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音樂作為美育的重要載體,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為了更好地發揮小學音樂的價值,
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體驗,教師應加強聲勢訓練在教學中的融合與應用,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節奏感和律動感,提升音樂思維和音樂創造能力。基于此,文章從聲勢訓練的概述入手,分析小學音樂教學現狀和聲勢訓練應用的積極意義,進而提出相應的運用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聲勢訓練;音樂教學;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2)29-0083-03
引? 言
聲勢訓練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具有極高的教學價值和應用優勢,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小學音樂和聲勢訓練的融合度,發揮聲勢訓練的優勢,讓學生可以通過動作感受到音樂節奏和音樂情感,從而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
一、聲勢訓練的概述
(一)定義
聲勢訓練指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肢體動作跟隨音樂進行拍打等,發出聲音,來響應音樂節奏。也就是說,教師要通過聲勢訓練來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和律動感,讓學生可以準確找到歌曲的節奏,進而有感情地歌唱。聲勢訓練是一種直接且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快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學生在音樂律動等一系列肢體動作的運用中,可以感受到音樂的樂趣,進而更加愿意投入歌曲學習,這既有利于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提高,又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此外,聲勢訓練并不是一種簡單的音樂教學方式,更像一種引導和啟發,對學生的邏輯思維、想象感知、肢體協調發展具有重要作用[1]。
(二)特點
聲勢訓練相較于傳統的訓練方式,具有較高的教學價值和教學優勢。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借助聲勢訓練,教師可以啟發和引導學生傾聽音樂作品,跟隨音樂作品的節奏做出肢體動作,更好地掌握音樂中的律動感,獲得較強的學習體驗。這樣,學生能夠從中提高對音樂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的信心,從而提升音樂綜合能力。在聲勢訓練中,學生對音樂的記憶更加深刻,即使教師不發聲,單純使用手勢或面部表情,也能立馬響應動作,準確唱出歌曲,進而促進音樂聽力和音樂思維的發展。同時,學生的音樂反應能力和感知能力也會得到有效培養和鍛煉,從而大幅度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達到理想的音樂教學效果。此外,聲勢訓練最大的特點就是將無形的音樂轉化為有形的肢體動作,符合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規律,有利于學生進行音樂學習。
二、小學音樂教學現狀分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美育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音樂是美育的重要載體,做好音樂教學工作至關重要。然而,傳統音樂課堂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內容枯燥乏味,一般都是教師唱一句,學生跟著唱一句。而學生的精力旺盛、好奇心和探索欲較強,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不斷降低,最后以敷衍的態度跟著教師唱歌。這也是小學音樂教學質量不高的重要原因。課堂沒有互動,沒有肢體動作,教學內容枯燥、乏味,給學生帶來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無聊,因此,學生無法感知到音樂的魅力和快樂,也不會主動進行音樂學習,不利于小學音樂教學和學生身心發展。同時,音樂課堂仍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照本宣科地講解音樂知識,忽視了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差異,導致學生的體驗感較差,參與度較低[2]。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往小學音樂課程不被重視,教學資源缺乏更新和升級,部分小學甚至缺乏基本的音樂資源,教學過程沒有緊密結合現代教育形式,大多數課堂教學缺乏創新,對學生的吸引力不高。同時,教師沒有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導致學生融入音樂課堂需要較長的時間,延誤教學進度,降低教學的有效性。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學音樂教育教學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三、聲勢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積極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節奏感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聲勢訓練,讓學生用動作來演繹節奏,最直觀的影響是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節奏感知和律動感知能力。在聲勢教學中,學生用拍手、跺腳等動作來找節奏,比直接感知節奏更為有效。反復鍛煉后會形成一種肌肉記憶,無論何時何地播放音樂,學生都能做出相應的動作,跟上音樂而搖擺。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和音樂水平。
(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聲勢訓練大多以游戲的形式開展,營造輕松歡快的氣氛,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這充分利用了學生喜歡玩游戲的特征,順應了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而能夠全面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教師通過分解教學內容,利用游戲形式教授學生,有利于降低教學難度,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同時,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顯著提升,可以快速掌握音樂知識點,進而增強音樂學習的信心,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獲得更多的學習收獲。
(三)有利于啟發學生的音樂思維
聲勢訓練不同于傳統灌輸式教學,更注重啟發和引導學生。在學習音樂作品時,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動腳和動腦,并啟發學生將動作和節奏匹配到一起,進而準確抓住音樂節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而教師只充當教學引導者和輔助者,教授學生動作,而如何準確配合音樂節奏,需要學生思考。此外,聲勢教學十分重視對學生音樂思維和音樂創造力的培養。在應用過程中,學生需要即興創編聲勢,并與音樂作品相結合,這十分考驗學生的音樂創造思維。通過教師有意識、有目的的引導,學生順利完成了音樂作品的聲勢創作,充分鍛煉了音樂思維,提高了創造能力,進一步掌握了音樂節奏感。
(四)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聲勢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顯著提高,自覺地參與課堂活動,開展音樂學習,這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有積極意義,有利于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推動小學音樂教學工作進一步發展。此外,音樂教學不可避免會用到一些樂器,這些樂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樂作品,理解音樂作品中的情感。而在聲勢訓練中,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增強,再加上樂器的輔助,學生的節奏訓練和律動教學質量大大提高。
四、聲勢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采用游戲的教學方式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應充分應用聲勢訓練法,增強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切實轉變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增強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自由地徜徉在音樂的海洋中。教師融入游戲法,能營造歡快的學習氣氛,進而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龜兔賽跑”時,為了構建游戲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人數相同的四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聲勢教學。一組學生做龜兔賽跑的發號動作,一組學生做龜兔賽跑過程中的奔跑動作,一組學生做兔子超過烏龜并在樹蔭下休息的動作,最后一組學生做兔子睡過頭,烏龜贏了的動作。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掌握音樂律動感。通過這樣的游戲方式,學生能充分理解和感受到音樂的趣味性和生動性,進而在腦海中加深對該音樂作品的印象,同時培養音樂樂感,增強在聲勢教學中的音樂感知能力,提高學習質量。
(二)加強模仿訓練
學生的思維能力較弱,認知水平不高,大多以直觀理解為主。但是,學生的模仿能力較強,不但可以模仿身邊人的言行舉止,而且對聲音的敏感度較高。基于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特征,合理制訂教學方案,通過模仿訓練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效果,促進學生音樂水平的提升。在聲勢訓練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教學視頻或音頻,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初步印象,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真傾聽音樂節拍,模仿其中的節奏。
例如,在教學《飛翔的翅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小鳥翅膀飛翔的動作,并在飛翔動作模仿和表演中展示不同的節奏。同時,在模仿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思考飛一段距離停下來的動作,進而啟發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模仿和表演能力。考慮到學生的音樂差異性,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適當加入拍手或跺腳等聲勢動作,讓學生進行模仿,并引導學生融合歌曲,使動作連貫起來。這樣不僅可以充分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節奏的把握程度,還能夠促進學生音樂思維的發展。
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創編聲勢,在《飛翔的翅膀》中加入自己想要的聲勢動作,并讓學生結合自己學過的音樂作品,應用創編的動作,從而培養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感知和辨識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樣,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能不斷探究,發現音樂獨特的魅力和樂趣,進而愛上音樂,主動學習音樂,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用聲勢律動培養情感
在音樂聲勢訓練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靈活運用聲勢律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讓學生獲得更深層次的音樂體驗和感悟。
例如,在教學《豐收之歌》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要通過聲勢訓練,讓學生感受到歌曲中蘊含的深厚情感,進而獲得思想升華和心靈凈化。首先,教師可以創設一個教學情境,通過播放秋天各種果實成熟、麥田收割等圖片,配以豐收之歌——《喜洋洋》,讓學生沉浸在這一歡快的氛圍中,更加直觀、具體地感受到歌曲中蘊含的情感,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其次,教師借助聲勢訓練,將摘果實、割麥子的動作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使學生紛紛投入聲勢訓練,并主動了解其中的音樂情感,掌握該部分的教育內容。學生在邊做動作邊學習的過程中,明白了豐收時的快樂和艱辛,進而深化自己的理解,掌握音樂知識。同時,在聲勢律動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效果顯著增強。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創編一個豐收舞蹈,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音樂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生通過思考和創作,結合歌曲內容和自己對豐收的快樂情感,編創了一段生動形象的豐收之舞,從而全面提高自身的音樂綜合能力,進一步增強音樂情感。
(四)運用聲勢訓練于音樂鑒賞中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鑒賞能夠充分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音樂節奏把控能力及音樂思維,對學生的音樂學習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學生欣賞音樂作品,通過聲勢訓練,讓學生切實感受到音樂中獨特的意境,從而獲得深層次的感悟。同時,教師要借助音樂欣賞教學,拉近學生和音樂的距離,讓音樂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而全面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學生音樂水平的提升。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為學生日后的音樂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七子之歌——澳門》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采取音樂鑒賞的形式,讓學生在傾聽和欣賞中感知其中的情感和意境,進而提升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這首歌講述了澳門回歸的故事以及澳門人民的思念之情。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述澳門的故事,再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這首歌曲,根據歌詞內容給學生講解關于這首歌的創作時代背景和其中蘊含的感情,進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同時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讓學生明白音樂的力量。教師可以采用聲勢訓練的方法,引導學生了解澳門地區的舞蹈動作,用叉腰、仰頭等動作進行歌曲詮釋,加深學生對澳門地區民族民風的理解,讓學生感受到這首歌曲中蘊含的文化魅力和獨特情感,從而強化學生的認知,拓展學生音樂學習的深度,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感和精神。
結? 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聲勢訓練符合新時期美育的要求,順應了時代潮流,有利于促進學生音樂思維和音樂能力的提升。教師要清晰地認識到創新音樂教學模式的重要性,通過聲勢訓練培養學生的音樂修養,讓學生能夠感知音樂,吸收音樂的力量,更好地開展學習,進一步增強小學音樂教學效果,促進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的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陶文娟.聲勢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試題與研究,2021(24):121-122.
姚歡芳.活躍課堂 靈動旋律:聲勢訓練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的運用[J].兒童音樂,2021(04):68-70.
作者簡介:潘思維(1992.2-),女,江蘇泰州人,任教于江蘇省興化市楚水小學,二級教師,本科學歷,曾獲興化市合唱比賽指導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