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國慧 李德路
摘要:閱讀是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與每一門課程有著密切的聯系。數學作為一門以數字為主要內容的學科,具有較高的邏輯思維,因此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性和自主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能力;提升
前言:
因為數學是一門以數字、邏輯學為主的學科,所以很多小學生都認為,閱讀應該被納入到語文、英語這兩個學科。這其實是一種思維誤區。數學教師應從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培養其閱讀意識和興趣,從閱讀、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語言的嚴謹和魅力,使學生了解數學的重要意義,并能為將來的學習提供更好的條件。
一、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分析
1.1閱讀意識不完整
從總體上講,大部分的小學生都不知道數學中的閱讀是多么重要。學生覺得,只要能記住數學方程式和理論,并且在提問的時候注意到問題就可以了。但是在回答問題時出現錯誤,他們往往會把它歸咎于注意力不集中。事實上,正是因為學生的數學閱讀水平較低,致使學生無法正確地領會這些問題的含義,從而在回答時產生了錯誤的認識。如果學生不能正確地認識到這一點,就會嚴重地影響到今后的學習和理解。
1.2在數學閱讀教學中缺少引導
由于年齡、判斷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因素的影響,使學生在數學閱讀中的運用和技能難以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歸納。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對教學工作的改革和創新是尤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數學教師常常忽略了對學生主體性的認識,使學生失去了對數學閱讀活動的參與,制約了學生的發展,從而使學生的閱讀水平降低。長此以往,學生會形成一種惰性的學習習慣,對教師的依賴性,使學習態度變得消極。
1.3數學閱讀環境不存在
好的環境能使人集中精神,培養正面的心態。小學語文閱讀一般都是以圖畫和文字為主,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對小學生很有吸引力,對閱讀有濃厚的興趣,并能促進學習效果。但是,數學是基于一個簡單而又嚴謹的命題,因此從直觀上講,題目和問題都顯得很無趣,學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對它失去了興趣。每一個字的含義和詞語的含義都不明確,或是對問題的含義倉促地理解,就會出現許多問題。另外,由于數學教師缺乏良好的教學環境,教學內容并未引起學生的注意,導致學生對數學的閱讀視而不見,甚至對同一種類型的問題也會視而不見,甚至會忽略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二、如何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水平
2.1在教學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促進學生對數學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一種很有吸引力的東西。如果對它感興趣,那么只需要付出一半的努力就能獲得兩倍的效果。因為數學屬于數理范疇,所以很多學生在面對大量的數字時會產生厭倦感,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為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必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把知識點直觀地呈現出來,豐富課堂氛圍,引起學生的興趣。數學閱讀的興趣既能促進學生的認知、學習效果,又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發現與探究,還能促進學生的求知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例如,在“觀察物體”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鮮明的性格特點和好奇心,營造一種氣氛,激發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首先,教師要準備一些不同的毛絨玩具。學生一見到毛絨玩具就會激動,注意力會被吸引,學習的興趣和愿望也會得到極大的提高。教師將毛絨玩具放在講臺上,讓學生舉手參觀。然后教師在黑板上記下問題,并在玩具的四個側面繪制了一個直觀的地圖,讓學生能夠正確的做出回答。學生通過各個角度觀察玩具,就會對教師的提問進行正確的回答。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這種引導,既能豐富課堂氛圍,又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又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加深對知識的領悟,從而達到教學效果。
2.2從問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
正確、有效地運用這些知識,不但能解決目前的問題,而且能為以后的問題提供豐富的經驗。閱讀也要有特定的方式,才能真正地體現出閱讀的有效性。小學生的思想意識尚處在初級階段,其分析和判斷能力尚不健全。所以,大部分的小學生在小學數學閱讀中都會出現一些方法上的失誤,從而影響到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正確、有效的閱讀方式對于提高小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提高學習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問題和推理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讓學生對問題的重要程度做出判斷,并得出正確的答案。這種方法既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又能促進學生的思維和邏輯性。
比如,在學習“乘法表”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應用題來進行分析推理,分析問題的成因,教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式,讓學生了解什么信息是有用的,哪些是沒有用的,并記錄下來。所以,在數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實例來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夠從有效的閱讀中獲取有用的數學知識,從而理清問題的解決方法。最后我們將會發現,學習如何有效地運用數學閱讀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2.3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是一種很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如何高效地閱讀,培養好的閱讀習慣,才是最關鍵的。越早形成一個習慣,就能得到更多的知識。小學的數學知識是學習數學的基礎,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數學閱讀習慣是最好的養成的。但是,小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一般較差,因此要養成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就需要不斷地進行數學閱讀的訓練。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通過交流討論,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數學閱讀,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學生的自主性,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比如,在學習《兩、三位數的加減法》時,可以利用課堂上的互動來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習慣。如,三個孩子比賽跳繩,小紅跳了45個,小奧比小紅多跳36個,小明比小奧少跳30個,問小奧跳了多少個?正如這種應用題,學生需要反復閱讀,了解哪些人的數量更多,哪些人的數量更少。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將會仔細對問題進行閱讀,逐漸了解問題的關聯,并且將正確的方程式列出來。因此,教師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水平,還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加深對數學的認識,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閱讀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為改善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要讓學生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虞新偉.以讀助思 以思促學——淺談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數學之友,2020(12):62.
[2]謝學宙.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途徑[J].天津教育,2020(16):69-70.
[3]王寒冰.“四問”提升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名師在線,2020(20):18-19.
[4]陳輝玉.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例談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20,6(5):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