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中海
摘 要:受經濟運行、產業轉型升級沖擊及新冠肺炎疫情因素影響,穩就業、保就業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結合煙臺市工作實際,提出了在新形勢下促進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的相關對策,以期對新形勢下穩就業、保就業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新形勢 公共就業服務能力 就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當今社會的熱點。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就業問題,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將就業工作納入“六穩”“六保”之首,為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提供了根本保障。受經濟下行壓力、國際復雜形勢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城鎮就業壓力較大,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仍然開展得較為困難。如何有效地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能力,使其成為穩就業、保就業的重要抓手,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
一、新形勢下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一)應對復雜多變國內國際形勢的需要
國內“就業難”和“招工難”結構性矛盾突出。當前,部分高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水平適應不了企業和經濟社會的需求。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有許多農村勞動力急需轉移就業。同時,國際形勢不斷變化,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日趨凸顯,對就業造成嚴重沖擊。因此,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和新的就業形勢,必須積極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為勞動者創造更優的就業環境,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就業服務,以實現更加充分和更高質量的就業目標。
(二)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視察時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要實現公共就業服務共建共享,打造便捷就業、幸福生活圈,聚集優勢要素、創新體制機制、加快轉型升級,加快各區域、各領域新舊動能轉換,深化聯動融合,就必須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促進就業服務質量提升,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與產業轉型升級相匹配的職業技能培訓,開展特色項目培訓,推動公共就業服務一體化建設高質量發展。
(三)推進《“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實施的需要
《“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提出,推進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建設,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能力的落腳點在于幫助勞動者提高就業創業能力,保障重點群體充分就業,提高公共就業服務效能。因此,當下必須把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能力作為推進落實《“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的重要舉措常抓不懈,開展特色技能培訓、提升就業創業能力、發揮政府和市場作用、兜牢重點群體就業底線、優化政府智慧就業平臺、全面提升就業服務信息化水平在現階段顯得尤為重要。
(四)保障重點群體穩定就業的需要
據統計,2022年,煙臺市駐煙高校畢業生總人數將達到7.9萬多人,是近3年的峰值,較2021年增長了近1.8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空前巨大。公共就業服務能力的提升能夠進一步加大對各類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更好地為各類重點群體提供個性化援助措施,進一步優化人力資源以及各類服務平臺的配置,從而實現勞動者更充分、更優質的就業。
二、新形勢下促進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的思路
根據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新形勢下穩就業、保就業壓力很大,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是破解困難問題的有效手段。在實踐中,煙臺市結合地區實際,對當前就業形勢進行了深入分析,對癥下藥,探索出了促進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徑。
(一)產業化引領、市場化運作、需求化導向,實施技能興煙示范工程,全面提升就業創業能力,助推產業人才互促共進
1.聚焦產業導向,加強職工技能提升培訓
支持各類企業圍繞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需要,建立健全職工技能培訓機制。突出高技能人才培訓、產業緊缺人才培訓、轉崗轉業培訓、安全技能提升培訓、儲備性技能培訓等,服務煙臺市“八大產業”高質量發展突破行動。
2.聚焦就業導向,加強重點群體就業技能培訓
聚焦“產業發展戰略”需求和重點群體就業需要,組織開展行業性、群體性專項培訓,強化緊缺工種、新業態、新模式等特色培訓。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培訓,以新生代農民工為重點,面向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返鄉農民工、脫貧享受政策人口(含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對象),圍繞制造業重點領域、現代服務業和鄉村振興需求,積極開展相關職業(工種)技能培訓。
3.聚焦創新導向,實施創業培訓
進一步加強創業培訓標準化建設,加大創業創新培訓力度,持續激發創業創新能力和活力。充分調動社會各方積極性,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有效增強創業培訓服務供給,推動完善多元參與、多種模式、分級分類的創業培訓體系,提高創業培訓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政策化延伸、多元化推進、制度化保障,打造“樂業煙臺”品牌項目,切實兜牢重點群體就業底線
1.延伸就業政策觸達范圍
在煙臺市村、社區建立“就業服務角”,集中發布正規就業信息、就業創業政策,打通人民群眾求職就業“最后一公里”。構建多元用工保障渠道,加密線上線下“樂業煙臺”系列招聘頻次,每年分地區、分行業、分專業、分工種組織各類招聘活動。
2.實施“點對點”就業提升工程
完善建立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工作臺賬,開展不少于3次針對性就業服務,幫助畢業生盡早就業。實施畢業生就業專項行動計劃,創新“直播帶崗”“云端探企”模式。
3.促進多元化就業
落實靈活就業扶持政策,支持培育引進一批網絡零售、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物流配送、線上教育培訓等互聯網平臺企業,帶動增加靈活就業崗位。鼓勵高校畢業生以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形式實現自主就業。
(三)標準化實施、信息化帶動、一體化支撐,升級人力資源服務“煙臺模式”,全面提升就業服務質效
1. 構建人力資源服務網絡
構建煙臺市統一的人力資源服務網絡,對現有人力資源市場改造升級,通過平臺建設與硬件配置,著力打通線上線下渠道,為服務對象提供離岸式、自助式、可視化、圖形化、智能化的新型人力資源市場信息服務,推進直播待崗平臺開發對接、實景體驗等新技術在求職招聘環節場景的模擬開發,集成提供求職招聘、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就業援助、政策落實等公共就業服務。
2.完善零工市場服務體系
按照科學布局、規范建設、高效運行、優質服務的要求,每個區市至少規范發展1家公益性質的零工市場,逐步完善功能,拓展延伸服務,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免費公益基本公共服務,打造24小時全天候、不打烊的服務平臺。
3.促成“智慧就業”服務升級
打造智慧化就業服務平臺,全面提升就業服務信息化水平。推動就業服務數字化升級,以數據說話、以數據管理、以數據決策、以數據創新,發揮數字引領作用,實現就業創業服務現代化,整合優化內部、外部數據,構建多源、立體、完備數據共享資源池。依托大數據開發應用,提升業務風險監測、就業創業服務輸出能力,打造就業創業服務提質增效新模式。
三、小結
伴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網絡經濟的持續發展、新的就業形態不斷涌現,勞動者對公共就業服務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能力作為穩就業、保就業的重要抓手,對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作用。要通過多種措施提高公共就業服務能力,為廣大勞動者提供更精準、更高效的服務,滿足廣大勞動者新的需求。
(作者單位:煙臺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