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嫻
摘? 要: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激發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化學學習的自主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應用交流互動策略,能夠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文章針對初中化學教學現狀,從交流認知、交流思想、互動拓展和互動評價四個方面,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探析了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交流互動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化學;交流互動;教學策略
課程改革對初中化學教學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創新教學模式。交流互動是使學生活躍思維、學習知識、豐富情感的創新教學途徑。構建交流互動的化學課堂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探究能力,對學生學習潛能的挖掘有積極作用。交流互動的化學課堂具有開放性、人性化和個性化的新型課堂特點。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筆者針對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實施交流互動策略展開了如下探究。
一、交流認知
主動認知是交流互動學習的基礎。學生在初中階段開始正式、系統地接觸化學知識。教師需要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化學知識的意識,提高其學習化學的興趣。例如,在教學科粵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以下統稱“教材”)九年級下冊“常見的酸和堿”這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已經學過的“溶液的酸堿性”中關于酸堿指示劑的內容和生活中對于醋的認識,對課程內容進行開放性設計,師生之間通過相互交流以下問題來回顧上節課學過的知識,為本節課認識常見的幾種酸打好知識基礎。例如,常見的酸堿指示劑有哪些?根據生活經驗,常見的調味品白醋屬于酸還是堿呢?通過交流生活經驗,讓學生形成化學源于生活的意識,并對酸有大概的認知。教師繼續提問:如果用紫色石蕊溶液和無色酚酞溶液檢驗白醋,會觀察到什么樣的現象呢?教師將新知識與生活經驗相結合,師生共同總結出酸的化學性質。解決了以上問題,學生在學習鹽酸和硫酸的相關知識時思路就會非常清晰。在交流互動中,學生能夠對本節課的知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同時,學生在互動中通過彼此的思維碰撞啟發智慧,這是交流互動教學的價值,有助于培養學生在化學方面的思辨素養。
二、交流思想
教師在教學初中化學中應適時轉變教學方式,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交流互動情境,在師生和生生交流中拓展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完善對化學知識的認知。例如,在教學教材九年級下冊“溶液濃稀的表示”這節課時,教師提出問題:30℃的硝酸鉀溶液一定比25℃的硝酸鉀溶液更濃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后,各小組交流討論結果。A小組:我們小組認為30℃的硝酸鉀溶液比25℃的硝酸鉀溶液溶解度高。因為溶液的溶解度大,會更濃。B小組:我們小組討論后認為答案不確定。因為問題中并沒有明確指出哪種溶液的質量更多,所以無法準確判定哪種溶液濃度更高。C小組:我們小組同意B小組的說法,這一題如果把溶液改成飽和溶液會更嚴謹,就能夠判斷出溶液的濃度了。各小組在交流互動中深入思考、探究并對照結果,學生能夠在此過程中體會到探究學習和交流互動的快樂,凸顯了學習的自主性。
三、互動拓展
小組討論交流能夠讓學生發現思維生長點,提升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采取擂臺、辯論、演講等課堂交流互動形式激勵學生勇于表達個人想法,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發展。例如,在試卷講評課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改正試卷,然后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要求其對部分重、難點題目進行交流互動,拓展解題思路。對于試卷中較難的實驗探究題,由于學生出錯率較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小組擂臺比賽的形式進行交流。以“氫氧化鈉的變質”實驗探究題為例,小組之間除了要討論出題目的正確答案,還要總結氫氧化鈉變質問題的一般分析思路,進一步拓展到“氫氧化鈣和生石灰的變質”問題的解決,并讓各小組選派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教師進行適度引導和補充完善。又如,教師也可以組織開展“化學反應接龍”競賽,將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化合反應、復分解反應等組合成一個關系圖,然后以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交流,使學生能夠對每個重點知識都深入分析并習得。學生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能夠發現自身的思維短板,并在聽取他人的分析后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建構,從而提高重、難點知識的學習效率。這樣的交流互動課堂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照本宣科”的不足,為化學課堂增添了樂趣,拓展了學生的思路。
四、互動評價
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合理的互動評價能夠讓教師明確教學目標是否實現,了解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而學生也可以通過教師的評價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增強學習信心。例如,在教學教材九年級上冊“二氧化碳的性質和制法”這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關于氧氣、二氧化碳比較的討論,要求學生將兩者的對比結果制作成思維導圖,在其中列舉兩者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案例。然后,教師再對學生的思維導圖進行評價,指出優點和不足。例如,有的學生采用樹狀圖的形式對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性質和制法進行了對比分析,思路非常清晰,但是兩種氣體的用途體現得不夠清晰;有的學生運用了大量具體的圖片展示兩種氣體的制法和用途,生動明了,但是涵蓋內容不夠全面;等等。學生能夠在此過程中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與潛能,提高學習效率。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在化學課堂中應用交流互動的教學策略有利于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學生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可以活躍思維,豐富學習體驗,激發化學學習興趣,促進化學核心素養的提升。由此可見,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應用交流互動策略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要積極探索并靈活應用。
參考文獻:
[1]屠麗娟. 初中化學探究教學互動的性別差異分析[J]. 教育藝術,2020(10).
[2]張春玲. 初中英語課堂交流互動教學模式探析[J]. 甘肅教育,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