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芝芳
摘 要:學生資助一直是黨和政府十分關注的問題,它是在教育領域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具體體現。如何樹立育人為本的資助理念、建構精準化的資助體系從制度上保障育人、加強學生資助管理、結合各項資助活動開展系列的教育活動,充分發揮學生資助體系的育人功能,是擺在政府和學校面前的現實問題,本文資助育人的角度出發,首先分析了我校學生享受資助政策情況,接著就學生資助的育人功能分析,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對學生資助育人功能實施的有效途徑進行詳細梳理和分析。
關鍵詞:學生資助? ?育人功能? ?實施? 有效途徑
引言
為進一步鞏固教育脫貧攻堅成果,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國家發改委加大2022年教育強國推進工程投資,足以證明,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教育強國越來越深入人心。而教育公平是保證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每一位公民都應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因此,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各地區教育差距,針對高中生制訂了一系列資助政策,這是助困也是育人。在開展學生資助工作的過程中,根據學生家家庭經濟實際情況對其發放助學金,為其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同時也應充分發揮資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引導學生學會感恩,學會自立自強,樹立正確價值觀。
一、學生資助工作育人功能的概念界定
學生資助是包括政府、學校、社會組織和個人給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經濟上的資助,本文論述的學生資助主要是指國家政府、社會組織給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育人功能是指國家政府這些資助政策對于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成為懂感恩,有道德的人的效能和作用。
二、我校學生享受的資助政策
我校學生享受資助政策,國家助學金,主要針對普通高中建檔立卡貧困生;中央福利彩票助學項目-滋蕙計劃,資助對象為普通高中在校品學兼優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圓夢助學”計劃助對象為普通高中在校品學兼優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三、學生資助的育人功能
(一)感恩教育功能
高中生正處于人格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時期,引導學生學會感恩,不僅關乎學生個人成長,更關乎國家未來社會的發展。學生的助學金,大部分來自于國家和政府的無償資助,少部分來自社會組織的無償援助,這是一種充滿關愛的育人方式,這種感恩教育方式,能激發學生的感恩認知和感恩情懷,有助于他們順利成長成才,學會感恩,成為富有愛心,充滿正能量的人。
(二)立德樹人功能
學生資助的“立德樹人”功能,是指培養良好品行道德的學生,這是對學生人格及道德素養的培育。我國學校道德教育目的,是讓學生養成社會主義文明健全的良好人格。高中階段的學生,更是要具有社會公民責任感,能自居遵守社會公德,樹立正確價值觀。
(三)培養學生自強自立人格功能
在當前復雜的社會環境下,在新課改提倡的素質教育理念下, 學校對學生的資助不能僅限于經濟資助,更重要的是以資助為媒介,發揮其培養學生自立自強的育人功能,引導學生不斷完善和提升自身思想品德和人格素養,并從中樹立自信心和進取心,學會自立自強、奮發向上,刻苦學習。
四、學生資助工作育人功能實施的有效途徑
(一)開展感恩教育勵志主題活動
為了讓學生在得到經濟支持,精神激勵,感受心靈溫暖暖后,他們能學會感恩,學會傳遞溫暖,自強自立努力奮斗,做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從而達到資助育人的目的,我校開展感恩教育勵志主題一系列活動。例如《感黨恩跟黨走,助學筑夢成才》主題演講比賽、征文比賽和書畫比賽,《青春獻禮二十大,助學筑夢鑄信念》主題演講比賽和征文比賽,在演講活動中,有一位學生這樣講述她的受助故事,他來自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小學時在村里的教學點上學,由于是貧困縣中貧困村,所以常有社會組織的愛心人士給他們送去溫暖,他從小立志要走出大山,但由于家庭原因,父母離異,只能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看著為自己學業奔波勞碌的爺爺奶奶,幾度想輟學打工,最終盼來了國家資助政策的援助,最終他順利完成了自己的初中階段學業,考上了理想的高中,他還要繼續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學,成為優秀的人,回報家鄉,回報社會和國家。學生能從這些實踐活動中,懷有一顆感恩之心來分享自己受助的故事,并表達自己勵志成才的堅強決心,正是彰顯了資助育人的感恩教育功能,正是我們資助育人的目的。
(二)構建跟蹤教育體系,給予思想引導和心理疏導
就目前受助學生的思想狀況來看,大部分學生積極進取,自立自強,但也有一小部分學生思想上存在偏差,這小部分學生在接收到助學金之后,沒有合理使用,反而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將助學金花在其他不當的地方,很容易墮落自己的意志,感恩意識薄弱,缺乏社會責任感,因此,在資助育人過程中尤其要注重思想引導,構建跟蹤教育體系。例如我校定期對受助學生進行談話并記錄,這樣能時時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能及時給予思想引導和心理疏導,以此凈化學生心靈,促進學生綜合健康發展,學會正確使用助學金,最終達到資助育人的目的。
(三)豐富資助育人校園文化,樹立正確價值觀
環境影響人,學校在開展資助育人工作過程中,也要注重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因此,學校可以設立資助宣傳欄、校園廣播、受助學生作品展等等,豐富資助育人的校園文化,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受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和高尚道德標準。
結語
學生資助育人工作要做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先扶志”要求將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和精神脫貧與經濟脫貧相結合,加強對受助學生的后續教育及思想引導,幫助健全學生人格。
參考文獻
[1]鄧子龍,程芳,甘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徑探析[J].新余學院學報,2015(1):154-156.
[2]王頂娟.精準扶貧視角下貧困生資助育人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9):17-19.
[3]朱平.資助體系的育人功能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9):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