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蓮桂 周雯 李秀聰

【摘要】本文論述高職院校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的意義與現實問題,建議高職院校將職業技能競賽思政教育與專業目標對接,提高競賽思政育人的精準性;將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促進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打造師德高尚、技藝精湛的指導團隊,保障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的成效。
【關鍵詞】服務類專業 技能競賽 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24-0036-04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高校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階段,體現在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建設各方面,實現培根鑄魂、啟智潤心。2021年全國職業教育大會明確指出,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應堅持德技并修、育訓結合,把德育融入課堂教學、技能培養、實習實訓等環節。本文分析目前高職院校職業技能競賽與思政育人的融合情況及存在問題,從多個角度探討提升高職院校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作用的措施,切實推進“三全育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的意義
職業技能競賽是職業教育中的一個特色環節,是檢驗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成效和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標尺,是促進產學教互融互通的有力手段。高職院校通過開展職業技能競賽,一方面促使學生在不斷追求更高、精、尖的職業技能的過程中,堅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形成崇尚技能、嚴謹求實、精益求精和團結協作的職業精神,增強學生對職業的認同感和使命感,進而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職業技能競賽能凸顯職業院校辦學特色,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手段,舉辦各種類型、級別的職業技能競賽,對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推動校園文化建設有重大作用,同時能夠引領職業教育的發展,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職業教育氛圍。
二、高職院校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的現實問題
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作為職業院校“三全育人”的重要環節,其實施過程仍存在不少問題亟待深入探討與解決。
(一)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的輻射面窄、受眾少
為形成良好的職業教育態勢,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技能競賽在職業教育中的引領和驅動作用。目前,國家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各職業院校根據由高到低的級別順序,開展包括國家級、省部級、市廳級和校級的職業技能競賽,以期形成“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良好局面。職業技能競賽級別不同,受眾面也有很大的不同。近年來,高職院校的職業技能競賽級別逐漸升高,能參與其中的學生人數比例逐漸降低。級別高的職業技能競賽被冠以“精英賽”的別稱,能夠進入省級和國家級比賽的競賽選手,都經歷了重重篩選的過程。高職院校職業技能競賽的這一特點,導致其在學生中的直接影響面變窄。在缺乏完善的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機制的情況下,職業技能競賽思政的影響面難以通過對參賽學生點對點的個體思政教育擴大,可見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的輻射面窄、受眾少。
(二)競賽指導教師對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的認識有待加深
職業技能競賽以追求更“精”、更“專”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目標,競賽成績是目前最直觀且最常用的反映技能水平的標尺,這使得競賽指導教師多以追求競賽成績為目標,把打牢學生專業基礎、打磨學生專業技能作為第一要務。但是,片面追求競賽成績,容易導致指導教師忽略思政教育在職業技能競賽中對學生所起的重要作用,致使技能競賽中蘊含的人文精神與良好價值觀得不到廣泛傳播。此外,職業技能競賽依托于具體專業,指導教師通常為相關專業課程的專任教師,他們大多未經過思政育人的系統培訓,對競賽思政育人的內涵、意義等認識不深,也不能深入挖掘及運用職業技能競賽中的思政元素,使競賽思政育人立足點難以與思政課程保持高度一致,最終導致競賽思政育人效果差強人意,不利于推動“三全育人”格局最終形成。
(三)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全過程”落實有待加強
以時間為節點,高職院校的職業技能競賽可以分為備賽、賽中和賽后三個環節。在這三個環節中,“備賽”環節的思政教育實施相對成熟和完善,主要表現在賽前對學生進行“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或“比賽安全最重要”等價值觀念的灌輸,對存在焦慮、緊張、煩躁等不良情緒的學生給予心理干預,大力將“精益求精、吃苦耐勞、勇往直前”這一類思政元素滲透到備賽過程中。“賽中”環節,指導教師團隊往往更關注參賽學生的心理建設,并以團結協作、勇于爭先、永不言棄等作為目標對參賽學生進行引領,思政育人的力度和針對性比較強,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如競賽思政育人的元素較為單一、受眾面過窄等。“賽后”環節的思政教育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力度不足,表現在對競賽思政育人效果的總結和提升有待加強,未能充分利用“賽后”思政這一抓手,擴大競賽思政的影響力和輻射面。
(四)職業技能競賽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內容結合不夠精準
學生的成長和成才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根本目標,但不同的學科和專業因其發展背景、發展趨勢以及人才培養定位不同,課程思政的最終結果也存在差異。通常職業教育各專業的服務性質較強,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元素和職業元素,這是實施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的先天優勢。但是,目前社會對高職院校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的關注度不高,研究的深度還有待加強,存在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與專業的結合不夠精準、思政元素的挖掘未能立足專業等問題,導致各專業的職業技能競賽思政元素泛化、區分度不高,最終使各專業的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落地效果差。
三、高職院校實施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的路徑
(一)職業技能競賽思政教育與專業目標對接,提高競賽思政育人的精準性
高職院校以立德樹人為教育的根本目標,在推進“三全育人”格局形成的過程中,應緊抓職業技能競賽這一環節和著力點,立足于專業實際和特點,深挖競賽中的思政育人元素,找準思政育人的落腳點,從價值觀塑造、思維方式構建、職業道德與精神培育等多個方面對學生開展思政教育,引導學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精神追求。高職院校的職業技能競賽思政教育應以學科建設為支撐,依托專業的服務特性,將競賽思政與專業培養高素質服務型人才的目標進行對接,把思政育人的重點放在人文素養、人文精神和職業道德的培養上。同時,高職院校要以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對接的就業崗位及行業、企業文化為指引,精準對接行業精神文化建設,將職業技能競賽中的思政教育扎根行業需求、企業文化,與就業職業崗位緊密對接,確保競賽思政育人的效果。
以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高速鐵路客運服務專業為例,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具備較強的溝通和組織協調能力,具有健康體魄與健全人格、團隊意識與責任擔當、務實作風與創新精神、職業能力與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技術技能服務人才。該專業的職業技能競賽一般由理論知識考核、禮儀操和情景劇三個模塊組成。在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的過程中,指導教師團隊依托高速鐵路客運服務專業背景和特色,經反復研究探索,挖掘了一系列思政元素(如下頁圖1所示)。從圖1中可以看出,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高速鐵路客運服務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競賽思政元素的挖掘,是緊密圍繞培養學生文化素養、提高學生道德修養和培養學生家國情懷這幾個重點展開,并且根據競賽模塊精準挖掘思政元素,避免因貪多顧全影響實際育人效果。另一方面,指導教師團隊精準對接行業需求與企業文化,實現思政育人的落腳點與就業面有機銜接,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和自豪感。
(二)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促進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
高職院校職業技能競賽以專業知識和技能比拼為首要目標,知識和技能的構建依托對應的專業課程體系。因此,在推進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建設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應立足各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在精準對接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著力推進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與課程思政的一體化建設,以課程思政建設為抓手,構建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的機制,完善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的建設方案,與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形成多維度、立體化的思政育人格局,最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在高職院校職業技能競賽中開展思政教育,是將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與人才培養體系相互貫通的重要舉措。實現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其具體操作的基礎和落腳點是建設專業課程資源庫,即構建賽課融通、賽課共享的專業資源庫。高職院校各專業的職業技能競賽,因具顯著的職業技能特性,需要依托賽課融通、賽課共享多種形式開展。課程的資源庫要做到賽課融通、賽課共享,須以服務課程教學和職業技能競賽的建設目標為引領,在“精”和“專”上下足功夫;另外,在資源庫建設過程中,應深入挖掘課程的思政元素,將課程思政的建設成果主動向各個層次的職業技能競賽輻射,以校級職業技能競賽為競賽思政育人的“主戰場”,同時全面覆蓋省部級、國家級職業技能競賽,充分發揮課程資源在職業技能競賽中的思政育人作用,保障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工作的實施,提高“三全育人”的效果。
(三)打造師德高尚、技藝精湛的指導團隊,保障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的成效
競賽指導教師是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的實施者,是影響競賽思政育人效果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提高競賽指導師資團隊的思政水平和思政育人能力,是保證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效果的關鍵。
1.育生先育師,通過培訓提高指導教師隊伍的思政水平
提高指導教師隊伍的思政水平,首先要加強師德建設,充分利用校內專業的思政教育資源,推動思政教師與具體專業精準對接,由思政教師擔當思想指引者角色,以講座或者研討會的形式,定期組織校內專業教師進行思政教育培訓,提升全體教師的政治理論素養,為全員思政育人打好基礎;其次要借力社會優質思政資源,不定期邀請黨建專家到校給專業教師講形勢、講理論,夯實競賽指導團隊教師的思政育人本領,為學生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的實施創造良好條件;最后要組織教師參加校外專門的思政教育培訓,就思政育人的具體設計和實施進行能力培養和提升,為教師扎實推進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提供保障。
2.構建“多主體”的競賽指導教師團隊,打破既有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壁壘
指導教師團隊的組建,一方面要改變由專業教師單一指導的傳統模式,創新性地邀請思政教師加入指導團隊,形成校內的“專業+思政”指導教師團隊。通過思政教師在思想建設上的專業指引,在職業技能競賽中形成系統的思政育人體系。另一方面要大力推進產教融合,在校企共建課程的基礎上,邀請企業中有指導職工技能大賽經驗的人員加入學校指導教師團隊,實現行業需求、企業文化在學生職業技能競賽思政建設中的高度有機融合。通過組建“校內+校外”的“專業教師+思政教師+企業人員”多主體競賽指導教師團隊,形成以專業教師為專業指導、以思政教師為思想引導、以企業教師為價值導向的育人機制,將企業文化引入職業技能競賽中,有利于打破既有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壁壘,形成強大的育人合力,推動職業技能競賽思政朝著立德樹人的目標進發。
3.借力宣傳和展示手段,全過程拓寬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的受眾面
在國家級、省部級等較高級別的高職院校職業技能競賽中,參賽選手都是經過層層篩選的優秀拔尖學生。但是,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育人的受眾面不應局限于參賽選手,而要通過賽事的滲透與輻射,影響、帶動全體學生的思想、覺悟的提升。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參賽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資源、通過多種方式,對學生開展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實推進職業技能競賽的“全過程”思政育人。首先,在備賽環節,競賽思政教育的實施對象以參賽選手為主,但不局限于參賽選手,充分利用參賽選手的示范引領作用,影響和帶動其他學生練習技能本領,在班級、專業、校園內形成積極向上的比賽氛圍。其次,在比賽環節,加大對競賽過程的文化渲染、精神引航力度,由此擴大職業技能競賽思政的受眾面。最后,在抓好競賽環節的思政教育的同時,要充分利用“賽后”思政育人這一環節,擴大職業技能競賽的影響力。一方面讓參賽選手在班級內、校園內現身說法,或利用采訪報道等媒體傳播手段,在校園內形成崇尚技能、弘揚勞動精神的價值引領;另一方面學校充分運用網絡平臺,建設和整合職業技能競賽思政資源,形成如微課、微視頻等資源類型,運用于課程思政教學中,確保職業技能競賽思政收到長效、良好的育人效果。
以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高速鐵路客運服務專業為例,在最近一屆的全國鐵道職業院校交通運輸類專業(鐵路客運禮儀)學生技能競賽中,學校以競賽中的“情景劇”模塊為思政育人的主要切入點,凝聚專業指導教師和企業行業專家之力,融合專業所依托的鐵路運輸企業文化,打造了高質量的情景劇《回家的路》。劇中突出表現了鐵路客運服務人員“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奉獻精神、為旅客提供安全優質服務的意識、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情懷。這一思政點與專業結合精準,讓參賽學生深受感動,也使學生在比賽過程中增強了服務的意識與情懷。比賽結束后,學校對參賽團隊進行采訪,利用官網和官微對競賽中蘊含的職業精神進行宣傳報道;同時還利用一年一度的精品活動月閉幕式,邀請參賽選手為全校師生展演參賽情景劇,鞏固賽后的思政育人效果,使職業技能賽中的思政教育得以加強。
高職院校應立足專業的特性,將職業技能競賽與思想政治教育互融互通,構建“競賽+思政”育人模式,依托各個層次的職業技能競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應用能力和發展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備團結協作和社會溝通服務能力,富有崇高愛國情懷、強烈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高素質技術技能服務型人才,有力推動學校“三全育人”工作開展,促進高等職業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
參考文獻
[1]陳穎,張永華.以創新創業行動為載體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價值工程,2012(4).
[2]梁晨.以科技競賽為載體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5(5).
[3]顧曉濤,呂慶濤,張啟亮.淺談“以科技競賽為載體”促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J].傳播力研究,2019(28).
[4]鄭潔.以賽促教增進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實效:以三明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課多元化競賽教學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4).
[5]葉妍,袁俊茹.以競賽為載體的思政專業實踐技能培養方式探究[J].科技資訊,2014(25).
[6]李嘯川.以世界技能大賽為載體 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8(36).
[7]劉越,薛文虎,王金波.利用電子設計競賽平臺培養大學生集體主義精神[J].海軍工程大學學報(綜合版),2012(3).
[8]吳春.論體育職業學校體育競賽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作用[J].科技信息,2012(32).
[9]謝巧生,溫璇.科技活動促進專業碩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探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0(5).
[10]谷聰,徐建中,宋玉明.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競賽訓練體系的育人作用研究:以河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為例[J].河北企業,2016(4).
注:本文系2020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職院校競賽與思政融通育人研究與實踐”(GXGZJG2020B172)、2021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一帶一路倡議下高鐵列車長崗位國際化教學資源建設研究與開發”(GXGZJG2021A04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雷蓮桂(1983— ),廣西橫州人,工學碩士,副教授,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鐵道運輸、高職教育;周雯(1995— ),廣西貴港人,工學碩士,助教,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鐵道運輸、高職教育;李秀聰(1994— ),四川宜賓人,工學碩士,助教,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鐵道運輸、高職教育。
(責編 黃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