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晟
摘 要:新時期的教育應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育出素質和能力兼優的學生,只有素質品德高尚、個性健康的學生,才能夠滿足未來發展的實際需要。對此,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同樣要重視素質教育,把素質教育和學科教育整合到一起,做到因材施教,激發出高中生的創造性和個性,以此實現全面育人,突顯出素質教育的根本意義。基于此,本文先介紹了高中音樂教學和素質教育整合的意義,并思索了高中音樂教學與素質教育整合實踐方法,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素質教育;整合
音樂學科本身就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且會起到陶冶情操、培養樂感、提升藝術修養的作用,是高中教育中實施美育的一種方式。并且,音樂能夠提升提高學生的素質,讓學生在個性上良好發展。對此,應充分利用好高中音樂學科的育人作用,將素質教育滲透到音樂教學中,創新優化音樂教學形式,最終打造出高質量的音樂教學,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能力、素質。
一、高中音樂教學與素質教育整合的意義
第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素質教育和音樂教學整合背景下,通過音樂傳遞素質教育內容,會讓學生們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適當的排解自身學習壓力、生活壓力,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挑戰。
第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文化素質。高中音樂屬于綜合性的教育,在教學當中應重視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強化對學生實踐能力和理論基礎的培養。通過素質教育和音樂教學的巧妙結合,會帶領學生感知音樂發展及來源,如講述勵志音樂故事,使學生不斷激勵自己、勇攀高峰。另外,通過音樂理論的講解,還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使學生在其他學科知識學習上獲得幫助,讓學生的文化素質明顯增高。
第三,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及審美能力。現代教育即素質教育,不僅要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同時也要發展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而素質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體現,在于可讓學生從音樂聯想生活實際,使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獲得發展,更好地審視音樂作品,形成較好的審美。
二、高中音樂教學與素質教育整合實踐的方法
(一)從教材中挖掘素質教育因素,發展學生文化素養
對于高中音樂教學而言,其教學形式豐富多種,不僅包含了欣賞、演唱、演奏、創編,同時在形式內涵上也較為豐富,可深入挖掘其中的素質教育因素。對此,教師應精心備課,先科學歸納、整合教材內容,再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文化素質教育。例如,在開展湘教版高中音樂《第一交響曲》這一教學活動時,教師在教學設計上主要涵蓋以下幾方面內容:1.介紹作者貝多芬,讓學生知曉貝多芬的頑強人生,實施人生價值觀教育。2.推薦我國優秀民歌、民樂,通過音樂作品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感受我國音樂作品和國外音樂作品的不同點,進一步領會音樂作品內涵。通過此種教學方式,利用音樂極具想象力的旋律,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敏捷。整合過后的音樂教學,其素質教育目標會變得更加明確、清晰,教師只需要調整教學手段即可,不僅可以豐富音樂的藝術文化,也會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文化素養。
(二)積極展開音樂情感教育,培養學生思想道德
音樂學科能夠通過有組織的活動塑造藝術形象,將音樂作品的情感及思想表達出來。對此,在音樂教學當中,教師應巧妙借助教學內容,積極展開音樂情感教育,以此調動起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起到凈化學生心靈、熏陶學生思想道德的作用。例如,在學習高中音樂湘教版《音樂的美——優美與壯美》這一內容時,教師可提前準備好歌曲《保衛黃河》《松花江上》,使學生通過此類歌曲的歌詞感受到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形成一定的革命理想與抱負,讓學生珍惜生命、感謝生活。通過音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會引導學生在音樂知識學習時投入情感,深入感受音樂作品中的教育因素,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三)利用比較教學法,發展學生的審美觀念
在高中音樂教學當中,最佳的教育效果應當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判斷、感受、欣賞、鑒別音樂作品,享受整個音樂學習的過程。對此,高中音樂教師需合理、科學的組織學生鑒別音樂的美,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念,懂得哪些是真正意義上的美與丑。而上述內容的達成,最為有效的教學形式便是比較教學法。例如,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統計學生們喜歡的流行歌曲和藝術歌曲,并讓學生說出喜歡該音樂作品的原因,最后從上述音樂作品當中挑選出最具代表性的音樂播放,如《青花瓷》《彩云追月》等,音樂欣賞完成后,教師組織全班同學討論,從多個角度分析比較兩個作品,按照作品的流派、風格等要素客觀評價。通過此種教學方式,挑選一些學生喜歡的音樂作品展開教育,會直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教育下,逐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四)豐富音樂教學形式,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美妙的音樂旋律能夠讓人們感到心曠神怡,也會促進人們身心健康的發展。同樣教師開展合理科學的音樂活動,也會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在豐富音樂教學形式的基礎上,突出素質教育的有關內容。例如,在學習湘教版高中音樂《生活是這樣美好》時,教師可先帶領學生提前進行歌唱呼吸和發聲練習,以此提高學生的肺活量。再如,在學習湘教版高中音樂《舞劇的靈魂》這一內容時,該知識板塊的學習涉及到了舞蹈,所以在完成了音樂欣賞過后,教師可帶領學生們適當的練習舞蹈基礎動作,讓學生們嘗試著動一動,起到強健身體的作用,讓學生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更好地服務于今后的歌曲演唱。
結語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呈現方式有許多,但具體還是需要高中音樂教師去探索,綜合學生學情及教材內容,選用最為合理的方式,以此實現高中音樂教學和素質教育的整合。另外,教師在實際的教學當中,需勇于創新、探索,不斷總結教育經驗,從眾多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中,提煉可行、高效的素質教育方法,以此提高音樂教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徐小明. 談素質教育背景下的高中音樂教與學[J]. 新一代,2021,25(5):283.
[2]葉麗麗. 提高高中音樂鑒賞與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J]. 中外交流,2019,26(48):312.
[3]李娜. 論高中音樂教育對素質教育的影響[J]. 讀與寫,2021,18(3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