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忠正
摘要:近幾年來,教育改革中不斷提及核心素養這個詞匯,它不僅影響到該學科的最終教學效果,也決定了學生未來發展的最終方向。所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嘗試以此為突破口,以提高其教育質量。在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培養身心健康發展的學生,同時,應開展綜合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充分發揮社會課程的教學功能,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關鍵詞:初中社會;核心素養;策略
前言
如今,在這樣一個不斷發展的時代,成功的課堂已不僅僅體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更體現在學生學習之后的能力和情感的培養上面,這就是核心素養的內涵。它要求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優化教學策略,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社會的興趣,從而增強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同時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筆者對核心素養指導下初中社會教學的實施進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初中社會教學質量。
一、初中社會教學核心素養的概要
初中社會教學中,具有與文科學科相聯系的邏輯體系和能力,屬于社會核心素養。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興起與發展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每一位初中社會教師需要關注和實踐的。與此同時,核心素養讓中國的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在初中教育中,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思維啟發、價值觀引導、個性塑造三個方面,體現在知識教育能力、教學方法、情感態度教育等方面。強調教師不僅要把教學閱讀與理解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理解能力,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強調在不同風格的教學中,教師應滲透相關的背景,讓學生從多個角度理解社會的相關內涵。另外,初中社會教師要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塑造學生的正確人格,提高對自身的認識,提高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的認識。為更好學習初中社會知識,初中社會教師的教學課程要緊緊依賴于對教學特點的準確把握,只有根據教學的實際,才能有效地進行知識傳授,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培養核心素養,以立德樹人為主
1.立德。立德樹人,首先要樹立師德。做中國的老師,一定要講道德。我們所說的道德,就是教師必須遵循倫理規范,確立教師倫理?!皫煹隆笔侵附處焹H有專業知識和能力遠遠不夠,還必須具有良好的道德觀念和道德理想,具有優秀的教師素質。老師首先要具備作為教師的職業精神、獻身精神和責任感。一位優秀的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精神,以及對教師職業的高度認同。
2.樹人。教書與育人是一個整體,不能分割。一位知識淵博而又缺乏高尚道德的教師,不是社會真正需要的道德教師。德育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應貫穿于各個學科。社會課程作為初中階段的基礎課程之一,其教學既是傳授知識的重要方式,又是提高學生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
3.以身作則。老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表現在課堂教學上,而且表現為日常交往。教育問題是否公平和公正,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成長。老師要嚴格遵守規定,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其次要嚴格要求學生。學校教育中,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影響最大,為此,教師必須以身作則。
三、初中社會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1.聯系古今,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記憶,依賴于“歷史與社會”這面鏡子。它使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中華民族發展的艱難道路和祖國的命運歷程,由衷地欽佩祖國今天的輝煌成就,并培養和樹立堅定的家國情懷信念。初中社會教材包含家國情懷教育的內容,承擔著向初中生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的學科教學功能。教師要重視初中社會教材的學習,引導學生體會家國情懷精神。
比如,老師在講“殖民擴張”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講解殖民地人民的英勇抗爭形象,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通過各種教學活動的展開,讓學生了解偉大的家國情懷,并學習歷史長河中的各位英雄的愛國精神,形成熱愛、敬仰民族英雄的家國情感。
又如,在講解“鴉片戰爭”相關內容時,老師給學生們詳細講解了“虎門銷煙”的故事。回顧歷史,學生們也認識到,禁煙運動是當時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重要方式。這維護了人民的安全,維護了國家的利益。接著,老師再講解一些中國被列強欺凌和侮辱的故事,以及愛國者在這一時期是如何與這些霸權主義者做斗爭的。通過教材及相關網絡材料,使學生不斷地拓展故事內容,從歷史故事中,讓學生了解當時的先輩是如何反抗強權、不畏強權的。由此,同學們深刻認識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初中學生的家國情懷,引導學生向革命先輩學習家國情懷精神,以他們為榜樣,做到知行統一。
2.轉變教育觀念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
核心素養內涵比較豐富,體現了人文遺產、人文精神和普遍素養。但是,要真正實現基本的文化素養教學社會,必須積極尋求變革,確立大教育理念,打破傳統教育,使學科教學鏈真正向學科整合轉變。
比如,教師在教學“生活在社區里”時,里面提到了“我的家在哪里”和“多種多樣的社區”,社會教師可以尋求教育創新,在課程中實施幾個活動,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社區觀念,以無形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例如:交流會。通過活動,教師可以將他人的經驗或自己的經驗結合起來談論社區理解問題,也可以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讓學生融入情境討論。又如:故事探討會。通過活動,教師可以向學生們講述有關社區的小故事,加深學生對社區的正確認識。
3.師德樹人培養學生道德品質
當代教育更加關注道德,這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根本原因。所以,在教育發展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始終堅持人們的道德文化觀,真正體現學科的教育性。
比如,在教師闡釋“精神生活的追求”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加深對精神文明的了解,提高學生對“知識就是力量”的認識,從而更好地促進教育的發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建立三個環節,即學生自主學習、討論與分析、社會實踐,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地滲透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在實踐活動中,營造立德樹人氛圍
老師可組織多種德育活動,如課前五分鐘演講、愛國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講故事等,促進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學習方法和情感認知的全面發展。學生在課堂上通過道德教育,了解自己的情感,了解國家、社會、人生,但單憑課堂訓練是不夠的。這種認識與理解需要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通過道德教育活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情感,培養強烈的愛國情感,加深對優秀道德品質的理解,走向更好的自我。社會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在周末去一些有趣的地方參觀,讓他們了解到這些古老的建筑和文物,承載著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社會、熱愛生活,在實踐中了解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結語
總體而言,初中社會教學對初中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因此,必須結合社會學科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在各種教育活動中獲得獨特的學習經驗,培養學生所必備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韓永麗.淺談初中社會學科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9,36(36):108.
[2]徐靜.初中社會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情感讀本,2019,(27):15.
[3]郭樹莙.新課改背景下社會教學模式的優化策略探析[J].成才之路,2019,(26).
[4]劉興梅.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社會學科課程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總課題組,2018:5.
[5]劉輝.初中社會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19).
[6]張榮義.培養初中生社會核心素養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43):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