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勛
摘要:在新課標中學體育中突出強調了要將身體健康和運動有效地結合起來,指出了德育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為此,中學體育教師們應該依據《體育與健康》等教材,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和綜合素質,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體育人才。
關鍵詞:中學體育;德育滲透;教學策略
前言:在體育教學的實踐中使用適當的方法,可以最大程度上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和興趣,愿意參與到課堂之中,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進行體育鍛煉,教師需要探索如何讓學生,特別是不喜歡運動的孩子主動去進行體育鍛煉。
一、把德育工作融合在體育教學的目標設置里,有效提高課堂預設高度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體育教師在認真備課時,就要有意識地預設德育的具體目標,如自信心確立、意志力鍛煉、耐挫心理鍛鑄等,并在課堂教學中予以具體實施,讓德育工作變得更加具象而不是抽象,進而有效提高課堂達成高度。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性地援引南通籍國家隊優秀運動員如張潔云、趙劍華、李菊、林莉、黃旭、陳圮、陳若琳等拼搏賽場、為國爭光的光榮事跡,對學生開展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明白體育學習不只是為了強身健體,甚至還有可能成為一代人的民族記憶,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也能激發起濃烈的愛國情懷,養成自強不息、奮斗拼搏的勇氣和精神,這顯然要比單純理論式的“背書”能呈現出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中學生所處的年紀恰好是心理年齡開始慢慢發育并出現“叛逆”的時期,紀律性差、態度傲慢、得過且過、不接受管束的情況屢見不鮮,對體育課程不夠重視,認為其并不會出現在中考的試卷當中,這類情況看似由很多學生成長道路上約束、管教不足所致,但本質上恰恰說明德育的缺失和不足。
二、把德育工作融合在體育教學的評價過程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任何學科的教學都是老師和學生雙向互動的一個過程,體育教學也不例外。教師在具體授課的過程中要懂得觀察,因為中學生很容易將自己的心態和思想表露在舉動和表情之上,只有善于把握細微要素,才能在體育課教學中快速抓住契機,通過科學評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在教學評價方面進行德育滲透具有一定的優勢,畢竟評價本身就是一項很好的德育行為。教師需要把握和控制評價的力度,改善學生消極的、錯誤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讓學生在良好的教育氛圍中得到全面發展。如在進行一個體育項目的教學時,有的同學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和躍躍欲試的心態,他們能夠主動配合教師完成各動作的嘗試和訓練,甚至不斷探索新的體能測試方法和動作要領;但有一些同學表現出興趣不高、不愿參與,甚至不愿意按照教師的指示做動作的想法,此時教師就需要以個性化的教學手段來吸引他們,促使他們愿意聆聽、愿意參與、愿意運動。對于這兩類學生所進行的評價,顯然要因人而異、分層要求,讓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活動、參與運動,尊重集體的成果。
三、將德育內容融合進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的選擇也是非常關鍵的部分,其必須考慮到中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以及心理特征,進行行之有效的德育融合。首先,要充分了解教學大綱,了解教學目標的設計和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把握德育和體育教學的契合點,予以學生一定自由發揮的空間,徹底改變過往教學過程中,單純由教師提出觀點、意見,學生盲目跟隨、模仿的情況。比如在進行接力跑訓練時,筆者會植人一定的運動情境,而不是單純地通過跑步的速度來界定接力的成敗。如帶著籃球進行接力、分區間更換接力棒等,相對來說這樣的活動方式較之傳統的接力活動更增添了幾分游戲的色彩,輕松詼諧的教學方式也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興趣。其次,要有意識地通過體育教學來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以及協作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不斷得到鞏固與提升。如通過團體對抗游戲、體育比賽等方式,強化學生的這種思維和意識,使其明白只有團結合作才能獲得勝利。最后,利用體育教學錘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體育活動本質上是一種非常能夠磨煉人意志品質的存在,要讓我們的學生明白,從事任何體育項目的運動員都需要經過長久的訓練、流汗甚至流?目流血,才能收獲優異的成績,才能為國爭光。
四、將德育內容滲透到體育教學的實際過程中,強調教學對象的全覆蓋
就實際情況來看,很多中學體育教師在實際開啟教學的過程中,盲目、固執地延續自己的一套教學程序,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也沒有考慮當下學生的愛好和學習狀態,一切以體育成績測評為導向,忽視學生的真實心理訴求如此狀態的體育課很容易讓學生感受到無趣、無聊,甚至將體育課視作占用自己學習時間的一種存在,久而久之就會對其喪失興趣,甚至厭惡。在這種情況下,不僅體育課程本身存在的意義被大幅度制約和打折扣,預設的德育融合和滲透也無法落到實處。要想改變這種情況,需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強調鼓勵教育,將克服困難、直面挑戰視作重要的考評標準,教師要不放棄任何一個對體育活動存在畏懼心理的學生。如在進行“跳山羊”練習時,很多學生心理充斥著畏懼情緒,他們怕高,甚至連助跑都不敢。面對此種情形,教師就要適時給予學生以鼓勵和肯定,幫助他們分析“跳山羊”失利的原因,強調不畏困難的強大心理因素在此活動過程中的重要性。通過減少心理防備和降低動作難度的方式,鼓勵學生抱著嘗試和突破的心態挑戰自我,在提高其心理素質的同時,也讓課堂充滿溫馨和鼓勵的氛圍。其次,強調集體榮譽感,將更多不愿意運動、懈怠運動的學生納人團隊當中。針對那些不愿意運動,甚至對體育充斥著幾分不屑的學生,最理想的教學方法就是將其納人團隊,以集體榮譽感和團隊意識來讓其產生積極性,如舉辦趣味排球賽、接力賽等。當然,教師還要留意每一個學生的精神狀態,考慮每一個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保證分組的差異化。再次,發展特長生,鼓勵那些展示出某些特長和優勢的學生勇于超越。很多平日里可能在文化課學習過程中沒有表現出太多優勢的學生,在體育方面卻能表現出一定的特長,作為體育老師尤其要及時予以鼓勵。諸如校運動會、縣級以上中學生體育比賽,都要盡可能爭取其參加,鼓勵其通過體育比賽展示自己。這不僅是為自己所在的班集體爭得榮譽,也是不斷樹立自信心的重要途徑。
總而言之,中學生的體育道德教育在整個素質教育體系中是至關重要的,中學體育教師要將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致力于促進中學生德育素質的培養。所以,中學體育教師們在授課的同時要將道德教育巧妙地滲透到課堂之中,靈活地運用各種訓練方法,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各方面的德育素養,達到體育道德教育各方面的要求,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體育高素質人才,為推動我國體育走向世界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肖麗娜.德育滲透于初中體育教學的策略分析[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08):129-130.
[2]蘇豪華.試析農村初中體育教學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當代體育科技,2019,9(07):124-125.
[3]邱偉臣.初中體育教學與德育工作有效結合的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4):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