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 梁景添
【摘要】本文分析高校網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究高校網球教學途徑,即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并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培養網球運動興趣并增強網球運動的主動性、注重個體以因材施教、開展線上教學以靈活訓練、搞好防范教育以避免和減少損傷。
【關鍵詞】高等學校 網球 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24-0157-04
網球運動具有獨特的運動魅力,其比賽過程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對學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容易令其產生學習和訓練興趣。因此學校可以開設這項運動,為普及網球運動服務,使學生在這項運動中快速提升運動能力,增強身體素質,樹立積極的競爭意識。網球運動不是普及型的球類運動,它屬于小眾化運動。目前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設網球課的還不是很多,師資也普遍不是很強。教師基本沿用老的教學方法,教學質量與效率有待提高。因此教師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好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實際,采取恰當的授課方式,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網球運動技術技能,豐富學生的體育文化生活。
一、高校網球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的體育工作繁重,難以開展針對性訓練
在體育師資建設工作中,大部分高校沒有像對待其他專業一樣重視,導致教師數量明顯不足,教師的授課任務繁重。大部分教師要負責多個班級的授課工作,同時還需要教授多項運動,容易出現專業性不強的現象。教師在網球訓練中難以針對學生的實際挖掘訓練重點,只是按部就班地進行訓練,難以促進其個性化發展。在網球課堂上,教師會簡單地示范標準動作,然后讓學生開展自主鍛煉,沒有針對不同班級、不同學生制訂網球授課計劃,因此也就無法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很好地挖掘學生的運動潛力。
(二)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
雖然網球運動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產生興趣,但是大部分學生并沒有充分了解這項運動,也很少接觸這項運動,不懂得網球運動的規則。一般情況下,網球課程不是高校必修課程,通常以選修課程的形式出現。大部分學生在選擇這項課程前并不具備基礎的網球運動能力,需要大量的時間對基礎性發球、擊球等動作進行針對性訓練。目前的授課方式,大多是采取簡單重復的單項練習教學方式,存在訓練形式單一、考核方式死板、課堂內容趣味性不足等問題。學生剛開始時尚有興趣,但時間長了就會感到索然無味,學習主動性不強。
高校體育課與中小學體育課不同,在大學體育教學和訓練中,教師需要針對體育學科知識進行專業性講解,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和訓練,以提高專業技術技能水平,快速提升綜合能力。因此教師大都將提升教學質量的目光放在提升課程內容的專業性上,設計大量專業性較強的技巧性訓練,而忽視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的主動性。網球訓練也存在這種現象,教師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單項訓練上,沒有把這些普通的學生跟體育專業學生相區別,使得這些學生越學越感到被動,慢慢地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在實際訓練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分析各項技能的實用性價值和組合應用方法;將普通學生與體育專業學生相區別,不用花費太多的時間進行體能鍛煉和技巧訓練,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普及性訓練上,讓學生學得有趣。教授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技術要領,懂得比賽與運動規則,可以進行自由的學習和對打。
(三)學生在訓練中容易出現損傷
大部分學生在接觸到高校網球課程之前,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其自身綜合素質和運動能力也處于較低的水平。學生雖然在學習理論知識時感到毫無難度,但是在拿到球拍的那一刻卻不知道如何操作,或者模仿電視轉播的比賽畫面直接揮拍打球,容易產生錯誤的動作。錯誤的動作會對部分關節和肌肉造成損害,嚴重的還會出現安全問題。在訓練過程中,有的學生雖然能夠按照教師示范的動作要領進行練習,技術動作也比較規范,但往往因其自身協調能力不足而出現身體失衡的現象,尤其是在救球、扣球、跑動時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因此教師要注意練習的難度,合理安排,避免產生損傷。
二、高校網球教學途徑探究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
教師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沒有一個好的教師隊伍就不可能有一個好的教學成效。目前高校普遍缺乏體育教師,因此仍然像中小學一樣開展普適性的體育教學,進行普及性訓練。學生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接受的體育教學內容沒有區別,進行重復性學習和訓練。教師教起來乏味,學生學起來無趣。學校要盡可能地引進不同專項的體育教師,建立專項類型比較全面的體育教師隊伍,把體育教師從繁重的普適性教學中解放出來,讓每一個體育教師都能從自己的特長出發開設專項體育教學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活躍校園運動氣氛。各專項教師選擇適合本專項運動的學生組建專項體育學習與訓練團隊,進行針對性訓練,把每一個學生的體育潛力都挖掘出來,讓每一個學生都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項目,形成人人鍛煉的氣氛,培養體育鍛煉習慣和終身鍛煉的意識,開展全員體育運動。
(二)培養興趣,增強主動性
在初學階段,教師需要利用大量的拍球訓練以培養球感。在這一過程中,大量重復性動作容易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比如利用故事、圖片、比賽視頻、游戲等方式,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或者在課堂上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比如在運動場地播放勵志歌曲或者節奏感較強的樂曲激發學生斗志,令學生感受到訓練的樂趣,快樂地接受各項知識學習與技能訓練,提升學習體驗;或者構建多層次的內容豐富的訓練情境,增強學生的情境體驗,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進行拍球練習時,教師在運動場上畫多個圓形區域,兩人一組站在圓形場地中同時進行拍球練習。在拍球的過程中,開展互抓對方的球的游戲,要求小組成員盡量抓取對方的球并保證自己的球不會被抓住。一旦有一人抓住了對方的球,就代表游戲勝利。同時,讓沒有參加游戲的學生組成啦啦隊為各自的選手加油助威,營造熱烈的練習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獲得愉快的學習感受,快速提升身體協調性,增強學習體驗。
在傳統的高校網球授課模式中,教師通常采用親自示范和知識講解的方式,讓學生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方式比較簡單,也容易講解清楚,但不足的是示范時有些學生不一定能清楚地看到動作的基本要領,學生往往是聽得懂而不懂做。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探究式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令其在自主探究中逐步摸索合適的訓練方式和運動技巧。比如,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或者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驅動學生開展自主探究。以正手擊球和反手擊球的訓練為例,教師先詳細講解正反手擊球的方法和注意事項,讓學生仔細觀察在直線和斜線移動中的動作技巧,然后要求其在固定位置學習正反手擊球,掌握正反手擊球技術的動作技巧,之后結合直線和斜線運動鍛煉正反手擊球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并模仿動作、體會技巧、主動試驗。比如,研究反手擊球的最佳力度,引導學生嘗試用不同的力度擊球,看球的運動軌跡與落點,不斷地進行調整,從而逐漸掌握擊球技巧,使球能按照擊球意識運動。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安排學生進行對抗性比賽,讓學生體驗正反手擊球的感受,領悟擊球的力度、方向,學習和掌握動作要領、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從個人體驗和對方的接球感受中把握擊球技術。然后組織學生針對問題進行討論,比如,分析移動中擊球產生的效果,從而更好地提高網球技術水平。
網球是一種具有很高欣賞價值的球類運動,教師在平時訓練中,安排必要的小組比賽課,讓學生體驗網球運動的樂趣;也可以集中學生觀看世界著名的比賽場次,讓學生感受網球運動之美。在教學中,教師示范標準動作,或讓技術比較好的學生示范動作,盡量把動作和技巧之中的美感展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升其課堂情感體驗。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訓練過程,要及時肯定和表揚學生的努力和進步,利用激勵評價的方式鼓勵學生練習,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注重個體,因材施教
傳統的集體授課模式無法照顧到個體差異性,沒有辦法因材施教,不能更好地挖掘學生的體育運動潛力。因此教師需要改革創新教學方式,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開展體育訓練活動,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熱情,突出學生的優勢。也就是說,教師要按層次開展教學與訓練,針對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設計符合個性化需求的授課方案,盡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制訂訓練目標時,遵循一定的劃分標準,分層次制訂訓練目標。目標與目標之間保持一定的相關性,呈現明顯的逐級上升的趨勢,讓學生都能從中發現自己可以到達的目標,然后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把個人的潛力發揮出來,更好地掌握運動規則和技術動作要領。
在網球運動訓練中,教師要分析和掌握學生的情況,比如體質、運動能力、反應能力、心理素質等,把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讓同質小組進行相同的訓練。小組的訓練目標要與本小組成員的實際情況相對應,以便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比如,部分學生的反手技術較差,教師要針對其技術薄弱的情況制訂具體的基礎性的訓練方案,并把他們安排到同一個小組,進行針對性訓練,讓他們共同訓練、互相幫助、共同提升,達到同一個訓練目標。除了按照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還可以根據訓練的實際情況,進行異質分組,讓技術比較好的學生帶動技術比較差的學生,把學生的個人潛力發揮出來,共同進步。在組建異質學習小組時,教師要合理安排不同層次學生的比例,使各小組中技術比較好的學生與技術比較差的學生的比例相當。因為這種小組訓練主要是采用對抗性比賽的方式,讓各小組之間進行團體比賽,在比賽中訓練學生的網球技術能力,讓學生在比賽中相互糾正錯誤動作、提高運動意識、提升比賽技巧。這種教學方式能較好地營造良好的運動氣氛,提供相互協作的條件,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合作精神。
總而言之,因材施教是教學的基本原則,在網球訓練中,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的能力水平和興趣愛好,結合學生的不同特點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練習,達到學習與訓練的目標。
(四)開展線上教學,靈活訓練
在網球運動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開展線上教學,將分組教學法和個別教學法進行充分融合。教師在了解了學生的身體基本情況、技術水平、綜合能力等之后,根據網球訓練的基本要求分階段分項目制作教學短視頻,并把各個項目的訓練目的、要求、方法講解清楚,然后把這些教學視頻放到線上教學平臺,讓學生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視頻進行線上學習,模仿視頻進行訓練。這種教學方法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靈活地安排學習和訓練的時間。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視頻把觀察到的一些學生的不規范動作呈現出來,使學生看到錯誤的地方,并主動地糾正。比如正手擊球練習,大部分學生會出現后擺引拍遲緩等現象。教師可以用夸張的動作把這一現象表現出來,讓學生在視頻中清楚地看到這種不規范的現象,然后進行示范,用慢動作的方式把正確的動作表現出來,讓學生學會和掌握技巧。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收集學生在平時訓練的技術數據,進行數據分析,找到學生的共性問題,然后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快速提高學生的訓練質量和技術水平。比如,反手位控球能力訓練,利用信息技術對來回球次數、回球速度、回球角度和回球落點等內容進行觀察與統計,分析數據,得出科學的結果,把結果反饋給學生,讓學生深刻理解動作技巧,加強訓練,掌握和提高反手位控球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利用好比賽錄像。比如,把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法國網球公開賽、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美國網球公開賽等精彩片段剪輯制作短視頻,放到線上教學平臺讓學生欣賞并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網球運動意識,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網球技術水平。
(五)做好防范教育,避免和減少損傷
網球運動是一種高強度的運動項目,跑、跳、擊、攔并用,反應要敏捷、運動要快捷,而且精神高度專注。在打球過程中,高對抗性的運動要消耗很大的體能。當體能消耗過大時,動作容易失真,從而容易引起損傷。如果沒有一定的防護意識和防護知識,那么容易出現損傷現象,嚴重的還會給身體康健帶來傷害。因此要加強防范教育,進行防范損傷訓練。首先,讓學生了解身體的基本結構,了解身體各關節的運動原理,懂得身體的弱點和容易損傷部位,科學地認識自己的身體情況;其次,教給學生跑動時的防護動作、彈跳時的落地姿勢、擊球時的手臂動作、跳殺球的身體姿勢,等等;最后,還要教會學生簡單的傷后處理方法和保護措施。
網球運動是一門具有高挑戰性的球類運動,在高校中設置網球課是一種好的嘗試,是普及網球運動的一種好辦法。網球運動受場地、設施的限制,目前在我國還沒有得到普及。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近年來網球運動在各地出現,一些居民小區也建有網球場,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網球、學習打網球,這是一種好的現象。高校設置網球選修課順應了時代潮流,但我們不能急于求成。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進行針對性訓練,因材施教,促進網球運動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志朋.試論多媒體表象訓練法在高校網球發球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20(31).
[2]白冰,方洪.探究式教學法在高校網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0(23).
[3]智穎新.高校網球訓練中易被忽視的環節:接發球[J].當代體育科技,2020(32).
注:本文系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2020KY56011)、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科研課題(2019YJKY35)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李廣(1982— ),廣西興業人,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講師,現就職于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研究方向為網球教學與訓練;梁景添(1987— ),通訊作者,廣東佛山人,講師,現就職于廣西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研究方向為體質健康。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