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梅
摘要: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是音樂教學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是促進音樂教學發展的重要保障。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音樂學科的教學地位越來越高,尤其是在初中階段,更是受到了眾多學校和廣大老師的重視。音樂教學作為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的重要課程,對學生的成長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所以,作為音樂老師,要重視音樂教學,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音樂教學,通過音樂教學傳授學生豐富的樂理知識,并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因此,本文對初中音樂教學的創新性教學進行了探索,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教育;音樂合唱教學;創新性探索
引文:
合唱是音樂的一種表現形式,和獨唱、對唱相比較,合唱具有更強的張力、爆發力,以及更強的情感表達力,是抒發學生情感、培養學生情感的重要方式。同時,合唱的難度也比較高,因為合唱不僅需要培養合唱團隊中每一個學生的歌唱能力,還要培養學生之間的默契程度、合作熟練度等等。由此可見,合唱教學需要老師積極探尋更為有效的教學方式,以促進學生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審美能力等綜合素質。
一、初中音樂課堂中開展合唱教學的重要意義分析
1、讓初中音樂課堂的趣味性得到提升
音樂是通過音符演唱的方式表達出歌曲以及情懷的一種方式。就當下的初中生而言,都會有自己喜歡的音樂風格,但是對于課堂音樂學習往往不感興趣。因為教師所教學的音樂內容大多是圍繞音樂的課本,且整體的傳遞方式缺乏趣味性,這也使得課堂死氣沉沉。但是如果融入了合唱教學,則是通過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在班級中進行展示,這種方式則增強了音樂課堂的實踐性,提升了課堂的趣味性。
2、讓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表現力和感知力得到加強
初中是學生學習生涯中較為重要的一個階段,很多學生比較重視語數外的學習,并不重視音樂課程。比如有些學生在音樂課堂中打瞌睡,整個課堂死氣沉沉,邀請一些學生進行音樂演唱時,學生也不愿意表現自己。通過將合唱教學作為初中音樂課堂中的一部分之后學生便可以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積極的對一些音樂進行演唱,在這個過程中便提升了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感知力。
二、目前初中音樂合唱教學的現狀分析
在目前初中音樂教學中,通過調查和分析可以發現,在初中階段音樂合唱教學的現狀并不是很好,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首先,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導致音樂教學的地位較低,很多學校對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部分音樂老師的專業基礎能力不足,甚至存在其他學科老師代課的現象,再加上老師的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導致音樂教學難以向前發展。其次,由于學生的年齡因素,學生的注意力、判斷力都還在上升期間,所以對于難度較大的合唱而言,僅有少數學生能良好的掌握其技巧、知識等,導致合唱教學的有效性難以繼續提高。除此以外,受到信息網絡技術的影響,導致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出現了很大的不同,比如,有的學生喜歡中國風類型的音樂,有的學生喜歡情感類型的音樂,還有的學生喜歡動漫歌曲等等,這就導致老師難以選擇教學內容,也難以促進合唱教學的發展。
三、對于初中音樂合唱教學進行創新性探索的策略分析
1、教師要重視激發學生進行合唱的興趣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青春期發展的關鍵階段,興趣是他們學習路上最好的引路者。因此,老師想要學生積極地學習合唱,就要提高學生對于合唱的興趣,激發學生對于合唱的熱情。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合適有效的方式方法,并且要通過這種正確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這樣才能使學生能夠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合唱的學習中。與此同時,音樂教師若想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激發學生對合唱的興趣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以下幾種方式可以用來幫助音樂教師進行合唱教學:
完成課程任務應當是教學活動中的基本保證,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播放一些適合初中生進行音樂鑒賞的流行曲目,但是要注意歌詞的積極性,最好選取一些歌詞較為勵志的歌曲來引導學生積極努力奮斗,比如《怒放的生命》、《海闊天空》等歌曲,以此來激發初中生對于合唱的興趣。通過欣賞這些歌曲,學生對于合唱會有新的理解和認知,打破學生內心認為合唱是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發現合唱的趣味性,從而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合唱學習中去;
2、教師需要重視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音樂合唱教學氛圍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融入合唱課的目的并不是讓學生能夠進行專業的演唱,而是幫助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去感受音樂的魅力。教師想要發揮出合唱教學的效果,就需要實現合唱教學的常態化,從原來的只關注音樂知識逐步轉變為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合唱氛圍,讓學生愿意參與其中。首先,教師要構建一個平等的師生關系,只有讓學生喜歡上教師,學生才愿意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其次,要注重合唱教學的趣味性,比如融入自編歌曲進行合唱、通過唱名手勢指導合唱等,讓學生可以感悟歌曲的魅力,逐步增強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3、教師要重視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合唱技巧
在初中音樂課堂中,學生合唱教學技巧的培養策略和教師的高超合唱技術功底是分不開的。因此,對于學生合唱技巧的提升,需要教師在合唱方面不斷提高自身造詣。
例如:以《彩色的中國》為例,教師應注意在整個音樂課堂教學中對于合唱相關技巧的滲入性練習,包括開展人聲練習與演唱形式的講授等,不是只有練習合唱時才教授合唱技巧等相關的內容,而是在教師宏偉深厚后的音樂功底之下,時時刻刻不忘記培養學生的合唱技巧,用實際的行動演繹合唱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學生在感受教師教授音樂合唱知識、技巧的同時,感受到的是教師發自心底的對于合唱這種演唱方式的熱愛,那么學生對于合唱的熱情也必將熊熊燃起。
結語:
初中生具有爭強好勝的性格特點,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學習方面,學生都會有較強的表現欲和求生欲,教師還需根據學生的特點開展合唱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創新,結合學生的特點,不斷創新教學形式,充分激發學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合唱表演能力,進而為學生日后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1]李潔.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的應對策略研究[J].北方音樂,2020(24):2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