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立并有效利用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落實“以學為中心”理念的難點。本研究通過對相關教育教學理論的分析與探索,結合河南農業大學開設的河南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戰略管理課程的教學實踐,探討從明確學習目標、加強線上與線下教學環節聯系、突出學生中心地位、不斷完善學習資源以及建立多元綜合評價體系等方面入手,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
關鍵詞:“以學為中心”;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高校的教學活動旨在幫助學生構建相關知識的基本理論框架,并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養。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體,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尊重、培養并激發他們的學習自主權。因此,教師應該摒棄“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明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中心地位,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高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而長期的過程,涉及高校教育的各個環節。其中,探索創新教學的方式方法是重點之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網絡應用的普及,線上授課這種教學方式逐漸得到廣泛運用。而從近年教學實踐反映出的問題來看,線上教學并不能完全取代線下教學獨立發揮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作用。線上教學帶來的學習時空拓展優勢,需要輔以線下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強化監督與激勵。基于此,當前很多高校正在探索對學生采取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以發揮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各自的優勢。
一、“以學為中心”教育理念的發展及其內涵
傳統的“以教為中心”認為教學活動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單向知識傳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處于主體中心地位,學生則更多處于被動的從屬地位。
1952年,著名心理學家羅杰斯第一次直接提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觀點,強調了開放式的、以個人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方法;格拉色斯費爾德于1990年提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是學生知識建構的協助者和參與者,以學為中心來引導學生豐富或調整自己對知識的理解;休芭和弗瑞德在2000年提出教育觀念和評價首先應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這樣才能實現教學有效性的突破;斯蒂芬認為學習不僅是教師向學生傳遞信息的過程,也是學生根據實際需求自主建構、學習知識的過程,這種過程式的學習無可替代;迪·芬克則提出要以“有意義的學習體驗”教學法來進行課程設計,并提出整合課程設計模型,他認為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做好課程設計與師生互動。國內學者也從不同角度對“以學為中心”的理念進行了探究。比如,李戀認為,“以學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指“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是教學理念、管理理念、教學方法、評價手段的轉變;顧明遠強調信息技術必然會引起教育手段的巨大變革,以此推進“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變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理念;賀武華認為以MOOCs、SPOCs等為代表的高校教學信息化改革,進一步推動了“以學生為中心”和“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方式走向實踐。
綜合上述研究與自身教學實踐,筆者認為秉持“以學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就要在教學活動中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以幫助學生構建相關知識框架為基礎,以能發揮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教學方式方法為手段,以科學、精確的學習效果評價機制為保證,把傳統的知識傳授變為使學生愿學、會學,培養其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利用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落實“以學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一)線上教學是落實“以學為中心”理念的資源基礎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提供了強大的資源支持,學生的學習資源及途徑越發多樣化。互聯網技術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大大簡化了學習的過程,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打破了過去傳統教學條件下時空對學習活動的限制。
在高校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按照事先準備好的教學內容“照本宣科”,學生在課堂上被動聽講。基于當前國內高校教學的現實情況,教師很難及時、準確、全面地了解學生的聽課情況以及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而線上教學平臺的出現則改變了這一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將“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拓展至線上來實現。這不僅能幫助學生合理分配學習時間,拓展學生獲取知識的路徑,也拓展了教師的教學時間。教師可以從傳統課堂上對一些基礎性知識重復性講解中“解放”出來,能夠在線上與線下調配教學內容,將更多的線下課堂時間作為翻轉課堂,大幅增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時間及拓展性教學和討論的時間。同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及時準確的監控,這種監控方式可以做到對上課學生的全覆蓋,教師既可以及時獲取班級學生整體學情的數據,也可以精準掌握每一個學生的相關學習數據,做到有的放矢地教學,極大促進了“以學為中心”理念的實現。
(二)一體化教學模式是落實“以學為中心”理念的行動保證
在線上教學迅速發展的今天,線下課堂在落實“以學為中心”理念時仍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教師可以直觀觀察到學生的學習行為變化,并根據學生學習狀況及時調整;師生、生生間面對面的交流會更直接,營造出一個生動的學習氛圍,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此外,教師在場的隱形監督和生生間的相互影響可使學生更專注于學習。
因此,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核心是實現線上與線下教學的有效對接與融合,達到對傳統教學的改造與提升,并最終大幅提升教學質量。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并不是線上與線下兩個相互割裂的教育與學習情境,也不是簡單的混合使用,而是指在“以學為中心”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將兩者有機融合為一體的教學模式,以此實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就需要在一致性構建的原則下,利用迪·芬克提出的整合課程設計模型,按照專業培養的整體目標要求,將課程線上與線下的教學活動從學習目標、教學活動和反饋與評估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設計,明確線上、線下各自在教與學過程中的著重點。一般而言,線下課堂更多設計為翻轉課堂,包括教師對重難點知識的再講解,以及教師對學情數據所反映出的普遍問題進行及時糾錯。線上課堂則可以更多設定為學生對課程中基礎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包括觀看授課視頻、完成對相關知識的線上測試以及線上討論活動。學習目標要在線上與線下的教與學過程中實現,而反饋及評估也基于線上與線下的所有活動,其中包含線上積累的過程性評價、線下翻轉課堂評價以及線下考試。這樣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就可以從源頭上防止線上、線下教與學“兩張皮”現象的發生。
三、課程教學中“以學為中心”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實踐
(一)河南農業大學開設的戰略管理課程簡介
河南農業大學開設的戰略管理課程主要面向本校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及從事企業管理工作的學習者。經過10余年的建設發展,該課程在2018年立項為河南省高校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已在中國大學MOOC平臺完成了6個學期的在線開放課程制作與上傳。2020年,該課程被評為河南省首批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
戰略管理課程在教學活動中改變以往“以教為中心”理念,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特別在針對本校學生的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學模式改革,在一致性建構的原則下對線上、線下課程進行融合設計,以提高教學成效。課程不斷利用新技術提高教學效率,契合學生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同時,課程在學校相關政策引導下,改革學生成績評價方式,建立注重過程的多元綜合評價體系,將“學習目標—學習活動—學習測評”有機結合為整體,激發學生的學習內在動機,突出對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的培養。
(二)通過整體設計明確學習目標
在戰略管理課程的教學實踐中,首先明確課程教學愿景及挑戰,并在一致性建構的原則下對線上、線下課程進行融合設計,把教學愿景、學習目標、學習活動與學習測評聯系起來。
課程提出的教學愿景是:課程提供有關企業戰略管理相關知識體系的學習,幫助學習者綜合利用所學有關企業經營管理的相關知識,通過學習掌握有關企業戰略形成、實施和評估的理論、方法及工具,逐步培養學生的戰略素養和相關管理能力。
課程明確了所面對的教學挑戰:學生比較習慣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沒有很好地建立起“學是為了用”這樣的理念。一些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比較低,尤其表現在線上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積極性不足。社會和學校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機制雖在不斷改進,但仍是以考試分數為主。課程的實操性較強,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有所欠缺。
(三)加強線上與線下教學環節的聯系
基于課程的教學愿景與所面臨的挑戰,課程采取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線上與線下教學環節中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擬等方式,以幫助學生對現實企業經營管理活動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并讓他們能夠結合所學理論知識去分析解決現實問題。
線上與線下的教與學各有側重并彼此融合。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發揮線上學習不受時空限制、線下利于互動交流的不同優勢。線上教學以講授基本知識點為主,每小節授課視頻講解1~2個知識點,時長一般在15分鐘之內,并配以利于學生自學自查的練習題和測試題,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線下課堂根據學生線上自主學習情況,著重講解重、難點知識以及相關案例,并利用翻轉課堂形式,加強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與交流,從而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培養學生語言表達、團隊合作、靈活應變等管理者應具備的能力與素質。
(四)明確師生角色定位,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
明確師生在教與學過程中的角色定位,教學組織與實施中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與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學內容利用線上平臺、線下課堂和手機慕課堂將所講內容相連接,并按不同角色組織實施。
學生的中心地位通過個人自主學習與小組協作學習等活動得以體現。主要活動包括閱讀(預習、復習)相關材料,觀看線上教學視頻;完成線上、線下作業;收集分析相關材料進行基于網絡的探究式案例研究,并延伸至線下,參與翻轉課堂案例分析討論及發言展示,參加學習小組間模擬戰略對抗活動。
教師的引導者作用主要通過以下工作得到發揮:線上系統講授基本理論知識與答疑活動,組織學生開展線上討論與作業活動,并對重點知識學習進行考核評價;線下主要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方式,以組織案例分析和學生討論發言為主,通過互動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采用慕課堂連接線上與線下,及時發現共性問題并精準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動態,在線下課堂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及時糾正錯誤。
具體實施流程一般為:教師在線上發布相關學習資源與學習要求,學生線上自主學習;線下課堂中,利用手機慕課堂發布測試題,對學生線上學習情況進行考核;結合考核情況,對相關知識的重、難點,特別是測試中共性錯誤較多的知識點重新講解;線下授課案例分析或者學生翻轉課堂發言展示與討論;布置課后線上、線下學習任務。
(五)不斷完善學習資源
教學內容動態變化,不斷建設完善學習資源,并將資源應用到日常學習活動中。圍繞課程目標不斷更新完善教學內容,以體現本學科發展前沿及現實管理實踐動態。追蹤現實環境變化及企業經營管理熱點,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培養勤于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滿足學生未來發展需求。目前積累的主要學習資源包括視頻類資源、教輔文檔工具類資源、測試評價類資源等。
(六)構建多元綜合評價體系
建立并不斷完善多元化的學生學習反饋與評價體系。線上自主學習過程性評價指線上系統后臺自動累計生成的量化學習數據及評分值,具有過程性強、準確性較高、受主觀判斷影響較少的特點。學生綜合能力評價主要針對翻轉課堂,包含對概況分析及聯系實際能力、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的評價,由各學習小組成員相互打分及教師綜合評判得出,有一定的主觀性。終結性評價包含線上、線下期末考試成績,能比較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總體學習效果。最終成績評價認定,線上自主學習過程性評價和學生綜合能力評價占50%,終結性評價占50%。此評價體系能夠較好激勵學生注重平時學習積累,利于培養其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以學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符合當前社會對人才能力及素質的要求,也順應了當今學生的學習需求與特點。在當前高等院校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利用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落實“以學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嘗試,真正落實該理念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還需要高校管理者、教師以及學生共同努力,不斷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李嘉曾.“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08(4).
[2]斯蒂芬.D.布魯克菲爾德.大學教師的技巧[M].周心紅,洪寧,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3]L.迪·芬克.創造有意義的學習經歷[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4]李戀.“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內涵解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4(3).
[5]顧明遠.互聯網時代的未來教育[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7(6).
[6]賀武華.以學為中心的高校“教”與“學”質量評價體系改進[J].江蘇高教,2019(3).
責編:應 圖
基金項目:河南農業大學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以學為中心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
作者簡介:鄭偉程(1969— ),男,河南農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