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仕富
摘 要:新課標要求教師應該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體驗教學法作為現代化創新手段中一種新型教學方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數學作為高中學習的主要科目,高中數學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滲透體驗教學法,將學生的課堂學習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本篇文章探究了在高中課堂采用體驗教學法的重要性以及實施原則,同時提出了在高中數學中引入體驗教學法的實踐策略,希望可以通過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
關鍵詞:高中數學;體驗教學法;策略探究
高中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關鍵階段,高中階段的良好發展不但可以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適應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變化,根據學生的狀態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1]。高中是應試教育,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壓力過大,繁多復雜的學習內容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高中數學作為一門挑戰性較強的學科,知識點范圍廣,包含多個專題學習,是培養學生理性思維和發散思維的關鍵學科。在這一學科背景下,引入體驗式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在切身體驗中掌握課堂知識,深入挖掘其學習內容,而且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還能夠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自身的認知能力。
一、高中課堂應用體驗式教學的重要性
(一)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
在傳統的高中課堂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都是采用“灌輸式”或者是“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師針對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洗腦式的教育,讓學生硬性地記憶一些課堂知識。這種方式難以調動課堂的學習氣氛,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急劇降低[2]。在高中課堂教學中巧妙地應用體驗教學法,能夠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伴隨著教師的思路全神貫注地學習,而且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生高昂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生發現數學的趣味性以后,有利于學生在班級里更主動地學習和探討,進而促進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
(二)提高學生團隊協作能力
體驗式教學注重學生的實踐過程,力求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來進一步地感受。高中數學作為理工類學科,通過體驗式教學將其與生活相聯系,能夠使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具體,讓學生通過融入生活更好地理解和學習課堂的數學知識。另外,通過將生活經驗與知識的滲透,能夠使學生掌握更多學習的新方法,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和思考的能力。在體驗式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其他問題,而主動發現問題、解決發現問題的過程,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3]。同時體驗式教學也是合作討論的過程,通過小組的互動交流,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二、高中體驗式教學方法應用原則
(一)學生主體原則
新課標改革以來,一直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將學生始終放在課堂的首位,堅持學生主體原則。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不斷豐富課堂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在具備數學基本素養的同時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知識水平,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活動。只有堅持一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才能夠充分發揮體驗式教學方法的優勢,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以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的課堂工作應該以學生為中心而開展,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師生間的交流,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整體知識體系原則
高中數學知識包含多個學習專題,內容繁多復雜。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上采用數學體驗式教學方法時,教師應時刻遵循知識體系性教學原則。首先,教師應該將教學的工作轉變為一個體系,這樣能夠便于學生理解新知識,從而更好地完成數學任務。其次,教師每節課的內容應根據知識系統的設計有針對性開展,堅持課堂知識上下的銜接作用,這樣便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4]。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總結和鞏固課堂知識,增強學生將新知識與之前學習過的知識銜接的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系統,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系統性原則有助于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數學知識,讓學生將零散的數學內容整理為系統的數學知識體系,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探究和思考,主動鞏固知識,發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三)分層教學原則
由于每個學生的教育背景以及對知識的接收能力不同,這難免會影響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應注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保證體驗式教學符合每個學生對課堂的需求,讓學生通過體驗式教學方法的開展,能夠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共同的發展和進步。因此,在高中數學體驗式教學方法的應用過程中,教師應該分層次制訂學習目標,堅持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原則,為每一個學生制訂其能夠順利完成的學習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尊重學生的需求和思想,充分發揮高中數學體驗式教學方法的作用。
(四)實踐性原則
體驗式教學充分落實了學生的實踐性原則。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去,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收獲學習數學的樂趣,因此這種教學方法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大多采用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模式,而體驗式教學法則要求課堂教學模式更為靈活,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實踐讓學生真正領悟課堂數學知識,感受數學學習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
(五)開拓創新原則
新課標要求教師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體驗式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引入創新性,切實落實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創新思維的原則。在不斷強調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師不應只滿足于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還應深入挖掘數學教材中的創新性內容,使得數學教學工作不斷滿足學生對學習的需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自主、自愿、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的探究過程中去。另外,創新型的內容以及教學方法能夠幫助教師完善課堂授課知識,加深學生理解和記憶,高效地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應用,讓學生具備完善的數學體系和創新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高中數學課堂應用體驗式教學法的策略探究
(一)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體驗式教學法實施的前提就是教師應該堅持學生的主體原則,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學習習慣,從而為學生制訂更清晰的定位,切實落實真實有效的教學方案[5]。另外,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讓學生掌握知識體系的前后關聯性,增強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形象的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式教學法是目前教師經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方式,主要包括結合生活、借助多媒體分享動畫、實物演練等方式,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力助推器。
例如:在學生學習“等比數列”這一課時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數學小實驗,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感受等比數列的含義。教師讓每位學生準備一張白紙,然后將白紙沿著中線對折,依次對折1次、2次、3次、4次……在對折過程中,觀察每次對折完以后紙張層數的變化,然后記錄下來,思考其中的變化規律。通過學生的學習和探究,發現每次都是發生了二倍的變化,教師借此為學生引入等比數列的定義和通項公式。通過學生的動手實驗過程,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等比數列變化的過程,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另外,通過為學生設計這種具體的實踐教學,能夠調動起學生動手操作的主動性,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開展數學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意識。
(二)借助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完成課堂學習任務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教育部越來越推崇教師應該充分結合多媒體技術,完善課堂教學模式。因此,教師應該將多媒體作為課堂輔助工具,開展多元化教學活動。高中數學知識中有很多晦澀難懂的知識,通過采用多媒體教學,能夠簡化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使數學知識點更加清晰明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授課效率。
例如:在學生學習“函數”這一部分的內容時,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在黑板上進行知識板書,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因此,教師在為學生進行這一部分的內容授課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函數曲線的變化過程。比如,教師任意寫出一個函數,要求計算其值域時,通過多媒體技術的畫面演變,學生能夠深刻感受變量與曲線形狀的關系。另外,教師還應注重函數與生活的關聯性。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將實際生活中與函數相關的知識分享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函數的應用價值。所以,通過將多媒體設備應用到高中數學課堂上,能夠最大限度上發揮體驗式教學方法的功能,結合教學目標更好地設計課堂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驅動力。
(三)采用問題式教學,感受知識形成過程
高中數學中包含很多公式和定理,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會安排學生將這些定義背誦熟練。可是這種做法存在明顯弊端,學生在遇到具體的數學題目時,首先,學生不理解定義的含義,不知道其推導過程;其次,學生不理解這些定理和公式運用到什么情況下。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思考和質疑的過程。因此,教師通過在課堂上采用問題引導方法,為學生展示數學理論知識的實現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時刻具備問題意識。
例如:在學生學習“雙曲線”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回顧之前學習過的橢圓的相關知識,讓學生通過對橢圓定義和標準方程的回憶探究雙曲線的定義和標準方程。通過這種對比的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生在自己能夠理解的范圍內推導雙曲線定義和方程的形成過程。在學生進行基本的回憶以后,教師推出以下問題:“通過上述可以看出在橢圓方程的定義中我們考查的是距離的和,那么如果是計算距離的差,結果和圖像會有什么差別嗎?你們能不能寫出相應的方程?”通過問題讓學生展開大膽的想象,在這一過程中促進學生數學發散思維的培養。另外,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能夠親身體驗定理的推導過程,對整體的知識形成過程有深刻的認知。
(四)創設教學情境,豐富學生課堂體驗
高中數學的教材內容涵蓋范圍比較廣,為了便于學生的記憶,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情境式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理解課堂內容[6]。情境式教學是豐富學生體驗最直接的方式,通過在班級創設合理的情境,能夠讓學生直接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完成知識的體驗過程。另外,通過情境教學法,將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現象代入課堂上,引入學生比較熟悉的數學素材,讓學生切身體會數學與生活的息息相關,將課堂中一些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應用。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平行線”這一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分享一些火車道的視頻和動畫,然后讓學生回憶火車軌道有什么特點呢?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平行線。在學生回答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生活中平行線的相關規律,引入在立體幾何中平行線的探究規律。又如:在學習“導數”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入生活中常見的汽車運動速度、人口增長率等這一類知識的變化,讓學生理解其與導數之間的關系,從而理解導數的真正含義,根據實際問題豐富學生的知識體驗,激發起學生知識學習的動力。
結束語
體驗式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發展的新型課堂教學方式,高中數學教師應該合理分析目前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結合學生主體原則、系統性原則、個性差異原則、實踐性原則、創新性原則,合理開展實踐性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為學生創設更多情境教學方式,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提高學生的高中數學課堂學習效果。另外,體驗式教學方法能夠給學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培養數學思維,提高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順利完成學習目標,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張含笑,劉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9):122-123.
[2]任之庭.基于體驗式教學理論的高中數學創課設計與實踐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24):2-3.
[3]尹立榮.問題導學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概念課中的實踐探究[J].考試周刊,2020(9):2.
[4]何剛樹,李川江,周成娟.高中地理課前校外實景體驗教學初探:以一節高二年級課前校外實景體驗教學為課例[J].地理教學,2017(12):90.
[5]李愛英.讓學生在自信、興趣、成功的體驗教學中學習初中數學[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1(1):34.
[6]張路路.運用體驗教學推進深度學習:《我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基本原則》教學設計[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23):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