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張麗云 張微 王楊洋
【摘要】? ?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屬于師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模式,將其科學運用到實踐課程教訓中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本文將探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建筑環境學》中的具體運用,結合實際情況分析其在實踐課程教學中的利弊,并分析切實有效的改進對策。
【關鍵詞】? ? 線上線下? ? 混合式教學? ? 《建筑環境學》? ? 實踐教學
引言:
在互聯網技術廣泛運用的背景下,線上教學得到普及。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都具有一定優勢和不足,將兩者混合運用到教學的方式得到推廣,尤其是在實踐課程,在保留線下教學面對面交流示范、實時調節等突出優勢的同時,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通過科學運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有利于拓展課程資源,增進師生交流互動,還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為提高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實用性,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合理調整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比重。
建筑設備專業是在建環專業基礎上的延伸,從原本的“水、暖”擴展到“水、暖、電”,專業內容更加全面。建環專業在實踐教學方面有以下特點:專業課程方面主要培養學生供熱、空調和燃氣方面的相關知識,而該專業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工作往往不僅限于此,接觸面會更加廣泛;在實習方面由于時間過短、內容過于單一,實習的效果并不如人意,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在畢業設計方面,往往僅限于停留在采暖、空調和給排水的計算和設計上,形式過于單一,與實際工程偏離過大,對學生畢業后的實際工作幫助不大,并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
作為建筑設備專業理論課的代表《建筑環境學》,該課程內容包括建筑外環境、室內空氣質量、熱濕環境、人體對熱濕環境的反應、氣流環境、聲環境和光環境等內容,是一門跨學科的邊緣科學,涉及熱學、流體力學、心理學、生理學等學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抓不到重點,理解不到這門課與本專業之間的關系,容易忽略這門課的重要性。因此,如何能夠讓學生主動學習這門課、學好這門課還是很重要的。為了更好地學習這門課,同樣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對專業的建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建筑設備專業在實踐教學方面會吸取建環專業相關方面的優點,而在不足之處再進行一定的改革,使該專業在實踐教學方面達到實質性的變革,將專業特點發揮更大的優勢,培養全方面的專業性人才。該專業主要的課程由理論課和實踐課組成,以《建筑環境學》為代表,理論課和實踐課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基礎上進行改革,使該專業更加成熟,從而幫助該專業學生更好的學習專業知識,更好地適應畢業后的工作狀態,培養在建筑行業全方面的人才。
為此,在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運用到實踐課程時,需要重點研究如何在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中科學分配和有效銜接教學內容,關注如何在線上線下教學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本文將結合《建筑環境學》的教訓現狀,探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訓在其中的實踐運用。
一、建筑環境學課程的改革內容及教學目標
(一)建筑環境學課程的改革內容
1.課程內容與專業課相結合
《建筑環境學》作為專業基礎課,又是一門跨多學科的課程,在講授的時候需要條理清晰,重點突出。為了避免學生不能把本門課與專業課相聯系,因此在課程講授時需要將相關的專業課內容引入,這部分內容也可以適當增加學時,這樣也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如以下幾方面內容:
第三章第二節建筑圍護結構的熱濕傳遞:增加1學時,將供熱工程的熱負荷中關于圍護結構部分引入;
第三章第四節冷負荷與熱負荷:增加2學時,將采暖設計和空調設計中的負荷計算引入,進行簡要介紹;
第六章室內空氣環境營造的理論基礎:增加1學時,引入通風工程的相關內容。
2.與生活相連啟發式教學
《建筑環境學》這門課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與很多生活現象聯系比較密切,因此,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進行學習,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的方式完成。在講某個知識點時先提一個生活中的現象,引發學生的思考,先讓學生討論,然后再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如:
提問:為什么天氣冷時塑料大棚也可以種蔬果? 從而引出玻璃為什么具有溫室效應的知識點。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提問:你覺得今天教室的室內空氣品質怎么樣?是通過什么來判斷的? 從而引出室內空氣品質的內容。
提問:買房子時是喜歡買樓間距大的房子還是樓間距小的房子?為什么?從而引入建筑光環境的內容。
通過這樣的方式會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到課程的學習中去。
3.仿真實驗與實操實驗相結合
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驗是一個關鍵的環節。本課題的研究實驗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仿真實驗和實操實驗。
仿真實驗:通過仿真實驗完成室內空氣環境相關參數的模擬,實驗每人一組,獨立完成實驗并進行數據分析,對室內環境進行總結;
實操實驗:讓學生實際動手操作,使用儀器設備完成污染物的測量、噪聲的測量等。相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學生更喜歡動手實際操作,因此這部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主動學習。
(二)建筑環境學實踐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目標
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教訓目標,有助于指導課程實施,關系到該課程的預期教訓效果,屬于課程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內容,必須從完整性、層次性等多方面考慮,制定切實可行的課程教學目標。線上課程一般以一個知識點的講解為一個課時,教育工作者在制作課程之初需要考慮好學習目標。受學生個體差異、學習能力等因素的影星,不同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不盡相同,面對不同教學方法的接受情況存在一定差異。在制定課程教學目標時,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及過程性評價內容進行合理調整。故而在針對建筑環境學實踐課程中線上線下教學的運用制定教學目標時,需要考慮到動態平衡性。
1.以本校網絡課程學習中心為平臺,以建筑環境學為主題開展在線課程設計工作,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需求,加強課程開發和設計,注重教學活動中師生交流互動的有效性,明確實踐課程的重要性,推進課程教學設計優化,提高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實現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目標。此舉有利于提高優質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推進教學模式創新和優化,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創新,增進教育教學領域的交流合作,從而加強本校本專業建設,提高其在業內的知名度。
2.以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為契機,加大對教學方面的研究力度,摒棄傳統教學理念的桎梏,注重新型教學理念的推廣與運用,貫徹因材施教的教訓原則,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訓理念,結合實際情況逐步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的優化,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完善實踐教學,切實提升該課程的研究成果。例如,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制作教案、錄制實踐操作視頻,等等。
3.鑒于教學方式的改變,積極推進教學管理方式的優化,確保教學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和規范性,逐步完善教育管理體系建設,優化對整個教學管理流程的管理,此舉有助于更好地發揮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作用,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線上課程建設的主要特色
(一)科學合理的課程內容體系建設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中,建筑環境學屬于該專業的核心課程,本身具有一定獨特性。通過對比建筑環境學課程與工程熱力學、傳熱學等專業基礎課程的表面內容,可知前者在系統性與完整性方面有所欠缺,旨在利用線上開展建筑環境學的教訓模式,讓學生了解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有效融入,從而有效拓展教學內容,開拓學生的見識與見聞,憑借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且該課程對多個專業領域的知識都有所涉獵,譬如生理學、城市氣象學等。
(二)有效的教學內容組織方式與教學方法
教師要想上好一節課,必須將前期準備工作落實到位,確保教學內容規劃的合理性以及教學方式運用的有效性。在信息時代下,教育工作者要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積極推進教學模式創新和優化,考慮到受教育主體對學習方式的要求,在設計在線開放課程時,需要考慮到快速、實用以及圖形這三大要素,秉承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的理念,注重科研成果在教學活動中的有效運用,確保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完美銜接和過渡,并在教學活動中注意適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運用講授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
(三)使教學情況更加靈活化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利用微課、慕課等平臺自主學習感興趣的課程內容,這個學習過程對學生的自律能力與學習興趣具有一定要求,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通過該平臺與教師交流互動,增進自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是對線下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拓展,可以有效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在線開放課程設置了多樣化的教學評價方式,利用多種方式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收集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反饋,相較于傳統教學流程,在靈活性和直接性上顯著提高。
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程總體建設設計
在制定課程總體規劃時,教育工作者要結合建筑環境學的理論知識及技能,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調查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與運用情況,從線上教學資源中選擇適宜的在線教學內容,注重線上教學中知識點與課程教學知識點的過渡與銜接。另外,在教學活動設計環節,需要綜合考慮到學生課堂學習、在線學習等活動,并完善學習評價設計,靈活運用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在綜合考慮到以上要素后完善建筑環境課程設計,從而更好地展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優勢。
(一)線上課程完整教學內容簡介及章節課時安排
當代大學生通過學習建筑環境學的在線課程,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相關基礎知識,從物理、心理角度出發了解人體對居住環境的要求,從而增進學生對室內環境影響要素的了解,認識到哪些要素會影響到居住環境質量以及人體健康,從而增強學生分析室內環境的綜合能力。通過開設本課程,有利于增強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給學生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引導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室內環境與節能理念,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當前建筑環境學一共設置了四十八個學時,分為十個章節,在規劃建筑環境學的在線課程時,需要對涉及的知識點進行合理拆解,選擇核心知識點制作微課,在深入研究課程內容后理清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以此為前提規劃在線課程內容,從而實現提高在線課程教學效果的目標,讓學生的學習質量得以優化,并針對實驗課程制作十分鐘到十五分鐘的短視頻,設置專題講解板塊。
(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實踐課程中的應用
通過分析線上教學與線上教學的特點,在建筑環境學課程教學中,可以利用線上教學的方式給學生講解抽象理論知識,以形象具體的方式給學生講解抽象復雜的知識點,讓學生明確設計原則,熟悉設計流程,掌握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及要求,并以串講的方式將前期所學內容有效連接起來,從而更好地復習與重溫相關內容。通過將以上內容以線上教學的方式呈現出來,有助于增進學生對抽象理論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清楚了解實驗操作流程與要求,讓學生提前復習和重溫所學內容,為學生線下實踐教學活動預留充分實踐,為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奠定基礎。
對于驗證、對比等實驗活動,適宜采取線下教學模式,鍛煉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在實踐活動中了解所學知識的具體效果,在設計實踐活動時需要考慮到實驗場景等要素。這部分教學內容需要采取線下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切實了解到理論知識在眼前的轉化效果,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鍛煉,符合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親身參與現場觀摩、測試等活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與技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
在運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時,需要充分考慮到教學內容,明確不同課程方式中教學的特點與作用。在開展線下課程之前,以線上課程的方式給學生發布學習任務和學習內容,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增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為更好地開展線下教學活動奠定基礎。為提高實踐課程的線下教學質量,需要科學利用線上課程學習活動,在學生掌握一定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的前提下開展線下實踐活動,有助于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實踐。在實踐教學活動中,要對學生“學”與“實踐”予以高度關注,明確學生在其中的主導地位,有效發揮教師在其中的引導職能,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給予學生有效引導與幫助,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流程中增進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從而更好地銜接線上與線下內容。
六、結束語
通過了解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建筑環境學》實踐課程上的運用情況,可知在實踐課程上適宜采取此種模式,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實際運用中需要科學控制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內容分配,將內容銜接工作落實到位,確保設計工作的有效性,教師要及時調整在線上線下教學中的角色定位,給予學生科學有效的引導。此外,為切實保障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運用效果,需要對以下內容予以高度重視:其一,線上教學對學生的自律能力具有較高要求;其二,要完善教學內容在線上線下教學中的分配與規劃,采取多樣化的引導措施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三,科學設置多樣化的考評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障學生在線上線下教學中的學習效果。
作者單位:李爽? ? 張麗云? ? 張微? ? 王楊洋? ? 吉林建筑科技學院 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
參 考? 文? 獻
[1]杜傳梅,榮傳新,許登科.基于MOOC的建筑環境學課程體系構建探討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36(08):115-118.
[2]張敏慧,王林,談瑩瑩,等.基于《建筑環境學》淺談建環專業課程的講授方法與技巧[J].制冷與空調(四川),2020, 34(03):382-386.
[3]黃毅.網絡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以桂林航天工業學院能源與建筑環境學院為例[J].教育觀察,2019,8(36):21-22.
[4]李翠,李崢嶸.《建筑環境學》課程創新實踐建設——結合BIM技術建立綜合虛擬教學平臺[J].教育教學論壇,2019(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