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小英
摘要:伴隨著我國社會不斷發展,人們對于中學語文課堂的要求在不斷提高,教育領域就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舉行了一次次的改革與創新,力求有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中學語文作為學生中學階段學習的必備科目之一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這方面上影響深遠。高中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緊扣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內容做好課堂教學設計工作,推動語文教學的深層次發展,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成長與進步,最終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創新
引言:
課堂是教師組織和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吸收知識和獲得能力發展的重要場所。因此,課堂教學效率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性因素之一。尤其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必須要突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緊緊圍繞語文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遵循“生本理念”,靈活選擇更加具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手段,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高效率的教學[1]。
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必要性
傳統的高中課堂只注重知識的培養,卻忽視了學生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也正是因為如此,每年都有很多高中生因為無法承受學習的負擔而選擇自殺,從而來表示對目前課堂教學方式的抵抗。由此可知,對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改革與創新是必須要實施。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不僅要保證向學生傳遞知識,還要成為培養學生健康生活態度、良好生活情趣、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的平臺。高中語文課堂改革對于高中生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這個教學改革應該以促進高中生的個性健康發展,促進他們的整體發展和進步為主要目的。改革必須以尊重學生的創造性和主觀性為基本思想[2]。同時要促進高中生的全面發展,為樹立科學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是勢在必行的。
二、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策略
(一)構建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面對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要求,要想真正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要注重學習環境、學習氛圍的優化和改進,努力給學生營造一個更加民主、更加和諧的課堂氛圍。一方面,面對新課程理念下師生關系要求,必須要對傳統的師生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將課堂的主體歸還給學生,自己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輔助者,真正實現“生本課堂”的構建。另一方面,高中語文教師在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時,還要對語文教學過程進行優化和改進,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將以往枯燥的語文課堂氛圍逐漸激活,使其變得更加民主、更加和諧,使學生在良好課堂氛圍的吸引下,主動參與到學習中[3]。
(二)以學生為主體,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
在高中語文課堂上,學生占據主體位置,不但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內容,而且學生的綜合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因此,老師和學生達成平等的溝通是極其重要的。一個以學生占據主體位置的高效課堂是新課標中要求的改革方向,新課標中倡導讓學生在每一節的課中成為“主人公”。這樣的教學方法下,教師能有效改善課堂氛圍,對學生而言,學習積極性也將獲得顯著提高。同時,由于學生脫離了以往教師進行“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后,學生在以自己為中心的教學環境中可以更好的發現在課堂中自己的缺漏點從而對教師發出自己的困惑,如此一來教師便可以有針對性的為每位學生做出指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不斷地查缺補漏,讓學生有更全面的發展,這是完成一個高效的課堂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注重文化傳承,感受語文品德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圍繞文化因素進行學習,在繼承和發揚的過程中感受語文德育價值,培養學生優秀的品德,提升學生文化素養,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精挑細選的,帶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教師要進行必要的引導,鼓勵學生進行拓展。
如在教學《短歌行》時,學生在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也要了解曹操的特殊情懷,以此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拓展曹操其他的詩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曹操與樂府詩體、建安七子等背景知識,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科的文化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知識拓展工作,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感受語文的價值和魅力,了解語文的文化屬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文化進行傳承,學習優秀的文化內容并提煉德育內容,從而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體驗,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綜合素養。
(四)開展課外拓展,鼓勵學生開展語文實踐
課外拓展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方式,包括名著閱讀、生活體驗等諸多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和鼓勵學生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幫助學生感受語文學科的價值和魅力,逐漸提升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在拓展中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以“記錄家鄉的人和物”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在拓展中完成語文教材中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之前,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由分組,每個小組組建以后都要進行明確的分工并制作訪談記錄表,訪談記錄表按照小組每人5張計算。如學生以“采訪家鄉的抗戰老兵”為主題,在采訪表中學生需要設計采訪提綱,包括抗日老兵參加過哪些戰役、在戰役中最記憶猶新的事件、對戰爭的態度和認識等,要結合自己訪談的主題明確訪談的主要內容。在具體訪談過程中,每個小組成員都要了解自己訪談的內容、訪談的價值,積極開展訪談工作,訪談以后小組將訪談表進行逐一匯總并分析,最后形成抗戰老兵的訪談報告。訪談完成以后,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展小組間的合作,通過擴大范圍的方式讓學生交流自己的實踐心得和體會,通過交流的方式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和認識家鄉的人和物。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僅僅目光短淺的局限在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從而忽略了對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這樣的教學觀念是陳舊的,并不適合當前在日新月異高速發展的新時代對教育的需求。教師應當將課內和課外教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效提升核心素養,夯實學習基礎,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馬振坤.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探索及實踐[J].課外語文,2020(31):46-47.
[2]徐廣清.高中語文創新課堂教學探討[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20(04):62.
[3]徐德兵.淺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與創新[J].考試周刊,2019(90):70-71.0755BD3A-2DDE-40FB-9894-31C0222E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