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瑜
摘要:何為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顧名思義就是將一堂課分為兩部分,前一半時間為教師進行精講,后半段時間則是學生們對知識進行內化吸收以及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最后進行師生對話。這種模式把講授和討論的時間錯開,在講授和討論之間引入一個心理學的內化環節,讓學生對講授內容進行吸收之后,在討論過程中可以亮出自己的感受最深的內容,稱為“亮閃閃”;向其他小組成員提出自己懂了可能別人不懂問題,稱為”考考你”;遇到的問題可以向同學求助,稱為“幫幫我”。這樣的小組學習做到了有備而來,也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
關鍵詞: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小學數學;有效應用
近幾年,改革傳統課堂,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成為課堂改革的重要內容。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是不利于提高學生的主動性,不能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老師需要對教學策略不斷探索,優化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的意義
(一)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對分課堂實際上將教學分成了三個階段,分別為:老師講解、學生吸收知識以及小組討論。學生經過三個階段的學習,會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首先,教師介紹每一個課時的新內容,著重講解基本知識的概念,強調重、難點,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通過教師的講授,學生獨學的難度也會相應降低;學生在獨學時需要根據自身的特點以及學習情況對知識進行吸收處理;在對于知識內化吸收之后再次進入回到課堂進行分組討論,然后全班與教師進行更加深入的互動交流。在針對一個知識經過三個階段系統性的學習之后,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
(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習數學僅僅通過教師的教授是遠遠不夠的,有時候學生看見教師在黑板上解題感覺非常簡單,認為自己也會了,但在自己獨立解題時卻發現手中的筆好像不聽使喚了,怎么都解不出來。其實,學生所認為的學會了只是記住了教師的答案,而沒有把這些新知識點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再去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中內化和吸收這一核心部分能讓學生獨立學習、獨立完成“微”作業。在這個時間內學生要根據教師前半段時間教授的知識框架開展學習,完成“微作業”的習題。這時學生不需要與其他師生進行交流,這是屬于學生自己的獨處時間。當學生獨學結束后到了討論環節,學生就可以在這個時間中分享自己在內化吸收知識這個階段的學習成果。在討論過程中可以亮出自己的感受最深的內容,稱為“亮閃閃”;向其他小組成員提出自己懂了可能別人不懂問題,稱為”考考你”;遇到的問題可以向同學求助,稱為“幫幫我”。學生也可以將自己的問題互相分享,互相進行答疑最后小組中進行討論中所發現的問題進行總結,教師對于這些問題進行解決。在討論過程中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主動進行學習進而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運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
(一)教師根據課程內容進行合理備課
對分課堂中只有一半的時間是教師進行教授知識的,可以說是非常短暫的,教室需要思考如何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將知識全部講解完畢是一項巨大的挑戰。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合理地利用前半段的時間實現效率最大化呢?這就需要教師在上課之前要有精心的備課內容,設計好課堂的教學內容,不浪費課堂上的每一分鐘。另外,教師要控制好每一節課的教學容量和難度,盡量讓學生在預定的時間內投入精力學習。如果把所有知識點都涵蓋在內,課堂所講的內容太多無疑會增添學生的負擔,學生感到不理解,也會影響教學的進度。對分課堂的精講并不等于教師講、學生聽,而是要在宏觀上講授知識的框架和重、難點,讓學生體會學習某個內容的意義,掌握解決問題的技能和學會聯系生活實際運用知識點。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數據收集整理”時,例題1教師創設吸引力情境設問“選哪種顏色做校服最合適?”,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也促使學生產生了解決問題的需要,迫切想要學習這一課時的內容,還能把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點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比如投票選舉班干部、建議圖書角選購大部人喜歡閱讀的課外書等。精講,意味教師的前半段時間非常有限,在進行教學時盡量做到語句精煉。那么,教師在備課時還需要提高提問的教學效果,不能滿堂提問或者隨意提問。
(二)精心設計“微作業”,促進學生內化吸收
盡管前半段時間是由老師對于知識進行講解,但是學生對所學內容理解并不透徹。因此,在后半段時間里學生內化吸收以及分組討論兩個環節非常重要。在教師對知識的教授之后,學生有一定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的,他們先根據自身的特點以及學習情況對于知識進行內化吸收,完成“微作業”,再進入課堂進行分組討論。“微作業”指導學生“做什么”、“怎么做”,這是將講解與討論巧妙相連接,是內化的關鍵所在,也是教師留白的部分。在這里,教師布置的“微作業”是有梯度的,包含了基本性的習題、開放性習題以及挑戰性習題。梯度性習題的設置能讓學生在獨學部分內化吸收,還能拔高提升。學生在這內化吸收環節為后面有意義的小組討論埋下了鋪墊。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對分課堂可以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將課堂的教學效率發揮最大化,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運用對分課堂是很有必要的。上述的建議僅僅只是參考而已,一節有效的對分課堂需要教師們根據課程內容、進度、教學周圍環境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調整。在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還需引導學生做好小組討論交流,具體落實“亮考幫”的做法,有效實行課堂改革。
參考文獻:
[1]李海權.基于對分課堂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J].數學教學通訊,2019(28).
[2]楊玲.論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有效應用——以《有余數的除法》一課為例[J].內蒙古教育,?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