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尚棟
摘? 要:數學課外輔導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重要補充,為適應學生數學知識水平的個體差異,根據不同層次學生數學發展的需要,數學分層次課外輔導必然是對數學課外輔導的進一步探索,也是對傳統數學課外輔導的發展。目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正在實行“雙減”政策和課后延時服務,在每天的課后延時服務的時間內教師不能講授新課,只能對學生進行作業輔導和素質拓寬,這恰是給課后輔導提供了有利的平臺。下面筆者針對初中數學課外分層次輔導談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外輔導;分層;學習研究
一、學生的分層
分層輔導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根據學生的數學綜合發展水平進行不同輔導形式的分層。通常將學生分為學困生、中等生、學優生三個層次。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意志、平時的測驗、課堂的反映情況等作為參考自主界定,不能按照比例進行分配。
二、輔導題型的分層
目前,中考數學試卷的難度基本按照7:2:1的比例進行分配。這樣的命題方式也給分層次輔導提供了便利,70%的基礎題可以面向全體學生進行講解,而且可以傾向于學困生的講解;20%的提高題型可以面向中層生和優等生進行講解,更要注重中層生對此類題型的掌握情況,因為中層生如果對此類題型掌握不好就可能掉為學困生;10%的綜合題主要是面向優等生,這類題型可以就優等生進行面對面的輔導。
中考數學試卷的題型一般分為單項選擇題10題、填空題7題、計算題和解答題四大類型共計25題。選擇題前6題、填空題前3題的對數學基礎的考察,可以更多的傾向學困生輔導,讓他們從簡單的入手,收獲成功學習數學的喜悅,稍微有一些計算能力的題型也可以傾向對的學困生的輔導,培養他們的數學計算能力,為把他們轉化為中層生做鋪墊;中層生要重點輔導選擇題7、8題;填空題的第4、5、6題、計算題除24、25題外的解答題,在輔導過程中要注重培養中層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讓中層學生能夠自主解決新穎易做的變式題型;優等生要面向整張試卷,著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遷移能力和創新性自主學習能力,在幫助夯實基礎的同時,注重發掘他們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復雜性和綜合型的問題。
三、作業設計的分層
數學課外輔導更多的是以作業輔導為主,作業的設計要破除傳統全班統一作業的模式,要根據學生數學知識水平進行分層作業。學困生的作業可以從識記、類比、模仿開始,要讓他們從成功的喜悅中感受到學習數學也不是一件難事。比如:(±4)2=16,則16的平方根就是±4;模仿25的平方根是多少?簡而言之,對學困生的作業設計可以在旁邊有一例題示范,然后讓學生解答相同的題型,并快速的記住此類題型的解答方法。對中層學生的作業設計除了要讓他們學好識記、類比、模仿外,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能解決簡易變形、易做的題型。比如:學習勾股定理時,旁邊可以展示已知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長為3和4,求斜邊的長度的解答過程;要求學生解答已知在直角三角形一條直角邊長為5、斜邊長為13,求直角三角形的面積?中層學生有一定的數學基礎,能夠解決一步到位的數學題型,此時要發展他們清晰的解題思路,設計問題可以多轉幾個彎,便于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優等生具備良好的數學基礎,解決一些基礎數學題型應該說是得心應手,此時應當給他們布置一些綜合型、探索型、開放型、討論型、一題多解、分類討論題型的題目,拓寬他們的數學思路、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旨在讓他們將所學的數學知識上升為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作業設計的分層,對各個層次的學生分門別類的進行輔導,可以激發每一位學生的求知欲望,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彌補了以中層生接受能力為主線的課堂教學模式的不足,使每一位學生都在自身的基礎上學有所得。
四、輔導方法的分層
每一位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各有不同,這是學生產生個體差異的重要原因。初中數學的一大難點是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這在幾何圖形和函數的知識點中有充分的體現。如何將抽象知識講解的具體化是對中層生和學困生輔導的突破點。面對這類知識點我常常采用識記、形象、具體的生活元素再結合幽默的語言對學困生進行輔導,幫助學困生理解記憶。例如:在講解正比例函數y=kx圖像的變化趨勢,當k>0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時,學優生可能在課堂中已經理解,中層生結合圖像的特征也能夠記住,但對于學困生就不明白其中的意思。這時我借助函數圖像,正比例函數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這個必須要記住,再運用生活中的具體的事物做形象的比喻,幫助他們理解記憶。如當k>0時,函數圖像走上坡路,x值越大,y值越高,即y隨x的增大而增大;當k<0時,函數圖像走下坡路,x值越大,y值越低,即y隨x的增大而減小。通過一至兩次的反復強調,大部分學生均能正確畫出正比例函數的圖像。在課后輔導過程中,學優生可以采用點到即止,將他們不理解的地方點播出來即可,但對于中層生特別是學困生,就應該將灌輸式的輔導改為易接受、好理解、形象具體的講解方式進行輔導。
總之,在初中數學課外分層次輔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在題型選擇、作業設計、輔導方法中進行甄別分層,挖掘出每一位學生學習數學的潛力,幫助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盡最大努力培養好學優生,發展好中層生,幫助學困生克服懼怕數學的心理,使得每位學生都學好數學,有序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貴彬. 試論初中數學分層次教學法[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