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研學 張沁芳
【摘要】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工作是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是學校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家庭和諧的需要.小學數學學困生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外部因素來看,學校重成績而輕素養,數學教師教學方法單一落后,專業素養不高;不少家庭對家庭教育認識不足,缺乏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等等.從內部因素看,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缺失,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數學基礎薄弱,學習動機不足.因此,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力;注重學法指導,夯實基礎知識;做好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扎扎實實做好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形成原因;轉化策略
小學數學是一門較為抽象的學科,由于心智發育有差異,部分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相對吃力,跟不上數學教師的講課節奏,從而出現了學習困難的現象,久而久之,出現不喜歡數學甚至害怕學習數學的心理.如果數學教師的引導不及時、不到位,會對小學生后期的學習和成長十分不利.因此,認真分析學困生形成的原因,積極做好他們的轉變工作,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師急待解決的難題.鑒于此,本文根據筆者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經歷,就轉化數學學困生工作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做好數學學困生轉化工作的意義
(一)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發展素質教育.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將關注的焦點只集中在優等生身上,而要面向全體學生,尤其是要關注數學學困生,關注他們的課堂學習表現,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關注他們的學習態度,認真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讓他們感受到數學教師對他們的關愛,進而放下思想包袱,輕裝上陣,盡全力學好數學,提升自己的數學綜合素養,不在素質教育方面掉隊.
(二)學校發展的需求
目前,社會和教育主管部門衡量一所學校的辦學水平大都依賴升學成績,故做好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進而有效推進班級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另外,學困生因為對學習不感興趣,就有可能無事生非,不遵守校紀校規,擾亂學校紀律,甚至可能去做違法犯罪的事情,成為班級、學校的問題學生,給校園安全埋下隱患,給學校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頻發,而校園欺凌的主體就是學困生,他們在學習上應付了事,注意力不集中,就易帶來安全隱患,影響學校的聲譽.如果教師及時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就會給班級、學校增加和諧因素.
(三)促進家庭和諧的需要
孩子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孩子決定了家庭的和諧與幸福.當孩子在學習中獲得進步,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表揚與夸獎,孩子的父母比任何人都高興,而當孩子在學習中出現滑坡,對學習失去興趣,有了厭學心理,家長會萬分焦慮.因此,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不但可以有效促進家庭的和諧,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還能減少家庭矛盾,提升親子關系的和諧度.
二、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外部原因
1.學校教育
首先,不少小學存在重成績而輕素養的現象.為了提高學校的聲譽,學校考核教師主要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指標,所以大多教師的教學以提高學生的成績為中心,不注重學生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在課堂中以講授課本知識為主,不關心學生的思想動態,弱化了對學困生的轉化.
其次,教學方法單一落后.部分數學教師為了提高學困生的成績,只在時間上下功夫,只要有空閑時間就給學困生布置大量重復、機械的作業,一旦學生不按時完成作業,就采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對待學生,而教師有意無意的言行會傷害學困生的自尊心,致使學困生出現破罐子破摔的情形.不恰當的教育方式惡化了師生之間的關系,學生逆反心理更加嚴重.
最后,數學教師的專業素養不高.有的數學教師戴有色眼鏡教書育人,不能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對優等生關愛有加,對學困生態度冷漠,缺乏熱心與愛心,使得部分學生逐漸步入學困生的行列.有的數學教師專業能力有限,自身沒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又不認真鉆研教材,課堂中照本宣科,機械地講授課本知識,有時甚至出現講授錯誤的現象,這使得學生對教師的信賴程度降低,學習數學的熱情受到影響.
2.家庭教育
首先,家庭教育認識不足.部分家長思想意識比較落后,對孩子的學習不夠關心,認為家長的主要責任是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只要孩子吃得飽、穿得暖,就是盡到了家長的責任和義務,孩子的學習與思想品德培育則是學校和教師分內的工作.因為存在這種錯誤的認識,孩子在家時段,家長只是問問孩子的作業是否完成,卻對孩子的言行舉止、行為習慣疏于管教,對孩子的學習情況很少過問,導致孩子在家的學習一直處于“放羊”狀態,很難提高數學成績.
其次,缺乏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目前,部分家長自身文化水平相對較低,沒有科學有效的教育子女的方法.有的家長自己因為文化程度低,經歷了不少挫折,于是為了不讓自己的“悲劇”在孩子身上重演,對孩子的學習要求特別嚴,不考慮孩子的學習基礎、興趣愛好,利用節假日盲目地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加重了孩子的課業負擔,孩子苦不堪言,逆反心理嚴重,從而放棄了學習.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簡單粗暴,一旦孩子的成績出現下滑,不幫助孩子分析成績下滑的原因,而是采取嚴厲的批評教育,甚至是棍棒教育,這樣容易使孩子出現撒謊、抄襲作業等行為,導致學習出現困難.也有的家長過分溺愛孩子,造成孩子意志力低,難以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從而出現成績偏低、學習困難的現象.
最后,父母外出務工,對孩子管理難度較大.在農村,有些家長常年外出打工,照料孩子的重任落在祖輩肩上,而隔代撫養問題較多,這給孩子的教育管理帶來更大難度.這些孩子長期處于留守狀態,缺乏父母的親情關懷,心理極不平衡,容易形成孤僻、內向的性格,有的自我意識很強,自私心嚴重,不善于跟周邊人交往,與同學關系緊張,常出現頂撞老師、厭學、逃學等不良行為.
3.社會因素
不良的社會因素同樣是產生學困生的原因之一.隨著市場經濟的開放,商品經濟的活躍,讀大學學費高、就業難成為不爭的事實.社會上出現新一輪“讀書無用論”思想以及對金錢的崇拜等不良風氣,這極大地影響了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于這些不良因素的影響,再加上不少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夠重視,很多小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端正,認為讀書好壞無所謂,只要長大后能掙到錢就行.在這種思潮影響下,數學學困生越來越多.另外,隨著網絡的普及,大多數家庭都有電腦、手機或是平板等,這給自制力較差的小學生提供了玩樂的平臺,而網絡游戲、影視作品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嚴重影響和沖擊了小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不少小學生沉溺于網絡游戲不可自拔,而對枯燥乏味的數學學習失去興趣,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學情緒,造成學習困難.
(二)內部原因
1.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缺失
小學數學部分知識抽象難懂,小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面對枯燥難懂的數學知識,小學生容易產生厭學心理,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最終成為學困生.這部分學生長期處在班級的最底層,常常受到教師的批評和同學的嘲笑,這使得他們逐漸與其他學生隔離開來,處于被遺忘、被冷落的角落,有了較嚴重的自卑心理.他們在班級內“不合群”,便將自己封閉起來,不愿意與其他同學交流,過多的失敗又讓他們對數學毫無興趣,時間長了,這部分學生會情緒低落,精神壓抑,性格變得格外敏感和脆弱,對學好數學缺乏自信心.
2.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大部分數學學困生從不進行課前預習,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課堂上聽課習慣不好,左顧右盼,小動作不停,很難集中精力聽課,對教師的講解一知半解,不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不積極主動回答教師的問題;課后不及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把完成課后作業看成一種負擔,要么粗心潦草,要么抄襲別人的作業應付了事.他們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最終淪為學困生,導致數學學習成績較差.
3.基礎薄弱,學習動機不足
小學數學學科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其學科特征決定了數學學習是一件比較不容易的事.不少小學生數學基礎不扎實,意志薄弱,自覺性差,而隨著數學教材難度的增加,其課堂學習會困難重重.加之不少小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動機,甚至厭惡數學課程,他們學習數學的行為往往是迫于教師與家長的壓力,不得不被動聽課,被動完成課后作業,而如果脫離了教師和家長的監管,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會大幅度降低,導致數學成績很難提高.
三、轉化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有效路徑
(一)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力
1.加強思想教育,端正學習態度
小學生之所以出現數學學習困難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學習態度不夠端正,缺乏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小學數學教師要勤與學困生溝通,做耐心細致的教導工作,引導他們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重塑自我形象.針對學困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愛心,鼓勵他們刻苦鉆研、克服困難,必要時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個別輔導,查漏補缺,幫助他們梳理知識,構建數學知識網絡.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教師也要多與學困生溝通交流,了解他們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并與學困生一起制訂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力爭使他們在數學學習中有所進步.
2.激發學習熱情,培養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他們喜歡的話題,聯系教材內容,創設問題情境,使小學生能置身于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當中,激發學習的熱情,并積極、自覺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教師在課堂提問時,數學問題的設置要有梯度,針對學困生要設計一些基礎性的問題,讓他們能通過獨立思考解答出來,進而享受學習成功帶來的喜悅,培養學困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當學困生遇到解答不了的問題時,教師要多一份平常心,不能冷嘲熱諷,要進行耐心細致的講解,幫助他們早日走出學習困境.
3.優化教學方法,營造學習氛圍
小學數學教師要大膽創新教學模式,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不斷優化教學方法,積極為學困生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使學困生在同伴的幫助下逐步領悟學習的技巧,逐漸產生學習興趣;可采取任務驅動法,在課前給學生下發前置性學習任務單,讓學困生帶著學習任務進行預習,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有效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可以采取多媒體教學法,利用多媒體圖文并茂的特點化抽象難懂為形象直觀,以此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可以采取競賽法、游戲法等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不斷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集中精力投入數學學習當中,改善數學學習困難的局面.
4.尊重學生人格,重拾學習自信
小學數學學困生自卑心理嚴重,情感脆弱,學習自信心缺失,數學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關注學困生的學習動態,給予他們充分的理解和熱情的幫助,尊重他們的人格,使他們能感受到教師的關心與愛護.如在課堂教學中,在學困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留給他們一定的時間,并適當進行點撥提醒,無論他們回答問題對錯,教師都要多一分耐心,認真傾聽,正面評價鼓勵,如“你的想法很獨特,與眾不同,老師為你高興”“你的表現真好”“為你有回答問題的勇氣點贊”,這樣就能使學困生在課堂活動中體驗成功帶來的滿足感,讓學困生明白,只要努力了就會有收獲.同時,教師要留意學困生的學習態度與課堂表現,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幫助他們重拾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讓他們能時時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另外,教師要注重學困生的作業批改,借鑒作文評語的形式,對學困生的作業及平時的表現給予評價,可以是一句鼓勵的話,也可以是一個笑臉,讓學困生能感受到老師的激勵,使他們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學習當中,盡早走出學習困難的狀態.
(二)注重學法指導,夯實基礎知識
1.傳授學習方法,培養學習習慣
教師要強化學法指導,有意識地培養學困生的數學學習習慣,鼓勵學困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在與同伴的交流互動中借鑒成功的學習方法,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與技巧.數學教師也要教會學困生如何預習、如何聽課、如何完成課后作業等,使其逐步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進而提升數學學習能力.
2.重視課后輔導,夯實基礎知識
轉化數學學困生僅僅依靠有限的課堂時間是不夠的,畢竟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同時,短短的幾十分鐘,教師也不可能全面地關注每一個學生.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學困生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合理運用課余時間對學困生進行輔導,給他們提供學習上的幫助,使他們的課后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逐步縮小與優等生的差距.數學教師要先制訂有針對性的輔導計劃,精心選擇適合學困生實際的輔導內容,盡量使輔導內容生動且豐富,調動學困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逐步夯實學困生的數學基礎,并且,除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態度之外,還要對學困生的課后學習效果進行檢測,要圍繞課堂學習內容設計難易適中的檢測題,對檢測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分析,查找問題的根源,并能進行合理的糾正與引導,不斷夯實學困生的數學基礎.
(三)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
轉化數學學困生只依靠學校教師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數學教師可通過家訪、電話或微信與家長進行交流,或是利用家長座談會、家長開放日定期與學困生父母溝通,了解學困生在家的表現,并將學困生在校的情況反饋給家長,建立家校間的有效溝通,使家校雙方始終關注學困生的成長,共同打造有利于學困生轉化的大環境.數學教師要善于將學困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每一個小進步及時傳達給家長,使家長感受孩子進步的快樂,從而使學困生感受到來自老師和家人的關愛,堅定學習的自信心.同時,數學教師要向家長傳授家庭教育的技巧與方法,建議家長要在平時抽出更多的時間關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多陪孩子,增進父母與孩子的情感,進而使孩子轉變學習態度,盡早走出學困生行列,還要指導家長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能靜下心來好好學習.
總之,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轉化學困生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數學教師要靈活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對癥下藥,激發學困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其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逐步提高數學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韓柱.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8):82-83.
[2]黃碧輝.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江西教育,2020(30):57.
[3]董亮亮.小學數學學困生成因分析及轉化策略[J].甘肅教育,2020(16):54.
[4]王富強.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對策[J].名師在線,2020(10):11-12.
[5]廖建業.探尋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內蒙古教育,2019(3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