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娟
摘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使學生學習與生活和社會相聯系的知識;滿足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诖耍疚暮喴治鋈绾慰s小小學美術教學中“兩極分化”現象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美術;兩極分化;縮小差距
不同學生個體在成長環境、先天條件、興趣等方面存在差異,會有不同的氣質、基礎和特長。學生對不同的美術內容的感受是不同的。優秀的美術教師能夠針對學生擅長的領域進行深入挖掘,提出能夠引發學生思考和探究的問題,從專業的角度提出建議,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因此,美術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充分考慮不同個體間的差異,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調整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提高其審美意識,激發其美術學習的積極性,縮小教學中“兩極分化”的現象。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美術學習內容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滿足學生的需要,豐富新時代小學美術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把學生日常生活融入美術教學中,積極宣傳正能量。對于抽象的和過于專業化的美術教學內容,容易使學生產生距離感,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新時代背景下,有真實的經歷和體驗,聯系生活化美術課堂,更能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從而有效降低“兩極分化”的現象。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常識來繪畫作品,創設多樣化的展示區,在課堂上,學生創作完成后,可以將作品放在展示區展示,讓全班同學一起欣賞,交流學習成果。在課后,教師可以在美術活動室舉辦正式的作品展,邀請同學參觀,并利用學校的美術展館、宣傳欄、墻壁櫥窗展示優秀作品。把學生優秀的作品整理編輯后推送到學校微信公眾號、特別專輯和班級群里面,教師、學生、家長都可以看到學生的作品。使得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美術,開拓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同時,學生在多樣化的作品展示中獲得了更多的反饋信息,調動了學習的參與性和積極性。
二、讓美術貼近學生生活
美術教師應樹立綜合的美術評價觀,讓學生掌握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要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培養情感體驗。從學生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家長評價和教師評價等四個方面進行全面分析。在學生自我評價中,讓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描述自己的創意,充分表達自己的創作想法。在同學互相評價中,引導學生對同伴作品發表獨特見解,培養了學生的欣賞能力。在教師全面評價中,根據學生的特點,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巧妙設置設計獎狀,激勵學生繼續進步。在家長參與評價中,讓家長貼近生活,為自己孩子的作品提出建議,附上留言鼓勵孩子,以美術的方式為學生和家長的溝通創造了平臺。學生在評價中獲得積極的體驗,深化信心信念。
例如,教師可以準備與美術相關的書籍,豐富學生的欣賞美術的能力,讓學生更加了解圖書的實用性。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運用剪、貼、粘、拼等方式進行合作設計一本有關校園生活的“書”。將日常生活融入美術教學中,使教學課程更加貼近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美術課程的樂趣。
三、善用現代信息技術
新時代學生經歷了線上學習、網絡課堂、線上線下結合教學、到正式走進校園學習,現代信息技術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化發展越來越開,也影響著學校組織結構和管理體系,學校的功能將重新定位。傳統學校中集中的地點、固定的學習時間、相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會不復存在,這種工業化的教學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現在的社會發展需要,學生需要掌握未來社會所需的重要技能。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將信息技術結合到美術教學中,無論是視覺或者聽覺上讓學生感覺美術的魅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兩極分化”現象。
例如,在小學美術課程中運用多媒體把文字、圖片和聲音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呈現給學生生動形象、直觀具體的視聽效果。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美術教學效果,渲染教學氛圍,借助信息技術的交互性和靈活性,全面深入地和教學內容聯系,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多多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美術活動。
四、結語
新時代下的小學美術教學趨于生活化,使美術教學多樣化,體現了美術教學的多樣化,還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空間。筆者相信,在努力實踐中,會有越來越多的美術教師、教育工作者將有趣的教育內容融入美術教育中,豐富美術課堂教學,為小學美術教師提供新的教學思維方式和借鑒,投身研究,不斷創新,降低小學美術教育“兩極分化”現象,讓美術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發揮美育獨特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崔美玲,鄧燦.淺析水墨畫繪本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0(24):182-183.
[2]許文捷.核心素養下小學美術體驗式教學的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20(24):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