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枝
摘? 要:學生的教育背景、知識儲備、學習能力都各不相同,在教育評價改革背景下,要想達到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實施分層教學法。教師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營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打造全方位、立體化的育人環境,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教育評價改革;小學語文;分層教學;模式
隨著教育評價改革的深入推進,分層教學法被提上日程,并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分層教學法讓學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發展的方向,語文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層次的教案,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真正實現因“層”而教,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一、小學語文分層教學現狀
(一)分層的標準不科學
分層教學雖然已經在小學階段得到了普及,但是很多教師對分層教學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在運用的時候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影響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果。有些教師在分層的時候采用的標準不科學,通常只是憑借一次考試成績就把學生分層,使得學生的個性發展受到影響并對語文課堂失去興趣,學生不愿意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二)影響師生關系建設
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興趣愛好等存在著差距,造成在某一學習領域上成為學困生,但是也不能全盤否定,學生可能在其他領域有著突出的表現。教師應該全面看待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但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對于學生的情感變化和心理需求等關注較少,與學生的互動也不頻繁,使得很多后進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有效吸收知識,久而久之,班級就會出現“吃不飽”和“吃不了”的問題。
(三)學生之間差距增大
環境和氛圍是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因素,在實施分層教學后,水平相當的學生聚集到一起。由于語文教學要求、教學目標的差異,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一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因此出現了“破罐子破摔”的情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同時,學生之間的情緒是相互影響的,后進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在課堂表現上不夠積極,致使教師會降低對這部分學生的要求,從而加重學生的厭學情緒。
二、教育評價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分層教學模式探究
(一)課前預習分層,激活學生思維
課前預習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首要環節。當前很多教師在布置課前預習任務時,形式老套,缺乏層次性,導致課前預習效果低下。在教育評價改革背景下,教師要加強對課前預習環節的重視,對課前預習進行分層設計。首先,教師要讓學生對生字進行預習,讀準字音,會正確書寫,并通過工具書或課文弄懂詞義,同時還要嘗試著運用這些字詞進行組句,也可以引導學生用新學的生字詞寫一段話或編一個故事,這樣在預習字詞的同時,學生對字詞的辨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會得到顯著提升。其次,在課文預習中,教師要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把自己深有感觸的句子或語段進行標注,也可以在空白處用筆寫出自己的讀后感,實現感受性閱讀,深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悟和理解,在課前預習中實現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二)課堂教學分層,尊重學生差異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基礎和認知能力,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實施課堂教學分層,為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跳起來摘到果子”,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教師要變顯性分層為隱性分層,將學生的實際與課堂教學聯系起來,達到教學內容、學生、目標的三者兼顧。課時進度以中高層次學生的水平為標準,上課時以中高層次的要求為公共內容,對低層次的學生要注重課后的個別指導,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達到課堂教學目標。課堂提問也要注重層次性和啟發性,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具有一定難度層次的問題,按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提問,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三)課外輔導分層,培養學生個性
為了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教師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教學目標做好學生的課外輔導工作,培養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例如,學習完部編版三年級語文《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后,教師后續就可以要求學生去看一些課外童話故事,如《海的女兒》《灰姑娘》等,通過課外閱讀,注重多種現代化教學元素的整合利用。以多媒體技術為基礎,刺激學生的感官,鼓 勵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學生能夠在教師潛移默化的指導下,逐步產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高效獨立地閱讀不同的文本,實現與文本的情感共鳴。
(四)作業設計分層,喚起學習熱情
要想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就需要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作業的設計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驗,獲得有效的教學反饋,從而可以及時發現問題,矯正問題,使課堂教學不斷優化。教師要善于設計靈活多樣的作業形式,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例如,教學部編版五年級語文《四季之美》這篇散文詩,以朗讀感悟為主,教師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在朗讀中體會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培養欣賞美的情趣。課堂伊始,教師以優美的語言引入課題,依據學情,從四個季節中的秋季入手,師生共同研讀文本,賞析語言,學生以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四季之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集體交流等形式互相幫助,在共研共學中習得方法。教師利用導學案,從課前預習,課上活動,課后作業幾個方面體現分層教學,使不同層面的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獲。
總之,小學語文分層教學是語文課程改革的創新點,給學生帶來了更大的發揮空間,推動了語文教學向縱深發展。作為教師,要在教育評價改革背景下深入研究分層教學模式,選擇適當的分層策略,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讓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語文教學活動,使每位學生的潛能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漳州市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課題《教育評價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分層教學模式研究》(立項批準號ZJKTZ2101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