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聰
摘要: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總結經驗和教訓,科學設計課內與課外閱讀活動,在閱讀教學的動態改進中為學生語文素養發展保駕護航。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教學角度,對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策略進行研究,希望以下內容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
引言:
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將其拘泥于傳統的課內閱讀,而是應該充分聯動課上學習與課外閱讀、拓寬閱讀范圍、夯實閱讀方法。除此之外,還應該貼合實際,從小學生的閱讀愛好以及閱讀習慣、掌握能力出發,結合演講活動、讀寫結合、閱讀分享活動等多種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外閱讀過程中去。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內外霞姐越發重要,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對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的現實意義。
一、“閱讀鏈接”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高學習能力
課堂內外閱讀并不存在嚴重的沖突,相反,可以將課內外閱讀看作一個彼此促進、相互交融的過程,是課堂教學向課外學習的延伸,是學習的轉化,也是學生提高個人學習能力、增長個人見識、豐富知識積累的過程,為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內語文學習提供有效的知識體系支持。
2.有助于培養思想情感
利用課后閱讀的實踐教學,使學生在課堂上利用課后閱讀的方法,在閱讀愛好的支持下,能夠在情感上以及思想上保持與原作者統一的高度,并且通過這種深度的閱讀還能夠深入體會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學習如何合理地應用作者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思想價值情感表述,化他用為己用,這種同化作用可以使自己的寫作能力以及語言表述能力也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小學語文是小學生剛開始真正接觸語言和情感表達的第一步,較好的語文基礎也可以使小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變得更輕松。
二、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策略
(一)加強興趣引導,打開銜接大門
在對目前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現實情況進行分析后發現,銜接效果不理想和不恰當的一個明顯原因,就是學生在投入語文閱讀活動中并不具備濃厚興趣,導致可以支撐學生堅持閱讀的動力缺乏,所以學生在教師設置閱讀任務的過程中往往不能做到積極主動。
例如,在教學《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后,很多學生在讀完之后對伽利略的智慧表示驚嘆,于是教師可以給出提示:伽利略大膽追求真理和不畏懼權威的精神品質特別值得我們學習,大家還想知道和伽利略有關的故事嗎?請大家收集素材并分享。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和伽利略相關的少兒傳記,或是其他優秀科學家的故事。再如,在教學《飛向藍天的恐龍》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設計精彩的問題:恐龍這么強大的生物究竟是如何走向滅絕的?你們想了解恐龍生活時代的樣子嗎?只是憑借教材文本敘述內容,學生就產生了無限遐想,接下來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紀錄片,進一步為學生補充和遠古生物有關的信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了促進課內外閱讀銜接,教師在完成課本閱讀指導后,可推薦學生認真閱讀《世界未解之謎》《恐龍的世界》等優秀課外文章,讓學生通過閱讀這些課外素材,解開一個又一個的謎團,增加科學自然知識的積累,補充和拓展課內閱讀教學。
(二)挖掘語文教材,準確把握銜接點
在推動語文閱讀教學發展的過程中,想要保證學生的閱讀質量是非常困難的,而課內外閱讀銜接就能夠解決這樣的問題。掌握好閱讀銜接點是保障閱讀教學質量的關鍵,但是目前課內外閱讀銜接不緊密就是非常普遍的問題。
例如,在教學《松鼠》時,文章的主線是松鼠的特征,通過對松鼠特征的描寫來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與愛護動物的情感,把一個活潑可愛的松鼠形象呈現在學生面前。這篇文章的作者,出生在18世紀法國的一個律師家庭,自小就對自然科學有很濃厚的興趣,長大之后成為有名的博物學家以及作家。這篇文章是作者運用人性化描寫方法對動物進行描摹的優秀作品,同類語篇有《貓》《馬》等。《松鼠》屬于文藝性說明文,又叫科學小品文,有著通俗易懂的特征,符合小學生的閱讀特點與認知規律,因此在自主閱讀當中效果良好,甚至會有意猶未盡之感。教師應該抓住這樣的有利機會,及時為學生推薦《貓》《馬》等文章進行課外閱讀教學,充分滿足學生的閱讀需要。再如,在教學《七律·長征》后,很多學生即使學完了這首詩,仍舊不能夠體會到“紅軍不怕遠征難”當中紅軍的艱難之處。對此教師可以以此拓展同類題材的文章《憶長征》《長征回憶錄》《紅軍長征追蹤》,進行課外閱讀延伸,讓學生通過閱讀課外作品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三)指導閱讀策略,激勵課內外閱讀
教師目前應該做的就是對學生進行閱讀策略方面的指導,分析當前學生在閱讀當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比方說不做讀書筆記,在讀書時囫圇吞棗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在閱讀中遇到生字詞后不積極查詢,失去閱讀進步的機會。教師在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策略的過程中應該提高目的性,讓策略指導給學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優質的支持。
比方說在童話故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引領學生共同學習《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在這之后合理劃分閱讀小組,讓學生每日至少讀一篇童話故事,并寫讀后感,最后整合成閱讀筆記。在開始階段很多學生會認為麻煩,不過在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就會發現童話故事的閱讀活動不再困難,甚至是對童話故事有更為深入全面的理解,并從中感受到作者的匠心獨運。課內閱讀的是教材文本,需要教師講解,并讓學生必讀必學。在課外閱讀當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閱讀水平給予指導。尤其是對缺少閱讀自主性的學生,教師在課外閱讀方面要給予技巧上的幫助和支持,如學會使用詞典、做好讀書筆記、開展標注性閱讀、注意摘抄優秀詞句。
結論: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對學生人文素養進行培育的有效途徑。小學時期是學生打牢閱讀基礎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重視閱讀教學的有序開展,將會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文學修養。課內閱讀可以讓學生通過對教材文本的學習研究,掌握遣詞造句和文章剖析的方法,打牢學生的語文知識根基,課外閱讀能夠對課內閱讀進行延伸拓展,檢驗課內閱讀的效果和知識掌握的牢固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余佛金.揚起課內外閱讀的風帆——談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與整合[J].華夏教師,2020(12):94-95.DOI:10.16704/j.cnki.hxjs.2020.12.068.
[2]周安芳.淺析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銜接[J].新課程,2020(16):90.
[3]楊曉梅.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策略[J].家長,2020(12):163-164.
[4]王盈盈.書海無涯“讀”作舟——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初探[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0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