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麗
摘要:開展小學美術知識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探究小學美術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并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美術知識教學中,既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又能使學生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從而在提高學生審美素養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美術;教學策略;
引言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文明綿延的歷史根柢,是勞動人民的創造力與智慧的結晶,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小學美術教育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為藝術教育融入豐富的資源。小學生是中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要讓傳統文化在學生的心里生根發芽,就必須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結合起來,將其融入到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貫穿于美術教學的各個方面,以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
一、結合名畫增加學生的感受
在開展小學美術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分析名畫,通過名畫呈現的魅力使學生了解藝術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藝術的熱情,使學生的核心素養逐步提高。在傳統文化當中,書畫文化占據著重要地位,書畫文化不僅可以體現出作者的豐富情感,而且可以展現出豐富形象的內容,對于人們了解美術、欣賞美術起著積極作用。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呈現出經典作品,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欣賞,可以讓學生感受作品中傳達的藝術魅力,從而使學生對美術印象深刻。
二、手工教學中融入中國風元素
在中國的藝術文化當中,從來都不會被忽視的,就是民間的手工藝品。作為偉大的勞動人民用于謀生的工具之一,手工藝品中凝聚了他們的精氣神。正是這些手工藝品的產生,才讓美術二字不再只是存在于典雅的殿堂之中。民間手工藝品是中國偉大的勞動人民智慧和匠心的展現。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就得引起學生們對于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視,這份重視不只是口頭上的宣傳,而且要讓學生們在欣賞、動手制作、閱讀甚至實地感受民間傳統美術文化的美感之后,發自內心地想要讓這份文化得到傳承,以此激發學生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和對其傳承的使命感。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幫助學生們制作一些簡單的剪紙作品,如雙喜字、錦鯉送福等。學生們可以在節日過后,將自己的作品貼在班級宣傳欄上,作為班級文化展示的一部分。當傳統文化的瑰寶通過自己的雙手展現出來的時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前所未有地提高。教師將手工藝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相互結合,能夠激發學生的民族意識和自豪感。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有關民間藝術的視頻資料,如吹糖人、捏泥人、鏤空雕刻、瓷器繪畫,等等,讓學生們對于我國民間文化的知識有充分的了解,從單純地掌握知識,升華到對美術的欣賞和認同。
三、在課堂教學拓展中,滲透傳統文化藝術
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和滲透還可以通過進一步的教學拓展來實現。教師在進行日常美術教學時,要在原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做出一定的延伸和挖掘,要盡可能地拓展傳統文化藝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邊界,從而不斷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他們學科的核心素養。對教師而言,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極其巨大的教學容器,而他們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地將容器里的東西倒出來給學生看,因此,教師要重視課堂拓展的部分,以教學拓展激活學生內在的藝術細胞。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裝飾瓶”前,就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前任務:“了解我國不同時代的裝飾瓶,記錄你最喜歡的一種裝飾瓶的特點。”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多樣裝飾瓶的圖片,并帶領學生分析圖片中裝飾瓶的特點。接著,教師可以提問:“古代的裝飾瓶與現代的裝飾瓶相同嗎?有什么不同?”這樣就能了解學生課前任務的完成情況。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介紹最喜歡的裝飾瓶,并在學生介紹后,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積極程度進行點評,以此提高學生自學和課前預習的興趣。
四、美術課堂教學和實踐運用相結合
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促進傳統文化的有效結合,應注重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充分發揮,這要求美術教師有機結合美術課堂教學和實踐運用,做到學以致用。需強調的一點是小學美術課程并非純理論、純技巧課程,要求在課堂教學期間加強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則不僅是美術設計與應用領域的核心目標,還是新課改對美術課程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在學生設計過程中,美術教師應讓學生在思想上意識到設計的實用價值,繼而幫助學生不斷強化為人服務的意識。學生從美術學習到美術作品設計,再到美術作品創作實踐,可以準確地通過美術作品表達個人的思想和情感,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小學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從而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因此,在美術課堂教學實踐中,美術教師應注重課堂教學與實踐運用的相結合,以期在培養學生美術實踐操作能力的基礎上,可以讓小學生在美術作品實踐中體會創作的快樂,以便真正落實“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例如,在新春佳節即將到來的時刻,美術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年畫”這一主題,指導學生通過網絡、交流等方式,尋找年畫的用途及相關的民間傳說,并了解年畫制作中常用色材料等,并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獨立制作等方式動手繪制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年畫。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通過新春年畫寄托對生活美好的愿望。在此過程中,小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有效培養,且讓小學生在實踐中體驗了創作的快樂,真正地做到了“學以致用”。
結束語
將小學美術教育與傳統文化教育有效結合,不僅可以豐富美術教學內容、增加美術教學形式,而且可以發揮傳統文化的價值,使傳統文化的豐富底蘊呈現在學生眼前,從而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新課改全面推進的背景之下,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逐漸實現,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主動學習、積極學習,掌握相應的美術知識以及專業技能,使學生在美術學習當中發展核心素養,并在核心素養的發展過程當中傳承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何春玲.淺談傳統文化有效融入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2020(18):24.
[2]王艷.小學美術教育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8):158.
[3]司菁枝.小學美術教學對傳統文化的引入與拓展[J].新課程(下),2019(0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