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科技與信息經濟迅速發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為通信設備制造銷售類企業創造了巨大的發展空間與發展機遇。很多科技類企業都在這一時期脫穎而出,創造了亮眼的業績。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作為我國通信設備行業的龍頭企業,便是其中的贏家之一。本文選取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為例進行分析,主要研究該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采取的各種企業策略,其中發展戰略主要由技術研發、市場營銷管理、人力資源構成,并且本文還會分析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實行這些戰略對其產生的影響,以及提出企業在未來發展時可采取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企業戰略;華為;策略研究
一、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要介紹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于1978年創立,設公司于廣東深圳龍崗。作為世界首屈一指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的供應商,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一直專注于ICT領域,秉持穩健經營、持續創新與開放合作。通過多年的積累與發展,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目前已在通信運營商、企業、終端乃至云計算服務等方面,均具備了從端到端的解決能力,為運營商客戶、企業客戶和消費者帶來了具有競爭力的ICT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在今天,華為投資控股公司將致力于打造未來信息時代、建設更加完美的全聯接環境。
在 2022年美國《財富》雜志發布的世界500強名單中,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排名第44位;在 2021年度《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中,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排名第8位;在英國品牌價值咨詢公司Brand Finance發布的2022年《全球品牌價值500強》報告中,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排名第9位。截至2021年,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資產已經超過了1344億美元,共有19.7萬多名員工,產品和服務已廣泛應用于全世界超過170個國家和地區,并服務于全世界超過30億的人口。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作為中國信息通信設備的龍頭企業,可以做出如今這樣的成績,所依靠的不僅是國家的政策扶持,更重要的是其自身的戰略管控方法,比如:科技發展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和市場營銷戰略等。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目前的經營項目主要集中在數據通信設備、寬帶多媒體設備以及無線通信設備等一系列相關通信信息產品的開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同時,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在歐洲中東非洲地區、亞太地區、美洲地區都設立相關技術的研發中心。通過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智能化以及拓展HMS生態和融合產品,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2021年在上述地區分別實現人民幣131467百萬元、人民幣53675百萬元和人民幣29225百萬元的銷售收入,致力于將我國尖端科技向國外進行輸出。
為了了解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目前的戰略情況,我們應用SWOT模型對其進行分析。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根據其組織結構和運營管理模式,設計和實施了內部管理制度。其開發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以及架構,應用于企業的整個流程(包括業務和財務)、子公司以及業務單元。其內部控制管理體系也是按照COSO模式設計的,包含了環境、風險評估、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五大部分。同時,其還涵蓋了對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以此來確保財務報告的真實、完整與準確。
二、華為企業實施戰略
1.技術研發戰略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屬于網絡、通信設備技術行業的龍頭企業。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加強技術方面的研發與創新,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是重視對未來的投入。其認為對企業的未來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就是核心技術。同時,面對現如今復雜的國際環境,即美國以及一些歐洲國家對于核心技術的封鎖,華為更需要在技術方面加強開發與研究,擁有自己的特色,以防在尖端技術方面受制于人。
(1) 增加研發投入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每年至少花費10%的企業經營收入用于新技術的研發。2021年,其研發費用支出為人民幣1427億元,約占全年收入的 22.4%。近十年,華為公司累計投入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8450億元。同時,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華為公司的技術研發投入是iPhone制造商蘋果公司的三倍多,在世界范圍內,其也是領軍者,排名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谷歌公司。其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歐洲專利局2021年度的專利授權量均排名第一,在美國專利商標局2021年度專利授權量位居第五。華為公司這種肯花大價錢用于研發,將技術創新與發展擺在首位的精神,引領了行業正確的風向。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注重自身的技術研發,不斷豐富自身的相關業務,致力于在技術方面有新的突破。
(2) 培養研發人員
想要在技術方面有所創新與開發,擁有頂尖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華為公司在世界各地均設技術研發中心。在進行研發的同時,華為公司也潛移默化地讓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對其技術進行了了解。同時,華為公司也通過這種方式將其產品推向全世界。截至2021年,華為公司員工總數19.7萬,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10.7萬名,約占公司總人數的 54.8%。2021年12月,歐盟委員會發布了全球研發投入最多的2500家公司,華為排名第二。至今,華為在歐洲已經設立了23個研發中心,在國內也成立了9個研發中心。
(3) 研發成果顯著
在技術上進行創新使得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在國內以及世界的舞臺上大放光彩。截至2021年底,公司在全世界共有有效授權的專利約4.5萬族(大約11萬件),且90%以上的專利權均為發明專利。公司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歐洲專利局的2021年度專利授權量中均位居第一位,并且在美國專利商標局的2021年度專利授權量排名第5。現在,在許多高科技領域,華為公司都實現了技術領先,例如: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等。在第三方專業機構發布的專利全景報告中,華為在 5G、Wi-Fi 6、H.266 等多個主流標準領域居于行業領先地位。獲得華為知識產權許可的廠商已經從傳統通信行業擴展到智能汽車、智能家居、物聯網等新興行業。科技領先對每一個高新技術公司的發展都無比重要,而華為公司也能夠從創立之初就意識到這一點,并且一直將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的策略放在關鍵的地位上。正是由于華為公司一直貫徹技術發展的策略,有自主的技術,所以在美國政府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把其納入管制實體名單,不再給其提供領先技術之時,公司才能屹立不倒,真正做到了技術的獨立自主。
2.人力資源管理戰略
人力資源對于一家企業的成長與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決定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調整好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情況,各部門成員比較固定,對于企業未來的發展十分有益。尤其是對于華為公司這類高科技企業,技術部門人員的質量就顯得格外重要。
(1) 公司組織結構設置
十幾年來,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已在國外建立了22個地區部,100多家分支機構,36個培訓中心,并大力促進了員工的本地化。各個地區部、分支機構、培訓機構等依據區域分布進行選址、合理輻射,使得其服務網絡遍布全球。為可以滿足全球龐大的客戶群,使公司能夠高效地實施管理,華為公司建立了較為全面完備的組織架構。從設立輪值CEO 制度到搭建各個不同的智能平臺,從建立輪值CEO機制到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的智能平臺,從建立四個行業群到設立各地方的區域機構,華為公司的內部組織機構層層嵌套、彼此聯系。這些內部組織架構使得企業的內部信息可以進行更高效的交流,也使得企業所有層次組織的任務分配更為明晰,質量控制也更為高效,從而確保了企業的發展經營能夠平穩高效運行。
(2) 全員持股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百分之百由員工持有的民營企業,其股東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和任正非。企業由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實施的員工持股計劃,截至2021年底,參與人數為131507人,全部是公司的在職員工以及退休保留人員。任正非作為自然人股東持有公司股份,同時任正非也參與了企業的員工持股計劃。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任正非的個人全部出資相當于企業總股本的比重約為0.84%。這一方案將公司的長期經營與員工的個人貢獻和成長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從而建立了長期的共同奮斗、共享發展的機制。同時,華為公司要求員工離職時必須要售出其手中持有的股票,但出售價格只能是其購買時的價格。由此,華為公司既不需要支付大量的金額去收回員工手中持有的股份,又給員工一定的信心。全員持股這種融資模式一方面可以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形成員工的自我激勵與監督約束機制。另一方面,可以幫助企業做到內部的有效融資,幫助企業克服危機,改善財務狀況,控制財務風險,使其財務戰略轉型順利實施。
3.市場營銷戰略
(1) 產品策略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在產品戰略方面采取了差異化策略。在手機領域,華為公司2020年11月之前大致有兩個品牌、九個系列的產品,依次是:華為品牌的Mate、P、Nova、麥芒、暢想;榮耀品牌(2020年11月出售給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V、HONOR、X、Play,給不同的消費者群體帶來了不同的選擇。與此同時,由于華為是一個涵蓋眾多行業的通信設備企業,比如:ICT、無線電、互聯網、云計算、行動終端等,同時也針對企業、運營商和消費者等客戶群,其可以通過這種差異化方式為華為品牌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 價格策略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在初期大多采用低價戰略,按照生產成本來制定產品價格。由于華為公司的生產成本因其自身科技的提高降到很低水平,而且其引進了西方的管理模式,經營效益也處于較低水平,所以其總成本就較低。基于此,華為公司在初期把產品價格制定在一個比較低廉的水準,導致許多西方的企業無法競爭,獲得了可觀的銷量與收入。不過,由于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目前中國經濟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改變,人們對產品的要求已經越來越高,尤其對于高科技行業的產品,技術含量及創新度可能已經是決定產品及企業能走多遠的關鍵因素。因此,華為公司也開始逐步改變自己的價格策略,開始提高產品的價格,獲取更多的利潤,并且將其用作研發費用,探索未來。但是其也沒有完全拋棄低價策略,而是推出了不同價格檔次的產品,使得不同消費市場的人群都可以被其吸引。
(3) 營銷策略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在廣告營銷方面的投入較為保守嚴謹,不過在打造公司的品牌形象方面投入非常多。在2021年智能手機廣告投放費用的排行榜中,華為連前三名都沒進,占比只有10%,而蘋果卻以21.4%高居第一位,OPPO品牌以19.2%排名第二位,VIVO以18.1%排名第三位。提到華為的營銷戰略,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愛國營銷策略”。華為寓意“中華有為”,為中國崛起而有為,成立之始便打造了愛國品牌的設定,吸引了一大批愛國人士支持華為產品,幫助華為在手機領域迅速發展。隨著中美貿易戰的開展,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在加拿大被限制人身自由,越來越激起國內人們的愛國情懷。同時,很多媒體都喜歡將華為與愛國聯系起來,希望借此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這就使得“華為=愛國”這一公式在消費者腦中的根植。
三、結論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作為我國成功的科技類企業,其發展離不開正確的發展策略。對于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來說,對其未來發展影響最大的便是企業的技術創新策略。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特別是對于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這類對技術依賴性較強的企業。同時,華為的人力資源戰略也影響著企業發展的各個方面,華為在海外設立相關的研發中心,讓世界上各個國家都看到了華為的努力與創新。要想從根本上改變公司的整體文化,突出公司的價值,進而吸收并保留核心人員、成功處理改革中出現的突發狀況和公司危機,從而促進公司的可持續成長,就必須在體制上形成良好的企業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董小英,胡燕妮,晏夢靈.從追趕到領先——華為戰略升級與轉型路徑解析[J].清華管理評論,2019(11):76-83.
[2]莊學敏.基于華為的戰略轉型分析[J].科研管理,2017,38(02): 144-152.
[3]趙欣然,權燁.華為公司基于價值管理實踐下的財務戰略轉型[J].財務與會計,2017(04):38-40.
[4]邵興東,孟憲忠.轉型期中國企業戰略性社會責任——以華為和碧桂園為例[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5,36(09):121-129.
[5]趙立龍,魏江.制造企業服務創新戰略與技術能力的匹配——華為案例研究[J].科研管理,2015,36(05):118-126.
作者簡介:冀雨晴(2001.06- ),女,漢族,北京人,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企業管理與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