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月珍
【摘要】在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下,素質教育越來越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教師將德育作為教學重點。作為提升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小學美術課程,也在不斷地融入德育教學,本文結合嶺南版的小學美術,立足于“立德樹人”理念對小學美術德育教學進行研究,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美術;德育教學
美術作為一門藝術性非常強的學科,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且隨著時代的進步,它也具有了時代的特征。在小學美術教育中融入德育,能夠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當然,這對教師提出了一定的挑戰,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真正把德育融合到日常教學當中。
一、立德樹人的教學意義
隨著現當代社會的發展,德育越來越引起教育部門的重視,教育不再僅僅是教好學生學習,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教學要把重點放到德育上來。我們都知道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是有著自己獨立想法的,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在德育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小學生經驗欠缺,道德教育得好,學生就能夠健康成長,相反可能會走上歧途,現如今社會上發生的一樁樁小學生引發的事件警示我們,德育教學刻不容緩。
美術的教學內容在于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以及能夠創造出獨特的美,在我們所學的教材中,除了有我國流傳下來的一些文化,還有西方的一些有名的繪畫作品。因此,在教學中融入德育,不僅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還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一方面要找到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課內外資源,像手工創作、繪畫交流等方式都可以利用到教學當中,豐富教學的內容與手段。另一方面,學生天生就具有模仿能力,會觀察教師的言行并進行模仿。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榜樣。不論是課上還是課下,教師都應該時刻注意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讓學生養成愛人民、愛社會、愛國家的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在美術中融入德育的方法
(一)注重課堂的導入環節
對于一節課來說,導入是十分重要的,它決定著這一節課學生的注意力程度、吸收程度以及反應程度,好的導入環節可以讓學生快速地從休息中回到課堂,并且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后續的課堂內容有條不紊地進行。想要將美術與德育進行結合,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例子作為導入,比如,昨天吃的食物、在家中做的事情等,引導學生將美術與生活結合在一起,拉近自身與美術之間的距離。當然,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短視頻等,將所要學習的內容直觀地表現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例如,在教學嶺南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的《家鄉的橋》時,這一節課要求學生要能夠了解橋的一些特征,知道橋的形狀、造型等。想要加入德育內容,可以讓學生描述自己家鄉的橋,它們是什么樣子的、有多長、多寬等,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非常著名的橋,比如,盧溝橋、長江大橋、趙州橋等,這些非常有名的橋都擁有著很多有趣的故事,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是否了解并讓他們進行表述,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夠加深學生對于這些橋的印象。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家鄉的橋及著名的橋,讓學生形成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良好品質。
(二)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
對于傳統的教學,大多數都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顯然已經跟不上現代教育的步伐。現代美術課堂教學融合德育,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增加課堂的氛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把被動變為主動。同時,豐富的教學內容可以快速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愛家、愛社會、愛國的品德。因此,教師應該不斷思考教學內容并且結合生活進行教學。
例如,在教學嶺南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的《奇妙的建筑》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所見過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例如秦始皇兵馬俑,描述兵馬俑的樣子,與人的差距,從而對現實中的藝術雕塑產生一些認識。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帶領著學生分析其造型特點以及刻畫的細節,但因小學生知識薄弱,此時大多數教師會變成說教的模式,注意可以介紹有關兵馬俑的歷史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活躍整個課堂氛圍。通過這一節課,學生不僅能夠了解刻畫細節,還能夠養成珍惜文化遺產的良好品質,更能夠激發學生的民族榮譽感。
(三)加強課外的社會實踐
因為表達方式不同,美術有著很強的實踐性,教師在展開德育教學中,可以帶著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進行實踐活動,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注意力會得到非常大的提升。對于教師來說,實踐是一種非常棒的教學模式。實踐的同時,也能夠鍛煉到學生的合作能力,增加團隊榮譽感。
例如,在教學嶺南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上冊的《繪畫作品中的勞動者》時,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勞動者的形象,他們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勞動是什么樣子的,根據他們的說法,教師再結合一些勞動者的照片、圖畫,讓學生去了解勞動者這一形象。或者是將學生帶出課堂進行勞動小任務,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勞動的辛苦,領悟“工匠精神”。
三、合理利用評價機制
任何一門課程在學習完成后都少不了對學生的評價,對于學生來說,評價內容十分重要,教師在評價的時候不能夠只看結果,片面地進行評價。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肯定會化為他們進步的動力,也會增加他們對于美術的熱情,更能夠把教師當作朋友向教師學習,不斷地養成一些良好的品質。因此,在教師評價中,要結合學生這一段時間的發展情況,根據學生在課上、課下的表現,以及他的態度、能力、情感等全方面地進行評價,激勵學生不斷努力,進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同時,校方也要有對教師的考核制度,從德育融合程度、課程創新程度、學生反饋等多個方面進行考核,共同完成德育在日常教學中的融合。
總而言之,無論是美術還是其它學科,融入德育都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對于教師來說,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的內容,合理利用多媒體設備打造新型課堂,將德育完美融入教學中,從而使美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有效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麥麗燕.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美術德育教育研究[J].科學咨詢,2020(8):1.
[2]魯艷.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生德育培養研究[J].中華少年,2019(15).
[3]楊軍.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美術德育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2020(13):23-24.
責任編輯? 吳華娣19A61917-7C37-4B20-B2C7-29EBAD786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