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昭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腳步,要時刻謹記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全面培養學生,讓學生能夠享受音樂教學的過程,促進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個性化發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策略;有效開展策略
在學生綜合能力普遍提升的當代社會,學生具備的一項技能就是音樂技能。成為具備具有音樂核心素養的專業化人才,成為當代教育教學的主要目標。因此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在當代小學學科教學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探索小學音樂教學有效開展策略的必要性
1、符合學生音樂課學情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發揮,符合當前學生的學情特點,小學生性格活潑開朗,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對于學校音樂課充滿著濃厚的興趣,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其對于音樂的熱情很高。因此,抓住學生的學情特點,對其進行音樂教育,符合學生的年齡層次和發展特點,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2、有利于學生素質全面發展
小學教育,講求素質的全面發展,音樂教育是小學教育中的必備課程,音樂素養是學生必備的基本素養,在小學的音樂課堂當中,學生對音樂的學習關系到學生音樂素養的全面發展,因此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發揮,對于學生來說十分有必要。學生課業負擔較重,在日常的學習生活當中,較少有時間專門進行音樂方面的學習,因此小學音樂課堂成為學生音樂素養提升的主要陣地。其次,專業的音樂學習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普通小學生家庭承擔不起,因此,只有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發揮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學生的音樂素養。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現代社會,音樂技能成為學生在社會上立足的一種技能,音樂才能的發揮成為學生學習、工作、生活的加分項,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陶冶情操。
二、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開展策略
1、轉換教學理念
想要創新小學音樂課程,首先要從理念的轉換開始。
首先,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教師由原本的課堂主導者變為學生的引導者。適當加以點撥學生,主要以引導學生自由思考為主,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思維能力。在音樂教學中,給予學生充足的自我展示時間,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也能夠改善學生經常出現的內向、怯場等問題。
其次,教師也要注意不要太過于將課堂交給學生,考慮到小學生正處于好動好說的時期,缺乏對自己的約束力,如果不對學生加以管束,可能會導致課堂毫無秩序,之后的教學也將很難開展和進行。
最后,要根據教學內容來制訂教學規劃,比如在學習耳熟能詳的音樂時,如《粉刷匠》《小白船》等,教師可以引導會唱的學生大膽上臺展示,不對學生多加限制,讓學生盡情演唱,在學生表演完成后給予柔和的語氣糾正其不足之處,也要同時表揚學生的優點,滿足學生的成就感,便于學生接受并進步。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觀念也要重視起來,許多學生會認為音樂課就只是在玩鬧,從而導致對音樂的重視不足,也無法更加深入地進行理解學習。教師應當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領學生了解音樂的歷史,感受音樂的魅力,明白音樂也是一門深奧廣袤,值得深入學習的知識。
2、創設音樂情境
圖片、視頻、音樂都是構成情境的要素,小學音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已知和未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進行音樂的學習。音樂情境的創設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其形式直觀、生動,學生可以在這樣的情境中展開對音樂知識的學習,能夠提升理解知識的速度和審美素養。小學音樂教師在制作幻燈片課件時,利用插入動畫、調節音量、增加音效、設置幻燈片順序等方式可以增強學生對作品的理解,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掌握了歌曲的精華,讓學生感受到更多的樂趣。
例如,在講解《七子之歌》這一課的時候,筆者就指導學生通過欣賞圖片和視頻進入音樂情境。筆者使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了澳門回歸的視頻,激發學生的興趣。精彩的視頻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視覺的沖擊中感受澳門回歸的場景,仿佛回到了澳門回歸的那一天,這樣的課堂更有生命力。這時候,教師可以演唱《七子之歌》,還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的音頻,讓學生跟唱。這種視聽結合的課堂讓學生感受到更多的快樂,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增強了審美體驗。
3、拓展教學內容
在新課改背景的引領之下,不只是小學音樂教學思想需要改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內容也要在課本素材的基礎上有所豐富、有所創新。因此,作為新時期的小學音樂教師,便要在掌握教學大綱的基礎上,立足教學計劃,發掘生活中與音樂相關的教學素材,搜集網絡中與音樂相關的教學資源,以有效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也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獲得知識視野的開闊,更進一步推進小學音樂教學向更深層次發展。
例如,在組織小學生學習“過新年”時,除了帶領學生傾聽和學唱《龍咚鏘》《新年好》《小拜年》這幾首春節氛圍濃郁、喜慶感十足的新年歌曲之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講一講新年的由來,講一講新年的傳統習俗,如貼對聯、拜年、吃糖、給壓歲錢……并伴著音樂鼓勵學生說一說自己家在過新年時有什么特別的講究,如媽媽說“福字”一定要倒著貼,媽媽說初一早上的餃子一定要爸爸來煮,奶奶說過年的時候不可以說不吉利的話……同時還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組織學生了解一下西方國家“新年”——圣誕節的慶祝方,如吃火雞、裝飾圣誕樹、唱圣誕歌、寫圣誕賀卡……以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使學生在音樂課上不只能夠學習音樂,還能夠獲得知識的積累與眼界的開闊,實現小學音樂課程與多元知識的完美結合。
4、完善評價機制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對于評價機制的制訂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教師喜歡用打分的形式來評價學生,以選擇同樣的曲目讓學生依次演唱來打分,這種評價模式雖然可以鍛煉學生的專業歌唱能力,但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自由發揮空間,對于處在思維活躍期的小學生,小學階段正是擁有各種新奇想象的時期,不應對其多加限制,讓學生成為單純的模仿機器。對此,當前的教學應重視評價的多元化,要求在評價中進行創新,真正起到評價的作用。比如,在對學生考核時,考核曲子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這樣便于學生選擇到適合自己的曲子,發揮出自身良好的狀態。在學生演唱完畢后,也要給予學生自由闡述時間,引導學生說出自己選這首曲子的原因,以及在演唱中融入了自己的什么情感等,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心中所想,便于進行客觀評價。
還要制訂不同于教師的學生之間互評的制度,同齡人之間的相互評價可以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進步,也給予學生更多的發展空間。以《蝸牛與黃鸝鳥》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采用手勢舞的方式帶領學生一邊唱一邊做動作,發展學生的手腦協調力,學生可以在學習完成后與同桌互相表演,互相評價,評價的點可以是動作、旋律、節奏感等,讓學生發現對方身上的閃光點。比如,有些學生歌唱得好,但動作不到位,有些學生動作好,但唱歌不在調子上,這都可以使學生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三、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教學與學生的人身發展以及未來發展大有關聯,想要為學生提供積極的幫助,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根本上帶領學生理解音樂的本質,感受音樂的魅力,從而達成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審美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的目標。在創新教學的過程中,落實新課改的教學方針,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國家培養優質的素質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季麗麗.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途徑[J].文淵(中學版),2020(5):59-60.
[2]扎吉木色.淺談小學音樂教學的方法[J].南北橋,2020(2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