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瑤
【摘要】在班主任工作中,“問題學生”是教師關心且棘手的問題之一。“問題學生”的出現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班主任不能以一味的批評教育去轉化他們的行為,更不能對“問題學生”產生厭煩或反感的心理。班主任是班集體的負責人,班主任對待“問題學生”,應該走進他們的內心深處,探求他們內心的愿望和信心,激發他們的正能量,用真愛感化心靈,用真情轉變行為,引導他們成為一名積極向上的學生。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問題學生;轉變行為
一位名師曾經說過:“如果你是個年輕教師,請記得再年輕也要有一顆慈母的心;如果你是一個老教師,請記得再閱人無數也要有一顆柔軟的心。因為,我們面對的,終究是孩子,就算再好、再壞,也終究是個孩子,他們的人生路還很長,一切都是未知數。”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也讓我深切地體會到:只有把愛作為出發點,用愛傳遞溫情,用愛感化心靈,用愛轉化行為,才能真正和學生接近,達到心靈的溝通,獲得學生的信任,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2019年9月,我接手了一個新的班級,是一個紀律和學習成績都倒數的班級,班里有個讓老師們都頭疼的孩子——小成。還沒見到他的時候,我就聽到了許多有關于他的評價:年級學習習慣最差,行為極端,攻擊性很強……轉眼間,跟小成相處也有一個多月,我發現他性格孤僻,自卑內向,不怎么愛和同學交往;平時上課坐也坐不住,惹得周圍同學每天“叫苦連天”;課間,也只見他一人在教室里轉來轉去,無聊時就把同學的書本或是筆藏起來,抑或是把粉筆、空瓶子往樓下扔;若是別的同學一不小心碰到他,他必定要一頓拳腳以示泄憤……關于他的種種投訴,幾乎每天都有,面對著這個每天惹事的小家伙,確實讓我大傷腦筋。
一、了解“問題”根源,對癥下藥
我們都知道,任何一個問題孩子背后都有一個問題家庭。作為班主任,我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小成“問題”的根源,找到癥結所在,從而開出有效的“藥方”,才能“藥”到“病”除。經過了解,原來小成的父母在他兩歲不到時就離異了,后來父親另娶,與現在的后媽共同生育了一個女兒。聽小成的父親講,小時候的小成還是很乖巧懂事的,但自從妹妹出生后,他的脾氣慢慢地變得暴躁起來,行為也越來越怪異,家人也拿他沒有辦法。作為孩子的班主任,了解到這個情況,我的內心其實是非常難過的。雖然在很多老師眼中問題學生令人頭痛,甚至有時候他們制造出很多“麻煩”和“驚喜”讓我們感到很是可氣,但靜下心來想想:其實每一個問題孩子的心里,都有一塊無法觸摸的傷痛。家庭的破裂和重組,給小成帶來的只有痛苦和煩惱,是年僅十歲的他難以承受的挫折和傷害。我想小成之所以變成今天這個模樣,內心一定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面對小成的現狀,我更多的是同情和理解,我想慢慢地走進他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內心真實的想法,更想早些幫他驅散心里的陰霾。
二、欣賞和建立信任,是融化“問題”學生心靈的基礎
教育學家魏書生說:“如果上次他考了1分,這次他考了2分,那么,他的進步就值得我欣賞了。”可見,欣賞和鼓勵對學生的進步起著多么重要作用。一天,我在批改周記時見他寫道:“我很喜歡現在的劉老師,她很溫柔,講課也很是生動。”我欣喜若狂,并不是因為他夸贊了我,而是他內心里竟然一點兒也不排斥我,我不禁暗喜:我那想用溫情融化他心頭“冰雪”的計劃豈不是更容易實現了嗎?后來,我在周記后面的評語中寫道:“森林之王老虎也是獨來獨往的,孤獨內向并不影響你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就算全世界都拋棄了你,還有我欣賞你!”不曾想,我的這一小小的舉動竟然觸動了他敏感的心靈。第二天早上,我發現辦公桌上的書本下面壓著一張紙條,半紙張露在外面,我拿起來一看,只見寫著:“我遇到過這么多的老師,只有老師您這樣對我,謝謝!”讀到此處,我眼眶竟濕潤了,我驚喜于小成開始信任我了,其實他打心底里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鼓勵的,他小小的心靈也是有溫度的。后來,我經常放學后找他談心,不僅關心他每天的學習,還關心他的生活,每天問問他這一天經歷的開心或是難過的事情。剛開始他不肯多說,但在我軟磨硬泡之下,他也慢慢地開始向我敞開心扉了。
三、抓住“閃光點”進行鼓勵,是轉化“問題”學生行為的關鍵
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科指出:“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點,用縮小鏡看學生的缺點。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對‘問題’學生來說,他們的心靈深處同樣蘊藏著進取的心理需要。”因此,我不僅經常在作業評語中對小成進行鼓勵,平時課上我還時常抓住他身上的“閃光點”進行表揚。記得有一次,他的作業書寫得十分工整,我在評講練習的時候,趁機拿他的作業作為范本向同學們投影展示,并大力表揚了他。那一整節課,他都靜靜地在聽講,沒有做太多的小動作,那可是我認識他這么久以來他坐得最端正、聽講最認真的一次。從那以后,我發現他確實改變了很多,課上插嘴的現象少了,刻意敲打桌子肆意讓老師注意的行為變少了,課間和同學發生矛盾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了。我不曾想,我的一個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竟然能使他的行為向著好的方面改變著,真是讓我欣喜若狂。從這件事中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作為班主任,我們要耐心地等待“問題”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就像在前方保護并激勵學走路的幼兒的父母一樣!
心理學家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是啊,愛如春雨,“潤物雖無聲”,但能“于無聲處聽驚雷”,我們教師要努力用愛心感化、用耐心轉化、用細心激勵問題學生,或許問題學生的進步就在教師一個親切的微笑里、一句溫暖的問候中。
參考文獻:
[1] 馬曉慧. 小學高年級“問題學生”的轉化策略[J].班級管理,2018(4):258-259.
[2] 陸倩倩. 小學問題學生成因及其轉化的個案[J].基礎教育,2016(10):133.
[3] 李桂蘭. 真心 真情 真意——對問題學生有效轉化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6(0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