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紅
【摘要】核心素養的貫徹落實和“雙減”政策的落地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本文簡要介紹了CLIL的內涵和應用這一理念的重要性,并結合當前小學生英語學習現狀,著重闡述它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三點啟示。
【關鍵詞】小學英語;CLIL;教學改革;啟示
長期以來的英語教學多停留在以聽、說、讀、寫訓練為主要內容的語言技能層面,忽略了對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造成了學生思維品質的欠缺,致使廣大教師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的實踐中舉步維艱。再者,“雙減”政策下既要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又要保障學習質量,唯有提高教學質量才能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深化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那么,如何在有限時間的小學英語課堂上既讓學生掌握必要的英語語言知識,又能夠提升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其核心素養的培養得到貫徹落實呢?筆者基于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在“學科·英語整合學習研究”課題的摸索探討中的一些心得,試談下CLIL理念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借鑒作用。
一、什么是CLIL
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即內容與語言整合性教學,由芬蘭的大學教授David Marsh于1994年提出的,是一種實現學科專業知識和語言學習能力培養雙重目的的教學模式。學生可通過學科內容的支撐獲得表達學科知識的語言能力,提高語言輸入和輸出的深度;學生通過語言作為工具學習學科知識,拓展專業認知,從而實現學科認知與語言能力的同步發展。
二、應用CLIL理念的重要性
1.提供真實語境,提高語用能力
CLIL課堂會涉及某一學科話題,這個話題貫穿語言學習的始終。因此,詞匯、語法和句型教學都將處于真實語境中。學生也能夠把當堂所學英語語言立即運用于應對和解決各類問題中去,實現了“即學即用、學以致用”,提高其語用能力。
2.提高教學效率,發展學生素養
在單一學科教學中,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基本局限于本學科范疇,很難做到客觀、全面地剖析并有效解決問題。CLIL教學有助于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分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培養,發展核心素養。在同一時空內,教師不僅讓學生學會了用英語,也讓學生掌握了某一學科領域的相關知識,教學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
3.接軌國際教育,培養復合型人才
當今世界,科學前沿的重大突破,原創性成果的產生,大多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結果。小學教育是人類成長的基石,英語是認識世界,溝通國際必不可少的技能,若能在此階段實行學科·英語整合教學,有利于培養出學識廣、視野寬、創新能力強的學生。
三、CLIL理念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CLIL教學注重真實語言及語言材料的使用,追求的是“為用而學、學以致用、即學即用”。在真實交際情境中,學生的求知欲和表現欲被激發,主動用語言學習,體驗學習,深化學科認知,并運用所獲得的學科知識去剖析和解決問題,學科知識和語言能力得到雙向發展,學習效果提高明顯。因此,CLIL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增設多樣化學習活動
對英語語言知識的應用很大程度上只能游暢于書面表達,說不出,不用會,是目前學生英語學習狀況的真實寫照。因此,英語教學需改變應試教育模式,從重英語知識學習積累向重英語應用能力轉變。教師可在課堂知識常規訓練的基礎上增設開放式、多層次、趣味化的學習活動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引發思考,并鼓勵他們使用目標語言去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各種學習活動的完成不僅讓學生潛移默化、循序漸進地獲取知識,其思維品質也得到進一步提升。
例如,廣州版英語三年級上冊U12 Put it on the desk方位介詞的學習。在傳統英語課堂上,教師會要求學生進行單詞的多次認讀,熟讀至背誦、單詞抄寫(中文備注)或語法題訓練(看圖,選詞填空)等。機械性地操練、鞏固知識點,學生可以說是死記硬背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那么,基于CLIL教學理念,教師可以是通過活動一Tidy the room,用 “put 物品in/on/under the地方”句型來表達如何整理原本臟亂的房間,從中讓學生懂得要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 ;活動二 Design your room,用“物品is /are in/on/under the 地方”句型來描繪迎合自己物品擺放喜好的房間,這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活動三 Whose room is the best one,從各自房間的展評到挑選布局最合理的房間,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問題和任務,讓學生參與到分析、評估和創新的高級思維活動,學生思辨能力得到鍛煉。而這整一系列學習活動的完成不僅讓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得到進一步提升,更是對空間美學的滲透及對生活素養的培養。
2.開展主題式情景教學
CLIL教學通過引入學科知識,豐富了教學資源,能讓學生體驗到學科語境下意義建構的過程,并為語言學習提供真實的語境,最終幫助學生形成語言、學科知識的內化。目前,絕大多數英語教材都是以單元為單位,以對話為主,單元各個版塊側重于單一語言技能層面的考查,且與單元核心話題缺乏有機的聯系,這容易導致學生掌握的知識是碎片化的,不利于學生知識的建構與運用。那么,基于CLIL理念,教師可以學情為基點,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某一主題式教學情境,并設計一系列相關主題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學生在真實學習語境體驗中實現知識建構,并懂得如何使用英語。
3.重組和整合教材
《英語課程標準》 倡導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運用教材。會用教材教、會整合教材的教師才是新課標改革下的新型教師。如果能夠在兩個原本獨立的學科中找到切入點,建立聯系,進而整合教材,那么,展現在學生們面前的會是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知識之間的聯系也有利于擴大學生的理解力,擴大學生的視域與思想。
例如,廣州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1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其教學內容為“四季”,以對話為主,內容較零散,但涉及到的知識點卻非常多(四季單詞、四季景物的變化,四季活動、對喜歡季節的描述和原因闡述等)。僅靠對單詞的識記和課文對話的熟讀來掌握這么多的知識點對學生來說,難度非常大,學得吃且枯燥。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借鑒CLIL 教學模式,將地理學科相關知識結合起來,重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教師可以Jiamin和同學們參觀氣象局為學習情境,氣象專家Tony為同學們介紹四季的月份(eg: winter: from December to February)劃分后,并帶領他們玩轉四季地球,領略四季變換,感受大自然的奇妙(eg: spring: colourful flowers and beautiful birds, it is the best time for planting trees, warm and wet),并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挑選出最喜愛的季節(eg: My favourite season is autumn, because it's windy and I can fly a kite.)為學習過程。在這個游覽觀光的英語學習之旅中,學生潛移默化地去接收知識、理解知識和應用知識,學習效果得到保障。
四、結語
“雙減”政策對小學英語教學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盡管很多學校都已開始進行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的探索,但效果還有待考驗。而CLIL已在國外雙語教學中高效實踐數十年,又在我國高校雙語教學中運用十幾年,其所帶來的教學成果是豐碩的。它注重的是學生知識獲取的學習過程和學習體驗,追求的是學生在這體驗中思維認知、語言能力和文化意識的提升,是符合時代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潮流。因此,CLIL理念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推進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作用。當然,教師在應用CLIL教學時,無論是增設多樣化的學習活動,開展主題式的情景教學,或是重組和整合教材,都需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學情,構建本土化模式,真正讓學生在輕松學習中實現學科知識、語言和思維能力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侯靜. CLIL教學的4Cs理念對英語專業學科素養培養的啟示[J].英語廣場,2020(25):47-51.
[2]張蓮,李東瑩. CLIL框架下語言、思維和學科能力的協同發展[J].外語教育研究,2019(2):16-24,90-91.
[3]張亞能,張秀峰. CLIL學習理念對雙語教學的啟示[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11):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