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傳統文化對于語言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近年來,我國越來越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在英語課堂中的重要性,我們在學習英語時,不應該只關注到外國的文化,也要時刻記得我國的傳統文化。《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學生在學習英語時,要有自我的辨析能力,認識到我國及西方國家在文化上的不同之處。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僅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同時要引導學生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就目前來看,在初中英語課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并沒有涉及太多關于傳統文化方面的知識,這方面的學習還是有所缺失的。本文有效分析了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阻礙,并且針對性地提出相關的解決策略,希望給予相關人士一定參考。
關鍵詞:傳統文化;初中英語課堂;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毛正德,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南關學校。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456)的研究成果。
將傳統文化融入英語課堂這個理念是非常必要且非常重要的。對于學生們來說,學習外語是必然的,學生們要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有自我的辯證能力,既要學習外國文化,也要深記我國的傳統文化。就目前來看,我國英語課堂融入傳統文化方面還存在一定欠缺。
一、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遇到的阻礙
(一)教師對中國文化與英語教學的融合理解有限
關于教師是否在作業中分配中國文化內容,大多數學生認為教師很少在英語作業中涉及中國文化。一些英語教師自身缺乏對傳統文化知識的儲備。同時,大多數教師表示,他們不太熟悉課程標準中培養文化意識的目標。當被問及是否會主動為學生增加中國文化知識時,只有5%的教師表示同意。關于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是否積極準備與課文相關的中國文化知識,只有45%的教師表示他們有時會積極準備,37%的教師表示偶爾準備。對教師的采訪表明,當被問及是否有必要將中國文化融入英語教學時,一些教師認為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學生應該首先學習英語詞匯、語法和應試技能;一些教師認為外語教學的目的是教授語言,不應該花有限的時間教授文化;一些老師認為應該把重點放在解釋單詞、詞匯和句型上。綜上所述,對中國文化與英語教學相結合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對其含義的膚淺層面上。教師忽視了文化教學,在設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時間安排和設計教學活動時,僅注重語言學習和提高語言技能。
(二)學生的積極性不高
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前提是教師應具備一定的技能和跨文化交際技能。許多教師聲稱他們缺乏中國文化知識,沒有足夠的時間關注當地的文化知識,他們只是偶爾在業余時間主動學習中國文化。通過對教師的采訪,研究人員還發現,當被問及他們如何將中國文化融入英語教學時,一些教師認為他們缺乏文化技能導致課堂上中國文化教學進展不佳,一些教師認為他們不知道如何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在教授中國文化時,只是以PPT和短片的形式展示中國文化。通過課堂觀察發現,初中英語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的準備不足,教學設計和課堂組織能力不強。
1.教材因素。中國文化占15%,教材中中國文化所占比例較小,這表明編者非常重視學習和理解西方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拓展學生的文化知識,但對中國文化的內容考慮不多。教材中對中國文化的內容介紹主要以物質文化為主,如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食品文化(豆腐)等。精神文化的介紹不全面,主要是關于藝術、科學、教育、社會規范和習俗,關于文學、價值觀和道德修養的介紹相對較少。
2.考試評價因素。英語課程評估是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為了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和應用,也是為了評估英語教學的效果。通過對學生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發現43%的學生認為影響他們對中國文化知識理解的主要原因是在英語學習中沒有對中國文化知識進行明確的學習。在對教師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中發現,在回答影響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的主要因素時,36%的教師選擇了在英語考試中很少檢查中國文化知識的選項。在采訪中,一些教師還提到,在各種學術水平研究中中國文化的缺乏是導致他們在英語教學中缺乏中國文化滲透意識的主要因素之一。個別教師表示,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由于考試涉及的中國文化相對較少,他們更有可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解釋詞匯、短語和句型,以提高應試技能。一些學生在采訪中表示,他們在英語考試中很少涉及中國傳統文化,所以他們不想在英語課上花費時間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知識。
二、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閱讀課堂的教學策略
(一)轉變學生學習觀念,正確理解中國文化與英語學習的關系
胡文忠指出:“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不僅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代表。由于語言的出現和發展,人類文化可以傳承。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沒有文化就沒有語言。”因此,學生應該轉變學習觀念,深刻理解中國文化與英語學習的密切聯系,增強文化學習意識,尤其是中國文化意識,在母語文化與目的語發生相互碰撞和交流時,加強自身漢語文化知識的積累,充分發揮母語文化對目的語文化習得的促進作用。然而,對中國文化的深入了解也是一個長期積累和學習的過程。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注意觀察身邊的文化現象,自覺提高對中國文化學習的主動性。
(二)加強對學生興趣的引導,提高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主動性
學習興趣是至關重要的,當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時,他們會有強烈的求知欲,會表現出需要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的心理傾向,并且會非常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文化意識包括民族認同和民族情感。學生應從人類文明的角度了解中國文化,通過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增強愛國主義和文化自信,并具備一定的傳播中國優秀文化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直觀地向學生展示文化差異。例如解釋中國端午節的目的是紀念屈原,將其與美國的哥倫布日進行比較,以引導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異同;在談到文化沖突時,從《刮痧》《喜福會》等電影中挑選片段,讓學生體驗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同時用電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后搜索在線資源或閱讀有關中國文化的書籍,并撰寫閱讀報告。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英文報紙、雜志、書籍、電影、歌曲等渠道,以靈活、有趣的方式學習和理解中國文化。
(三)培養學生的跨文化認知、適應和溝通能力講述“中國故事”的能力
多元文化教育強調尊重、理解和承認,這是一個從尊重不同國家、民族、種族和階層的文化存在到理解不同文化并學會欣賞多元文化的過程。鄭錦洲指出,多元文化教育的一般目的不僅包括學生在多種文化影響下的文化能力,還包括對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以及在多種文化影響下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王宗彥指出,跨文化交際是兩種語言和文化之間的雙向交流過程,而不是一種語言或文化的單向學習。初中英語學習的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欣賞能力、跨文化適應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一方面,我們應該理解和欣賞西方文化,學會跨文化交流,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學會用英語傳播中國文化,向西方國家介紹中國的民族習俗、精神內涵和價值觀,以便更好地讓世界了解中國。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解西方文化時,也應注意向學生傳授中國文化,通過理解、感知、分析和比較中西方文化,不僅可以促進對西方文化的理解,而且可以加深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在學習英語的同時,學生也應該主動提高自己的文化認同能力,辯證地思考中西文化的差異。學生應該學會“去除糟粕,取其精華”,以提高跨文化認知,成為中國文化的優秀繼承人。
(四)改進課程設置,開設選修課,比較和欣賞中西文化
多元文化教育理論的一個特點是承認文化的多樣性、平等性和文化間的互動性。在全球化背景下,初中英語教育日益呈現出多元文化教育的特征,學生未來的發展更多地取決于他們是否具有開放包容的文化心態。單一的課程結構已不能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只有選修課和必修課相結合的課程結構才能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選修課程是學生自行選擇學習的課程,是基于必修課程設計的延伸、改進和綜合課程,因此,所有學校都可以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改進課程設置,開設比較和欣賞中西文化的選修課。例如,開設中西文化比較課程,包括中西文化的節日習俗、心態、日常禮儀、個人愿望、價值觀和生活觀念的比較;開設文學認知課程,如著名山水畫、古典詩詞(唐詩、宋詞、元曲等)、中國民族藝術(繪畫、剪紙、舞蹈、手工藝品等);開設《梁山伯與祝英臺》《變臉》《霸王別姬》等影視鑒賞課程;開設戲劇表演課程,如《花木蘭》《紅樓夢》《西廂記》《祥林嫂》等。通過開設選修課,培養學生理解文化精神內涵的能力,培養健康的審美觀和道德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將其內化為個人意識和行為。
(五)加強文化評價內容,落實課程標準評估要求
在英語考試中增加中國傳統文化考試的內容,不僅可以引起教師和學習者對中國文化的關注,而且可以增加學生對中國文化知識的渴望。課程標準對初中生英語水平的發展有明確的評估標準:“在聽力過程中,學生可以理解日常生活話語的總體概念,了解主要事實、觀點和文化背景;可以口頭陳述中外文化傳統和背景,如重大中外節日;可以識別直接定義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社會文化現象;能在演講中介紹中外重大節日和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因此,在課程評估部分,應該增加對學生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的綜合評估。首先,在閱讀理解部分,教師針對性選擇一個涵蓋文化背景和文化差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語篇。分析和解釋文章中反映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對中外文化的異同進行分析和比較,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增強愛國情感和文化自信。其次,在測試中增加主觀題來介紹文化,如介紹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飲食文化(餃子、粽子、豆腐等)、建筑(圓明園、頤和園等)、文學(《紅樓夢》等);還可以在中西文化的比較和欣賞中加入主觀問題,可以激發學生對文化的感知、想象和思考。第三,在試卷的聽力部分增加中國傳統文化內容,以測試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掌握程度。第四,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交際,它可以檢驗學生的口語技能的掌握情況。
三、結語
將傳統文化融入英語課堂對于我國學生的英語學習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我們不能忽視傳統文化知識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學生既要學習西方文化知識,也不能忘記學習我國傳統文化知識。學校和教師要開展有關傳統文化知識的教學,讓學生們深入了解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劉義.芻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融合[J].數碼設計(上),2019(8):38.
[2]潘妤.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模式探究[J].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0(2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