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下,要求教師轉變傳統教學模式,采用靈活多元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英語、掌握英語口語并應用英語口語。本文從教材角色的角度出發,通過將角色融入、卷入、植入口語課堂,來創造高效英語口語課堂教學,為高效英語口語課堂教學通過教學模式優化參考。
關鍵詞:英語口語;高效課堂;高中;教學模式
結合當前教學背景來看,英語口語課堂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們在英語教學中較為注重對學生“聽”“寫”能力的鍛煉,而忽視了“讀”“說”的重要性,導致英語教學出現“重寫輕說式”的現象,缺乏灌耳音等教育環節,這讓很多高中學生用語聽說能力不足。再加上很多教師側重書面教學,開展“盲目封閉式”語音訓練,嚴重影響了班級學生的整體口語水平。很多學生在沒有掌握英語口語技巧和能力之下,面對“說”英語就會表現出缺乏興趣、沒有掌握、不會應用等現象,對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影響深遠。
一、融入角色,引導學生大膽說英語
融入角色指的是通過教師對教材理解,引導學生“進入”教材角色,體驗、模仿教材角色。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課堂口語游戲,讓學生融入教材的氣氛,激發學生興趣,產生說英語的欲望,達到會說英語、大膽說英語的目標[1]。
首先,教師可以從生活的角度出發,融入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生活化英語,例如,“Today is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Now take a look at the video prepared by the teacher for you, and then tell your feelings”老師播放慶典視頻后,鼓勵學生用英語說出他們的感受,充分激發學生“說”的欲望。
其次,教師可以創設游戲,融入游戲情境。例如在英語單詞教學中,學生不太愿意跟讀,我們可以來“碰地雷”,在一個詞下放一個地雷,這個詞是不能讀的,如果學生不小心跟讀了,就是踩到雷了。大家一起數 one two three bomb,向他砸過去。這個游戲有趣,氣氛也好,學生在玩中學,特別是可以提高后進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靜態教學和動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反應能力,也激發了孩子們想說英語的興趣,加深了學生對單詞的印象。
二、卷入角色,引導學生掌握英語口語
在朗讀式卷入中,開展朗讀式訓練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英語記憶力[2]。
例如,在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每天進行20分鐘“English reading time”,可以選擇朗讀課文及單詞,也可以跟讀錄音、碟片、倍速英語鏈接或相關App軟件。為了達到口語訓練目標,英語老師可以設置“Who wants to be the reading leader?”等激勵措施,每一天重點發現在“English reading time”中表現優異的學生,成為第二天的“reading leader”,帶領大家一起朗讀英語,激發高中生大聲“讀”、大膽“說”英語的積極性。
在續說式卷入中,重點為教師與學生的口語交流,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用“填空”的方式,來補足教師說出的句子,如教師講授完定語從句后,老師可以點到某一個學生問“You know the girl who()”,以輕松愉悅的方式,引導學生多“說”英語,會說英語。
在問答式卷入中,課堂中教師與學生們的交流可以充分營造出真實的英語口語環境,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關注度。通過問答,教師還可以圍繞學生的英語能力,靈活設計問題的難度。例如,在問及學生喜歡的運動時,如果學生的口語水平較高,教師可以提問“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s?”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自主回答;針對英語口語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問“Do you like to play football or long jump?”讓學生做出選擇性回答。通過此,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信感,還能促進學生積極性、主動性提升。
三、植入角色,幫助學生應用英語口語
《新課標》中提出:英語課程應該對主題意義的探究視作教與學的核心任務,并以此整合學習內容、引領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融合發展。“植入角色”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具備口語興趣、基礎能力后,將所掌握的英語知識應用在“說”中,在生活與學習中不斷實踐,從而達到鍛煉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在高中英語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中融入傳統文化、典故等內容,讓學生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異與融合。
例如,在學習“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課題時,教師在講解節日與慶祝活動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積極的用“說”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例如,教師可以通過一個節日故事帶入課題。隨后將課堂分為三個環節:環節一“Expla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festivals”,主要內容引導學生講解中西節日的異同;環節二“Traditional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festivals。”主要內容為組織學生說出中西節日背后的含義,此環節教師著重講解中華文化;環節三“Chinese traditional allusions。”教師通過為學生播放中華典故英譯版,讓學生讀出或說出典故的內涵與精神,此環節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文化意識、文化自信及民族精神等。
結束語:
綜上,英語口語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但是結合目前教學現狀來看,“盲目封閉式”口語教學、“重寫輕說式”現象頻頻發生。為此,本文提出融入角色、卷入角色、植入角色的角度出發,幫助學生大膽說英語、掌握英語口語、應用英語口語,讓學生喜愛英語口語,愿意主動學習、應用英語,創造高效英語口語課堂。
參考文獻:
[1]李治中.高中英語口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校園英語,2018,(24):79-80.
[2]劉三忠.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研究[J].瘋狂英語(教學版),2017,(8):16+51.
本文是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中小學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高效英語口語課堂的教學模式研究”(GDSSXX2021016)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尹碧玉(1987--),女,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第三中學高中英語教師,英語中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