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梅梅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是所有數學教學的基礎,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數學課本上的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并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質與教學任務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本文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特點,提出有效的方法來進行小學階段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邏輯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學科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做好小學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僅能為后續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同時也能幫助小學生客觀地認識周圍事物,正確地解決生活中與數學知識相關的難題,為小學生的生活帶去諸多便利。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知識教授時,不僅要將數學知識傳授給小學生,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意識和訓練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在數學實踐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一、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小學階段是基礎,是其學習道路上的第一個階段,也是其對學科產生興趣的關鍵階段。如果學生接受了良好的引導,便會對所學科目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對這方面內容的探索欲,也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但如果沒有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學生感受不到學習該學科的樂趣,不僅會導致其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出現抵制的心理,還會使其在這一科目的學習中跟不上整體進度。想要重新掌握學習內容是極為困難的,尤其是小學數學方面的學習,由最開始的個位數、十位數的速記,到十以內加減法,再到加、減、乘、除運算法則,最后是應用題的運算,難度逐漸提高,如果在最初沒有把握好學習節奏,增強其邏輯思維能力,就會使學生厭倦對數學的學習,從而輸在起跑線上。由于數學是非常重要的學科,之后的學習道路都離不開數學,而數學又是需要極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才可以擴展并進行深入研究的學科,其一道題的解題方式有很多種,如果邏輯思維欠缺,在解題時只有固定的解題思路,并進行機械化的作答,那么在改變原題題意的情況下就會導致學生讀不懂題意,寫不出該題的解題過程,從而影響整體成績。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而如何培養思維能力是目前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小學教師可以在給學生進行知識點講解時,培養其學習興趣,并在這一基礎上教授其他知識,讓學生獨立思考,理解題意,完成數學題的作答,進而達到了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通過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其對所學內容進行延伸并掌握,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并為我國教育行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觀察和了解學生的實際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要求的思維縝密性、連貫性要比小學語文、小學英語還要高,教師在講課的時候通過讓學生回憶前面所講的知識來引出新的知識點,從而讓學生學到新的知識。那么在講解新數學知識點的時候,如何才能讓學生將前面的知識點和后面的知識點連貫起來呢?這就需要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日常課間中都要觀察學生,觀察他們如何解決問題,通過日常生活和課堂中了解他們的實際思維能力。
(二)創設問題情景,激活數學思維
問題是激活學生思維的最佳方式。但由于受到年齡限制,小學生對于抽象、復雜問題的理解能力有限。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設置問題時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景的方式,將數學問題具體化,以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進而達到激活學生數學思維的目的。比如教師可以將數學問題融入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然后引導學生從具體的情境中去發現和分析數學問題,并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情境問題,以此來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和發展。
(三)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數學的學習不僅需要學生具備極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要具備獨立思考能力。教科書中所學的知識都是較為淺顯的,如果想要學好數學,就不能局限于書本知識,要通過多做題、多思考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做題的過程中理解題意并加以分析,教師不要一味地講解解題過程,而是要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完成解題,以保證對這類題型完全掌握。在教學時,教師可以給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并寫出解題過程,之后再通過講解讓學生認識到自己錯在哪里,加深其印象,并鼓勵學生繼續努力,而解答正確的學生也表明了其對這一題型已經掌握,同時教師要對其進行表揚,增強其數學學習的自信心。這種方式不僅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還提高了教學效率,進而提高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沒有接觸負數學習時,很多學生認為1是不可以減2的,因為2要比1大,在其印象里只有也只能“2-1=1”。尤其是十位數以上的加減法,在對其進行負數的減法驗算時,不清楚其借位規則,導致所學知識的局限性。所以教師在進行負數教學時,可以先提出問題“小的數字可不可以減比其本身大的數字?”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還可以進行相互討論,使課堂變成一個小型的辯論會。一方認為可以進行減法運算,另一方則不可,但都要對自己所持觀點進行說明,辯論結束后教師再講解“負數”內容,使學生明白,在加減法運算中,沒有數字大小方面的限制,其所減結果都為負數的即正數的相反數。比如“1-2”的結果就為“2-1”的相反數,即答案為“-1”。通過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加上教師的講解可以使學生將知識點牢記于心,同時學生通過表述觀點,提高其表達能力,進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四)數形結合,提升思維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尚未完全發展,他們仍以具象思維為主,在對客觀事物進行認知時就需要借助各種表面信息。針對小學生的這一思維特征,教師就可以將數形結合的數學思維方法引入到課堂中,引導學生借助直觀的圖像去理解抽象的數學問題,來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在對“長方形的周長公式”這一部分的內容進行學習和理解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數形結合的方式,通過直觀圖像去推導出長方形的周長公式,深化學生的理解和記憶,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五)培養學生的質疑思維能力
當代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備受寵愛,所以他們對父母以及教師十分信任,即父母、教師說什么他們就聽什么,這種情況屢見不鮮。但是這種情況很不利于發展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所以教師也要注重對他們的質疑能力培養。在教課的過程中也要培養學生的質疑思維能力,進而從多方面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分數的意義”課程內容時,教師要把正確的知識點和做法教給學生。再給他們講解練習題的時候(例如最小公倍數、約分等分數計算),故意寫錯得數或者計算過程,讓學生發現錯誤,并結合教師之前所講解的正確知識點來給教師指出錯誤。這樣,教師不僅給他們提供了一次質疑的機會,同時也讓他們加深了對分數意義的印象。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也是思維能力培養的一種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全面提高。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與鍛煉,需要小學教師根據學生的階段特質不斷開拓新的教學方法,將數學知識的相關概念進行具體化以及形象化,并且通過設置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情景,讓學生專注地投入課堂教學活動當中,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以及觀察,學習到新知識,同時也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培養與鍛煉,為小學生后續數學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強旭慶. 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策略[J]. 試題與研究,2020(34):69-70.
[2]謝曉.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 家長,2020(34):96-97.
(責任編輯: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