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艷華
摘要: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小插圖不容忽視,靈活運用這些插圖會為我們的語文課堂帶來意外的驚喜。教師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全面掌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小插圖的大作用,從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目的。鑒于此,本文對小學語文教材插圖有效利用策略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材插圖;有效利用策略
教材插圖生動有趣,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對教材插圖的有效利用,可以充分發揮插圖的作用,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課文內容。有效利用插圖,還可以讓學生認識更多的文字,因為學生對插圖比較感興趣,可以通過插圖間接地去認識一些文字,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和學習能力。
一、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插圖的主要特點
1、教材插圖位置審美化
插圖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視覺觀察效果。通過對部編小學語文教材插圖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采用多種編排方式,靈活、創意地安排插圖位置,使插圖畫風更有童趣,從而更加契合學生的審美感受。在教材目錄的位置就設置一些重點課文的插圖,從而使學生一拿到教材就可以初步了解整冊書目。教材插圖位置還有一個很大的創新,就是插圖出現在一整頁上,使插圖成為文字的重要背景,有效增加教材的親和力。
2、教材插圖風格中國化
人教部編版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兼顧教育與文化的傳承,使教材插圖風格更中國化,包含多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體現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信。在繪畫技巧上,人教部編版教材插圖主要以水彩畫、水墨畫的形式展現,如《鳥鳴澗》配圖、《江南》的插圖,這些插圖色彩明亮、生動形象,不僅可以營造詩意、唯美的意境,而且又契合兒童的視覺審美。此外,教材插圖還蘊含多種中國文化元素,如京劇、剪紙、民俗、傳統手工藝等,這些傳統文化元素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文化自信。
3、教材插圖內容生活化
少一些煩悶,多一些童趣。部編小學語文教材在選用插圖時,堅持以兒童的目光去審視,選擇一些貼近兒童生活的素材,進而使小學語文教材充滿著童真童趣。此外,教材插圖內容緊跟時代,將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課程表、火車票引入插圖中充分體現出大語文的教學觀念。
二、小學語文教材插圖有效利用策略
1、深化理解感悟
在編選教材時,采用多樣化手段、藝術化形式來烘托課文、強化效果的重要性。繪畫、雕塑等藝術作品具有的直觀沖擊力、豐富表現力,能夠使英雄人物的形象更加立體化,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的對課文進行理解與感悟。
例如,《狼牙山五壯士》課文插圖選用的是當代畫家詹建俊創作的油畫作品。這幅油畫是詹建俊于1959年為剛成立的中國革命博物館創作的,是一幅表現中國革命軍事歷史題材的作品。這幅油畫抓住了五位壯士跳崖前的瞬間動態,用豪放粗獷的筆觸,把人物和太行山的造型結合為一體,把五位壯士堅強威嚴、氣壯山河的偉大氣概表現得淋漓盡致,悲壯中透出一股大義凜然之氣,容易將學生帶入崇高神圣的境界。
2、突破重點難點
與課文文字相比較,圖片更加形象和直觀,插圖將抽象的語言變為具體的畫面,將難以理解的問題變得簡單明了,解決了學生讀不懂文章的問題。教師可以合理使用插圖,在圖文結合中,讀文賞圖,以圖解文,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重難點。結合“小插圖”開展讀寫訓練會使學生產生更多的學習體驗。教師要為學生布置明確的讀寫任務,使學生可以將觀察的內容落實到實踐中,實現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
例如,在教《七律·長征》一課時,我就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紅軍翻越大雪山的場景,想象長征途中的艱難險阻,利用影像資料把這首詩詞演繹成動人的圖畫,用自己的語言寫一寫“紅軍不怕遠征難”的畫面。畫面中冷暖相間、情景交融的景象,一下子就把學生帶進那氣勢恢宏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再配上激情洋溢的朗讀,使學生的視野和想象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完全沉浸在“萬水千山只等閑”的情境之中。學生的想象空間隨著詩詞內容的深入學習而不斷延伸擴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通過讀寫結合,自然而然理解了紅軍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這種通過觀察插圖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是幫助學生理解詩意、培養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3、培養創造能力
人教部編版語文教材的一大特點是以主題組織單元,每篇文章相對獨立又互相關聯。
例如,六年級上冊的《少年閏土》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讀完全文,一個活潑伶俐、見多識廣的農村少年形象躍然紙上,而“我”與閏土兒時那一段短暫卻甜蜜的情誼也一直令人難忘。文章第一自然段月夜刺猹的畫面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就像一幀定格的照片凝固了生活中的一個瞬間。我適時布置學生選取自己最喜歡的一張照片仿寫片段,學生都寫得言簡意賅,情趣盎然。“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是遠遠不能夠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的。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訓練重點是“走進魯迅專題”,我就做了綜合性學習。引導學生串聯本單元小插圖的做法,不僅體現出單元教學重點,而且體現單元環節的創意設計。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對小插圖進行改編處理,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我引導學生抓住《少年閏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這些課文中的插圖仔細觀察,圖文對照,抓住四篇課文中的人物動作、神態、語言進行深度解讀,了解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的關愛和同情,對舊社會的憤恨和仇視,從而走進了魯迅,了解他以筆為武器,戰斗一生的偉大事跡和人民對魯迅先生的深切懷念。對此學生學得意猶未盡。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運用插圖,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全面考慮到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習能力、接受能力,通過識圖使知識條理化、規律化,加深語文知識的內在聯系,使學生愛上插圖,愛上語文。
參考文獻:
[1]胡英龍.淺談小學語文插圖與教學[J].數字化用戶,2018,24(50):157.
[2]杜成敏.提高小學語文插圖教學有效性的對策探析[J].中華少年,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