6]黃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德育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1.
[7]陳麗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小學德育全過程的路徑研究[D].綿陽:西南科技大學,2022.
[8]秦冰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沈陽:東北師范大學,2021.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