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蓮
摘要:“學困生”的大量存在既制約著學生自身的學習,又困擾著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些許學困生轉化策略,以促進學困生問題的解決和語文教育教學的進步。
關鍵詞:小學語文? 學困生心理特征? 教育對策
“學困生”是指有學習障礙、困難的學生,針對學困生心理障礙,教學時可采取以下對策:
一、 導之以理,動之以情——確立教學目標
我們常聽到家長說:“都說這孩子聰明,如果能把三分之一的心思投入在學習上,在班上就能成為尖子學生。可他就是貪玩,不愛學習……”。這一類現象在學生心理上叫做厭學癥。表現是注意力渙散,學習被動,喪失興趣,沒有時間緊迫感,對學習不當一回事,功課不認真。但是,這樣的學生不僅大多智力正常,甚至不少智力超常,可見,厭學癥大多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
如何對待因厭學所致學困的孩子呢?教學中要堅持始終如一的規章和紀律,可以在全班說明,或組織學生討論,也可以通過個別交談,明確規定出上課、作業、課外輔導的要求,并講清階段和學期結束時評價的標準和獎罰方法,讓學生知曉這樣的道理,明白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明確自己努力的目標。對待學困生更要尊重他們,相信他們的能力,并讓他們感受到這種信任,要和家長保持聯系,把幾個能力接近的學生組成一個互幫互學的競賽小組,定期開展評議活動,并定出下階段的目標。如評出此段時間誰坐得端正,發言次數多或誰記得牢、作業能按時完成等等。在這樣比較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創造出有利學困生的實踐、表現和糾錯的機會,無形中就降低了目標的高度,增加了他們學習的信心。
總之,定期更新目標,對癥下藥組織學習,導之以理,動之以情是調適學困生心理的良策之一。
二、滴水涌泉,投其所好——制定教學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興趣這種心理現象往往與注意力有著密切的聯系,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
(1)無關刺激的干擾。孩子以無意注意為主,一切新奇多變的事物都能吸引他們,干擾他們正在進行的活動。如環境的色彩、音響、流動的人和車輛等都可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2)疲勞。孩子神經系統的耐受力較差,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或從事一種單調的活動,會引起疲勞。有些家長晚上讓孩子長時間看電視、玩耍,從不督促孩子早睡早起,造成孩子睡眠不足,第二天孩子的注意力也無法集中。
(3)孩子對某些事物不感興趣。成人要求孩子所做的事過難則會使孩子產生畏難情緒;過易則不能吸引孩子,都不利于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只有當新內容與孩子的知識經驗之間存在著中等程度的差異時,才最容易引起和維持孩子的注意。要防止孩子注意力的分散,有這樣幾種方法:①排除無關刺激的干擾。當孩子從事某種活動時,周圍的環境要盡量保持安靜,布置要整潔優美,而且孩子對所處的環境必須熟悉。成人講話須盡量減少,聲音要低,最好以動作暗示,以免干擾孩子的活動。②制定并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使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是保證孩子精力充沛地從事各項活動的條件。③指導質量要提高。指導孩子從事活動的質量要高,要了解孩子已經具備的知識經驗和心理特點,使孩子對將要從事的活動有強烈的興趣,從而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培養其學習興趣,促進他們集中注意力。④引導孩子積極動手動腦。積極的智力活動和實際的操作活動有利于保持注意,因而能增強注意的目的性,變被動為主動。同時,動靜結合能預防長時間從事單一活動引起的疲勞。⑤靈活地交互運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完成任何有目的活動所必須的,但有意注意需要意志努力,消耗的神經能量較多,容易引起疲勞。孩子的無意注意占優勢,任何新奇多變的事物都能吸引他。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有這樣的體會,滴水涌泉,投其所好是良方。“滴水”是指孩子曾經有過的“閃光點”,作為教師要善于抓住他們的閃光點,揚其所長,避其所短,并設法把其特長方面的興趣引到學習上來,逐步提高學習成績。
三、和顏悅色, 助克自卑——講究教學藝術
自卑心理在人心理發展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自卑心理不是天生的,從主觀上說,自卑心理是在后天由于自我評價不當而逐漸形成的;從客觀上來講,自卑心理是因為個人的某些缺陷或屢遭失敗造成的。如果一個孩子很少體會過成功的喜悅,或從未得到過他人的贊賞,他的自信心就會受到壓抑,自卑心理就會日趨嚴重;一個屢受挫折甚至懷疑自己存在價值的孩子,很容易對自己的前途悲觀失望。
實踐證明,在課堂上如果遇到學生不注意聽講,就做個動作或采用眼神暗示,或用提問引導,或輕輕走動,撫摸學生,或隨時創設小競賽調整他們的注意力。這樣比大聲呵斥,停課整頓更有力量,更見成效。
總之在素質教育中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要多動腦,多思考,不要輕易在學生身上打上這樣不行或那樣不行的標記。我們要牢記:孩子永遠聰明,我們必須找到能使這些初看起來桀驁不馴的學困生發揮其自身潛能的教學秘訣。
參考文獻:
(1)謝秋英.小學語文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
(2)王玲.農村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對策[J].學周刊.2018(30)
(3)燕果果.關愛學困生,靜候花開的聲音——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策略研究[J].新課程(上).2019(12)
(4)劉艷偉.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中對“學困生”的應對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7(05)
(5)《蘇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觀探析》張正君《課程·教材·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