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興飛
摘 要:在高職歷史的課堂教學中,核心素養的融入,推動了高職歷史教學工作的創新。并為了提升其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歸納概括、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應在基于學生情況的基礎之上,采用翻轉課堂、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改進當前的高職歷史課堂教學模式,以有效激發學生參與歷史課堂活動的興趣。
關鍵詞:高職歷史;高效課堂;核心素養;方法研究
1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翻轉課堂改變了教師本位的教學模式,是一種學生本位的教學模式。在翻轉課堂中,教師將高職歷史的教學內容制作成學習任務,通過線上教學的方式發布給學生,由學生登錄教務系統,或通過班級微信群組、QQ群組,明確自己所需要完成的歷史學習任務,開展具體的歷史學習活動;在將學習任務發送給學生以后,學生可通過查閱史料、分析史料、與其他同學討論等,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在課堂中,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成果進行檢查,使學生知道自主學習歷史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待解決完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后,教師再將教學重點與難點內容教授給學生,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如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根據教學內容,制定“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等學習任務,然后通過班級微信群組發送給學生,讓學生安排自己的時間,保證在3天以內完成。在此期間,為督促學生的學習,教師選擇隨機抽查幾位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了解學生在探究第二次工業革命學習任務中存在的困難,并給予相應的解決方法,如提供給學生參考書目、相應資料等,從而有效督促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始后,教師隨機選擇幾位學生展示學習成果,并對其學習成果給予肯定,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然后教師再次向學生提問:對第二次工業革命還有哪些地方覺得有問題?在繼續解決了學生的一些問題后,教師切入本節課的重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因為已有學習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基礎,在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時,教師要求學生參照第一次工業革命影響的角度,立足第二次工業革命所處的時代背景,分析其影響是什么。進而學生從政治、經濟、文化、國際格局、生產力等角度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深遠影響。
2收集史料內容,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
情景化教學活動有很強的趣味性和直觀性,可引導學生對歷史事件進行深入思考,透過所營造的情景,結合相應的史料,分析其背后的歷史規律,或是激發學生們的愛國情懷,樹立為國爭光的意識。如在學習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時,在社會主義道路探索方面的視頻、音頻、照片等史料較多,教師可搜集這些方面的史料,在課堂中提供給學生,由學生搭建情景化課堂,允許學生自制一些器具,以還原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歷史。通過構建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情景,讓學生仿佛回到了那個激情、熱血的年代。透過一張張照片、一段段視頻,讓學生了解先輩們是如何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依靠雙手和聰明才智,取得一個又一個非凡成就。在了解這段歷史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這些史料,提取出相應的觀點,對社會主義道路探索有新的認識。同時對其思想進行深刻教育,加深對祖國、先輩們的崇敬之情,起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作用,有效激發學生們的愛國情感,激勵學生為更美好的未來而奮斗。
3運用網上和線下教學模式,加深學生的學習效果
使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賦予學生更多創造性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是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高職歷史教師應正確處理線上線下教學方法的關系,即線上教學處于次要地位,起輔助線下教學的作用;線下教學處于主要地位,是高職歷史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與學習陣地。正確的處理線上線下教學的關系,才能夠合理使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應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時,教師應當將學生可自主完成的歷史學習內容,讓學生在線上學習平臺中完成。教師在線上學習平臺中負責學習任務的發放、學生在線學習的監督、實時評價與反饋等,不干涉學生線上學習的過程。在線下學習中,則組織學生以探究式活動方式學習歷史課程,一方面讓學生展示其線上學習成果;另一方面則深化線下課程與線上課程的關系,引導學生學習更加深入。將這些探究性問題發布到高職院校的教務系統中,要求學生在教務系統中接受學習任務,并上傳學習進度。教師則根據學生在教務系統中的留言,實時解決學生學習中的一些疑問,并就這些疑問適當的引導學生,而不是告訴學生答案。教師根據學生在教務系統中上傳的學習進度情況,與學習進度較慢的學生相聯系,督促其認真參與線上學習活動。如在線下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組織學習圍繞“中國近代化探索活動”開展探究活動,第一個環節是學生展示環節,考慮到學生人數較多,可讓持有相同觀點的學生一起上臺展示,并引用史料來論證其觀點;其他同學則對展示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評價時要有理有據,從而將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融入到線下教學活動中。第二個環節是教學活動的升華,教師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可以以宿舍為單位,討論更具有思考性的問題,如“中國近代化探索活動的評價”。討論時間應控制在15分鐘,待學生討論完成后,再次以小組的方式展示討論結果,并允許其他學生進行評價,推動高職歷史課堂教學活動的深入進行。最后教師對學生們的討論結果做出結論性評價,肯定學生們的積極表現,就“中國近代化探索活動”中的知識點、學習方法等進行補充,進一步深化學生的學習成果。
將核心素養融入到高職歷史教學工作中,有助于發揮核心素養的導向作用,推動高職歷史課堂教學工作方法的創新,提升高職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結束語
綜上述,在新時代的高職歷史教學中,高職歷史應擔負起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能力、專業素養與技能的責任。因此,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新媒體技術等手段,在準確分析高職學生學情的基礎之上,開展更具針對性的歷史課堂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張西民.追本溯源,教有情感的歷史課——論高職歷史課的教育教學[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06):43-44.
[2]張西民.淺析高職歷史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0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