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手機教養與父母心理健康問題

2022-06-05 14:04:46俞國良何妍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16期
關鍵詞:家庭教育

俞國良 何妍

隨著智能通信時代的來臨,由父母手機依賴造成的教養方式的改變使家庭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強烈沖擊,并因此影響父母的心理健康和親子關系,進而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手機教養”問題是如何出現的,它與“手機依賴”是什么關系?“手機教養”形成的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是什么,它會對父母、孩子造成什么樣的不利影響?國家和社會應如何應對日益嚴重的手機教養問題,父母應如何緩解自身教養壓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從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固本強基?本期訪談,我們將邀請俞教授為讀者一一解答。

關鍵詞:手機教養;家庭教育;親子關系;父母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2)16-0004-05

俞國良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心理研究所所長

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秘書長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專家委員會委員

“手機教養”問題的出現及其特點

何妍:俞教授好!智能手機越來越普及,我們也越來越依賴手機,手機不僅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也在悄悄地改變著父母的教養方式和教養行為。您如何看待“手機教養”這一新問題的出現,“手機教養”和“手機依賴”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

俞國良:“手機教養”問題的出現,一方面是因為智能手機的普及提供了客觀的環境條件;另一方面,更本質上還是因為父母對手機的過度依賴,才最終導致連教養孩子都要通過手機完成。可以說,“手機教養”是父母“手機依賴”的必然產物。同樣,對“手機教養”的理解也需要從“手機依賴”入手。

“手機依賴”又被稱為手機成癮、問題性手機使用、手機過度使用等,通常被定義為過度沉迷于以手機為媒介的各種活動,從而導致個體出現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受損的非物質成癮或行為成癮現象。手機成癮必然會對手機依賴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一系列負面影響,加重其內化和外化的心理健康問題。鑒于父母手機依賴行為與一般的手機依賴行為的區別,父母手機依賴行為更強調這一行為對孩子及家庭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因此,目前對父母手機依賴行為的直接研究較少,更多的是探討父母過度依賴手機而造成的對孩子的冷落行為,又稱“父母低頭行為”或“父母手機冷落行為”。父母低頭行為強調的是在親子互動過程中,父母過分關注手機而忽視孩子的行為。從本質上說,父母低頭行為屬于父母手機依賴行為的一種直接不良后果,與手機教養行為之間存在并列關系。二者的區別在于,父母低頭行為發生在父母與孩子在一起時,而父母“手機教養”行為則是父母無法與孩子在一起時依賴手機對孩子進行口頭教育的行為。總之,父母低頭行為表現的是父母對孩子的忽視,而手機教養行為則是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只不過這種透過手機而表達的關注并不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教養方式。

不管怎樣,父母的“手機教養”行為都是由于父母過度使用手機所造成的對孩子教育方式的改變,由父母“手機依賴”行為延伸而來,屬于父母手機依賴的一種長期不良后果。雖然目前已有的關于父母手機教養行為的研究較為有限,但這一現象早已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而且很可能會越來越普遍。

雖然手機教養行為通常發生于某些特定人群之間,例如跨國家庭、留守兒童、流動兒童、需要住校或在異地上學的孩子與他們的父母之間,但是也不完全限于這些人群。例如,即使每天都可以見到孩子的父母,也可能因為過度依賴手機而通過手機對孩子進行教育,而這也符合手機依賴者表現出的失控性的特點。無論是否因為父母與孩子分隔兩地,選擇通過手機教養孩子的父母最終都只能借助“言傳”教育孩子,而這種即時而短暫的“言傳”方式就像“快餐”之于人的身體,看似可以迅速緩解饑餓,但實則毫無營養,長此以往甚至會嚴重威脅身心健康。手機教養也是如此,父母以為通過手機看似“直擊要害”地告訴孩子應該如何為人處事,實則不過是父母依賴手機這一媒介,逃避了更多教養孩子的責任與義務;并且對于孩子而言,失去了“身教”的“言傳”只是說教,教育意義和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何妍:相比于傳統的家庭教養方式,手機教養具有什么樣的特點?

俞國良:手機教養以手機作為媒介,自然具有很多與傳統父母教養方式不同的特點。首先,從積極方面來看,不可否認手機教養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父母教養的時空距離,使得父母即使不在孩子身邊,也可以對其進行指導和教育,建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聯結,促進家庭關系的和諧發展。就消極方面而言,手機教養雖然可以克服物理距離鴻溝,但是絕不等于沒有心理距離,甚至根本不能起到有效交流的目的,更談不上預期的教育效果了。透過手機“屏幕”,父母只能以言語表達的方式教育孩子,而“言傳”畢竟有限,身體、肢體語言等非言語方式對孩子的教育意義可能會更大,可以為其樹立更好的榜樣,所謂“千教萬教不如身教”。其次,手機同時具備的即時性和延遲性的特點,使得父母既可以隨時隨地與孩子進行聯系溝通,也可以因為情緒不適或感到倦怠等自身原因主觀選擇不聯系孩子。顯然,這也在客觀上為父母逃避教養責任提供了機會。另外,由于社會和文化給予父親和母親在教養責任上的差異,通常母親被認為應該承擔更多的教養責任,因此,手機教養行為會受到父母性別的影響,相比父親的手機教養行為,母親可能會更頻繁地通過手機對孩子進行教養,而父親缺席顯然不是理想意義上的家庭教育了。最后,手機教養過程的實施包括了短信、視頻等多種形式,而不同形式的聯系也會影響最終的教養效果。相比短信,視頻的親密性更強,可以更直接地進行交流,但反過來也會表現出父母對孩子更強的控制意圖;而與視頻相比,短信的靈活性更強,能夠避免過度的情緒化表達或對抗性。但無論哪種形式,可能都無法與親身教養的教育效果相提并論。

父母“手機教養”的成因和后果

何妍:手機教養在父母中之所以越來越普遍,除了智能手機的普及這一客觀因素外,您認為還有哪些更為重要的因素,使得父母們日益依賴手機對孩子進行教養?25EFA88E-717D-4AE3-B47D-FB2D4189FF20

俞國良:首先,從表面上看環境因素似乎是影響父母是否依賴手機教養的重要因素。例如,目前對手機教養的研究多集中以跨國家庭的父母為研究對象,父母尤其是母親為了家庭的生活條件和經濟收入不得不選擇外出打工,對于身處異地的父母,手機似乎是他們教養孩子的最佳方式,也是唯一方式。相似的,對于國內三千多萬的留守兒童來說,父母離開他們的原因,往往也是因為家庭的經濟壓力,從而使得手機教養成為一種迫不得已的教養方式,而這也說明依賴手機教養的父母往往承擔著較大的經濟壓力和生活負擔。另外,對于大學生父母們,大學生在另一個城市上學,父母又有固定工作,不可能陪伴隨讀,于是,手機教養就成為父母與孩子進行學習、生活、經濟聯系的橋梁。不過,換一個角度看,手機教養之所以越來越普遍的原因,也許不僅僅是遠離孩子的父母不得不依賴手機教養孩子,還可能是父母認為即使離開孩子,分隔兩地,手機也能成為一種教養的有效途徑,而且手機教養的方式更方便靈活,使得父母可以主動選擇承擔或逃避教養孩子的責任,因為“物理距離”或“心理距離”的原因,從而“心安理得”地離開孩子。

當然,環境因素雖然重要,但可能并不是父母手機教養行為越來越普遍的關鍵因素。當人們清楚知道父母的親身陪伴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時,為什么還有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手機教養,這背后的原因,也許更多還是與父母自身的個體因素有關。

第一,人格特征。根據以往關于手機依賴行為的研究,手機依賴行為與個體的人格特質之間關系密切。由此推測,與人際交往密切相關的內向、外向人格特質可能是影響父母手機教養行為的重要因素。內向型的父母無論在面對面的生活中還是通過手機,可能都不會與孩子進行過多的言語交流,而是更多通過“身教”以非語言的方式來影響孩子。相比內向型的父母,外向型父母會更愿意與孩子進行交流和建立情感聯系,更頻繁地和他們互發消息或視頻交流,并對他們進行言語上的教育。也就是說,父母的外向型人格特質可能是影響其手機教養行為的重要因素。

第二,教養壓力。根據Billieux針對手機依賴提出的綜合模型,父母依賴手機對孩子進行教養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維持與孩子之間的情感關系。父母與孩子之間,不僅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與支持,父母也需要孩子以滿足他們對自身的認同以及歸屬感的需要。因此,為了滿足父母自身的需要,緩解父母的教養責任所帶來的多重壓力,很多時候父母依賴手機教養孩子,都是出于對自己無法陪伴在孩子身邊的焦慮和擔憂、愧疚和自責,擔心其他人會將自己看作是不稱職的父母。實際上,手機教養更像是一種“安慰劑”,并不能在本質上解決問題,它既不能把父母帶回孩子身邊,也無法讓原本可能就相對疏遠的親子關系變得更加親密。就像人們的手機依賴行為往往是為了逃避現實問題,父母的手機教養行為,不過是為了逃避父母所需承擔的對孩子的教養責任,屬于一種消極的壓力應對方式。因此,父母對自身教養責任以及教育孩子方式方法的選擇性認知,也是導致其手機教養行為的重要因素。

第三,生活壓力。根據補償性網絡使用理論,人們對網絡或是智能手機的依賴,往往是為了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或緩解焦慮情緒。對于成年人來說,經濟收入和社會經濟地位的高低通常是其生活壓力的主要來源。因此,當父母在現實生活中受到經濟收入或社會經濟地位的脅迫時,很可能會通過依賴手機來逃避問題、緩解壓力。手機教養作為父母手機依賴的一種重要形式,可以幫助那些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到自己的社會地位下降的父母,加深自己的父母身份認同,從而改善自己的心理感受,緩解生活壓力,屬于一種策略性的應對機制。此外,根據婚姻關系的補償假說,對婚姻關系的不滿也會使父母更多地將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例如,與丈夫關系不好的孩子母親,在用手機與家庭通話時會更多地與孩子進行交流,通過突出自己的母親身份以緩解其與丈夫之間關系的不和諧所帶來的挫敗感。因此,無論是在日常生活、工作還是婚姻關系中,承受較大生活壓力的父母,更可能通過手機教養以加強對自身的身份認同,補償其作為其他身份時的地位下降和需要滿足。

何妍:結合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手機教養具有快捷、方便、直接等特點,能使得分隔兩地的父母與孩子通過交流增進親情,但是這種類似“快餐”的教養方式能否解決家庭教育中的深層次問題,需要我們深思和探究。從長遠來看,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僅通過一個“屏幕”的教養方式,可能會對孩子、家庭以及父母自身的心理健康造成哪些不利的影響?

俞國良:毫無疑問,手機教養作為一種高科技時代的產物,我們不能否認它在某些情況下確實拉近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為家庭教育的展開提供了新途徑、新方式。但是,很多時候這種“家庭快餐”式的教養方式,并不能真正有效地起到教育懲戒作用,反而會給父母和孩子都帶來長期的不利影響。比如,父母通過手機與孩子進行交流時,只能停留在言語教育和短時效益層面,情緒和身體語言等信息都很難準確地進行傳達,更可能會引起錯誤的解讀,甚至孩子會將其當成父母對自己的監視,最終影響親子關系、家庭功能。而親子關系的好壞,不僅會影響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會反過來影響父母對自己的認同,進而影響父母的心理健康。此外,根據Waruwu的研究結果,手機教養的弊端還包括父母與孩子雙方的交流意愿不匹配,孩子可能根本就不想和父母交流,如果手機是唯一的交流媒介,那么逃避的機會就非常大。孩子的逃避會降低父母的身份認同,懷疑自己,對父母的心理健康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影響。另外,手機教養方式的流行,還會讓父母們被動地承擔了更多的教養責任,使得他們在為家庭、為生活打拼的同時,還需要時刻記掛著孩子的教育問題,從而加重了父母的焦慮感、倦怠感,威脅父母的身心健康。

可見,手機教養的出現貌似拉近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距離,實則它對家庭教育、對父母和孩子心理健康的危害是潛移默化又不可逆轉的。家庭教育不僅是父母對孩子的單向教育,更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互教育、共同成長。顯然,手機教養絕不是一個良好的家庭教養方式,它無法實現家庭教育的雙向性,父母只能通過言語教育單向關心孩子,卻無法在與孩子的互動過程中得到來自孩子的反饋,這不僅不利于親子關系的建立,而且會限制父母與孩子的共同成長,不利于父母心理素質的提高和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最終危及的將是整個家庭、國家和社會的未來與發展。25EFA88E-717D-4AE3-B47D-FB2D4189FF20

父母“手機教養”的應對策略

何妍:從您對手機教養的成因分析來看,這一問題似乎很難避免,并且具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那么從社會環境的角度,我們能夠做些什么來應對或緩解手機教養的消極影響?

俞國良:家庭教育需要在一個特定的場所和親身的體驗,所以解決手機教養的根本,其實就不應讓父母通過手機來教養孩子。所謂“言傳身教”,與其告訴孩子無數遍做人、做事的道理,都不如父母自己做給孩子看,躬身實踐。因此,應對手機教養問題的最佳方法就是不要用手機來教養孩子。但是,如果手機教養已經發生,或者確實有某些不可抗力的存在,我們也可以通過一些卓有成效的干預措施,千方百計來減小或緩解手機教養對父母、孩子和整個家庭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從社會環境因素考慮,父母不在孩子身邊,與孩子分隔兩地,這是父母不得不通過手機進行教養的重要客觀條件,但這不能成為父母手機教養的充分理由,因為父母還可以采取其他更為有效的教養方式,如書信等。鑒于父母教養的重要性,尤其對于未成年的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和言傳身教對他們的成長非常重要,因此,如何將父母留在孩子身邊,這不僅是一個家庭的選擇,更需要整個社會的參與。對于我國的許多留守家庭,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鄉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得很多父母不得不背井離鄉、離開孩子,遠赴外地打工,于是,他們只能通過手機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叮囑孩子要聽話、注意健康和安全。家庭教育功能被“手機”取代,這不得不說是一件“無奈”的事情,也是許多家庭悲劇的序幕。因此,如何讓父母留在孩子身邊,既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也可以陪在孩子身邊對他們進行親身教育,是整個社會都需要考慮的。例如,國家應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加快發展農村社會經濟,實施鄉村振興策略,在家鄉為農村父母們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提高農村父母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將父母留在孩子身邊,以“言傳身教”的方式更好地教養孩子。此外,對于那些不得不外出打工的父母,國家和政府也應提供更多的保障措施,保障流動兒童的教育資源,使父母們有能力、有條件、有信心將孩子帶在自己身邊,對其進行更好的教育、指導。不僅如此,這也有利于保證家庭教育的互動性,實現父母與孩子的共同成長,促進父母的心理健康發展。

何妍:但是客觀環境和外在條件往往難以在短期內改變,為人父母者應如何積極改變自身以有效應對手機教養的不良后果?

俞國良:當面對我們難以決定的客觀環境因素時,改變自身永遠是更為有效的方法。首先,父母要學會緩解自身的教養壓力。具體來講,父母要盡可能以“身教”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發揮榜樣作用;當父母無法陪在孩子身邊時,也不要過分依賴手機對孩子進行說教,不要無限制地干涉孩子的生活,不要把教養孩子當成負擔,要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父母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

同時,父母需要學會調節自身的生活壓力。手機教養行為從本質上仍屬于手機依賴行為的一種,雖然對促進親子交流存在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更多情況下是父母生活壓力導致心理健康失調后的表現。例如,當父母的社會地位較低時,會希望通過教養孩子從父母角色中尋求對自身的認同;當夫妻關系不融洽時,父母之間的交流減少,反過來可能會增加對孩子的手機教養行為。

那么,父母應該如何調節自身壓力,避免依賴手機教養孩子以補償其在生活中遇到的其他困難和挫折?從認知層面,父母應清晰地意識到自身壓力的來源,不要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承擔起對孩子適當的教養責任,不要誤將手機教養的無限制性當作彰顯自己父母身份的特權,更不要把教養孩子作為緩解自身生活壓力時的替代品。從情緒層面,父母要學會調節生活壓力給自己帶來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重視自己的身心健康。從實踐層面,父母還可以通過心理咨詢、心理輔導等具體的心理干預措施,緩解生活中難以排解的壓力,從而減少不良的手機教養行為,避免其對孩子、家庭及父母自身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

何妍:隨著《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頒布以及新時代“大家庭教育觀”的推行,家庭教育逐漸由家庭內部的“私事”上升為服務于社會和國家的“公事”,家庭教育和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卻少有人關注到父母所承受的巨大教養壓力以及由此衍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對此,您有何看法和建議?

俞國良:父母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身份,每一位父母除了是“父母”更是他們自己。社會在重視家庭教育的同時,更應該重視父母作為家庭教育實施者的心理健康。

加強父母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擺上議事日程。目前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局限于中小學生,殊不知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決定孩子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根據生態系統理論,父母是影響孩子心理健康最直接的微系統,因此,如何加強對父母的心理健康教育,亟需研究者和社會的重點關注。

從國家和政府角度,應從政策層面重視對父母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普及與父母有關的心理健康知識,加大對父母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在社區開辦與父母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課程和培訓,為父母提供學習渠道和支持與幫助。另外,國家應通過具體的政策和舉措減輕父母的經濟、社會負擔,提供更多的補助措施,從實踐應用層面切實減輕父母的教養壓力。

從父母自身角度。首先,父母應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注重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轉變對心理行為問題的刻板印象或污名化,當出現心理問題時及時求助心理醫生、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士,通過心理咨詢、心理輔導等方式正確有效地解決所出現的心理問題。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僅要實現個體的心理健康,更要使個體感到幸福。對于父母來說,要想獲得幸福感,我們建議:一要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學會與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二要掌握有效的情緒調節技巧,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狀態;三要能夠正確處理婚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保持和諧穩定的婚姻關系;四要能夠較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先成為一個心理健康而幸福的個體,才能最終成為優秀的父母。

總之,如何讓沉迷于手機的父母們意識到手機教養的危害,如何讓父母們學會調節自身的教養壓力和生活壓力,最終提高父母的心理健康意識,實現“健康中國,幸福中國”的目標,這需要每一個家庭、每一位父母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編輯/衛 虹 終校/石 雪25EFA88E-717D-4AE3-B47D-FB2D4189FF20

猜你喜歡
家庭教育
淺談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教育生態學視角下的離異單親家庭教育問題研究
文教資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39:50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品格教育現狀調查對策分析
淺析隔代教育對兒童成長的影響
人間(2016年24期)2016-11-23 16:54:0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見
科教導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45:08
論猶太人的金錢觀教育
科教導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39:41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考試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41:12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考試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29:50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2:14:38
幼兒教育改革進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在线天堂| 日本爱爱精品一区二区| 呦女精品网站|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欧美一级夜夜爽| 在线观看无码a∨|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毛片国产精品完整版|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色有码无码视频| 5555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青青|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综合天天色| 国产玖玖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香蕉色综合|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视| av一区二区无码在线| 一本综合久久|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国产免费a级片| 欧美成一级|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亚洲AV人人澡人人双人|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亚洲不卡影院|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高清免费毛片| 亚洲欧美不卡| 欧美午夜一区|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本视频91| 91青青视频| 日本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 伊人91视频| 欧美a在线视频| 99成人在线观看| 996免费视频国产在线播放|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色视频国产|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美女国产在线|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婷婷伊人五月| 欧美啪啪一区|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区|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