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

【摘要】本文結合廣州版小學英語教材的教學案例,闡述如何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元素,從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其形成必備的安全意識和發展其綜合素質方面入手,將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融入課堂教學,發揮英語學科的育人功能。
【關鍵詞】小學英語;人文素養;核心素養;育人功能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英語課程的人文性,指的是英語課程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能夠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人文性的核心在于“人是目的”,強調教學要關注人的情感和精神發展,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等,最終完善學生人格。從教學目標看,英語教學的人文性最終是要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
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要有一個內化于心、外顯于行的過程,需要教師不斷地引領學生從感知到理解而后認同,最終自然地成為其行為表征。
人文性包括三方面:課程和教材中的人文性內容;教學中滲透人文性的內容,也包括教學方式的人文性;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下文主要從課程和教材中的人文性內容著手。廣州版英語教材的單元話題、文本或插圖中顯性或隱性地包含的人文元素無處不在:禮貌的交際用語、友好待人的交際氛圍、規則的社會公德、積極健康的學習態度和生活習慣等。教師應深層解讀教材的話題、文本和圖片資源,挖掘、開發和拓展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元素,立足課堂教學,抓好課外延伸。這樣才能讓課堂很好地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課堂來源于生活,再回歸生活,服務于生活。
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下面結合廣州版英語教材的內容設置、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規律,在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其形成必備的安全意識和發展其綜合素質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一、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2014年3月,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指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包含了養成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廣州版英語教材中顯性或隱性地包含了很多這方面的素材,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對其加以梳理和利用。
例如,六年級上冊Module3 Health,整個模塊的主題是Health,分成兩個Unit,分別是Unit5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和Unit6 The secret to good health。其中,Unit5是發生在學校的場景,學生Jiamin胃痛,學生Ben和Janet關心Jiamin 的身體情況的日常對話。教材中的重要插圖和短語是常見的一些疾病,病因及治病的方法。Unit6文本中描述的是普通老人Mr Li,他80歲了,看起來僅有60歲。為什么呢?因為他一直堅持著健康的生活方式。教材中緊緊圍繞著“Health”為主線展開。因此,在本模塊的教學中,教師在教學語言知識的同時,應適時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某教師在教學本模塊Unit6 The secret to good health第二課時時,設計了以下教學活動:先通過If you are happy這首歌導入課文,并讓學生初步感知了本課人文素養的核心:健康最重要的秘訣就是每天都保持心情愉快。
然后,教師可以借助PPT的圖片素材,通過學生們的“頭腦風暴”,回答“How to keep healthy?”學生自己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更進一步滲透了健康的秘訣。(如圖1)
接著,回到教材文本中,教師拋出問題:“Mr Li is 80 years old but looks only 60.Because he knows the secrets to good health. What secrets?”四人小組合作完成圖表,并層層遞進,補充更多的健康生活方式的細節。(如圖2)
在拓展應用環節,教師整合模塊兩個單元的情境,創設了日常生活中“生病了去看醫生”的場景,讓學生根據圖片自主選擇病人和醫生,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角色扮演。(如圖3)
A:Doctor, doctor…
B:Come in. What's the matter?
A:I have a headache.
B:Let me check up.
A:What should I do?
B:First,you should________________.Second,___________. Third,____…
A:Thank you, Dr.xx!
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親身體驗了醫生和病人的角色,不但習得了知識技能,還在模擬情境中培養了人文素養,潛移默化地進行了要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基于對模塊各課時內容的整體解讀,找出了看似零散內容之間潛在的關聯點和共同點,挖掘了教材圖片中的細節信息并加以整合利用,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開展語言教學和操練,在引導學生運用語言的同時,直觀地開展了要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的人文教育。
廣州版小學教材中有關生活習慣培養的內容還有很多,比如,三年級下冊Unit4 Is it in your schoolbag?的文本中提醒學生要養成及時收拾個人物品的習慣;四年級下冊Module2 Daily routine中兩個單元的文本中都涉及了制訂合理的作息時間表,等等。這些文本都是人文素養培育的良好載體。在處理文本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提示、引導等方式提醒學生注意和發現這些信息,并由學生自主辨識評判,最后結合學生自身的生活體驗、課內外實施等實踐活動,將生活習慣的培養真正落實到實際操作層面。
二、樹立學生必備的安全意識
小學生的安全教育是一個全社會關注的問題,安全教育人人有責。現在有的小學生連基本的家務都不會做,更別說生存技能的發展了。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家強”,這樣的狀況亟待改變。教師應合理利用相關教材內容滲透勞動教育,滲透各種生活能力和安全意識教育。
五年級下冊M5 Safety,整個模塊都是安全教育的滲透。編者的意圖很明顯,是希望教師在英語課堂中滲透安全教育,希望教師能充分利用教學的主陣地——課堂。在課堂上,教師不僅對學生傳授英語知識,還適時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例如,Unit 9 Be Careful ! 文本內容的場景發生在家里,編者通過四幅圖呈現出居家可能出現的安全事故。
圖一是Ben靠近滾燙的開水;圖二Ben用鋒利的刀在快速切菜;圖三Mrs Webb踩在濕漉漉地板上,差點摔倒;圖四Ben主動拖干凈地上的水。
某教師充分解讀了編者意圖,認為編者特意選取以學生熟悉的場所——家,作為背景,以學生經常會碰到的和做的事情為素材,以簡單的對話和圖片為依托,呈現了居家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英語課堂不但要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更要在文化教育中讓學生樹立強烈的安全意識,落實安全措施,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教師對U9 Be Careful !這課進行了文本重構,將“我要煮面條”作為主線,用一個完整的煮面條過程,把文本內容的語言知識和勞動教育、安全教育、人文素養的培育巧妙融合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首先展示做面條的實物,學生出于好奇復習或學習了詞組:a(small electric)pot,a cutting board,a knife,some vegetables,some hot water,some noodles。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出了課題:“We are going to cook noodles today.And we are going to learn Unit9 Be careful ! today.”在學生好奇和期待的眼神中,開始了一節真實有趣的課堂教學。
接著,教師邊演示做面條步驟,邊用英文說出每一步和要注意的安全事項,不斷在真實情境中輸入本節課的重點語言知識,為后面的拓展輸出作鋪墊。
1.燒開水:boil the water.Don't run near the hot water. You'll get hurt.
2.切蔬菜:請一個學生示范切蔬菜,其他學生和教師提醒:Don't cut the vegetables too quickly.The knife is sharp.You may cut yourself.
3.把食材放進開水中:Cooking can be fun.通過下面條的過程,讓學生融入煮面條的真實情景中,讓學生感受到煮面的樂趣,樂中學、學中樂。
4.板書:在等待面條沸騰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列表的方式,把剛才“煮面過程”中涉及的單詞、短語、句型等,逐一讓學生復述,教師板書。學生不斷循環鞏固新知識,在情境中從感知到理解,再到運用,逐漸內化。
5.拖干地板:dry the floor.
面條熟了,讓一個學生拿碗裝面,但地上有積水,提醒學生watch out,you may fall down!并讓另一學生拖干地板:dry the floor 。
6.分享面條Shares the noodles with the pupils.
7.作業:為家長做面條,邊做面條,邊用英語說出步驟和安全注意事項,并拍照或錄視頻,請家長把照片或視頻發到釘釘上。讓學生做到learning by doing,通過語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這是一節英語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的英語課。整節課的教學活動一直圍繞Be careful展開,通過展示一個真實的煮面條的過程,對煮面條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做了細致的解讀和形象的演示。讓學生從中學到英語語言知識,感受到學習和勞動的樂趣,也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和自我保護意識。在這節英語課堂中,教師將安全教育在生活場景中潛移默化地輸送給學生,做到“潤物細無聲”,引導學生遠離安全事故。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文本知識再到運用的過程,從而達到了最終內化于心的目的。最后,還讓學生回家煮面條給父母吃,并用英文說出每個步驟和安全注意事項。這樣的活動設計既引導學生在課后自主進行口語訓練,又將安全意識的人文素養培育延伸到課外。(如圖4)
廣州版英語教材中還有部分單元設置了培養安全意識的話題,比如,五年級下冊M5 Safety U10 How to stay safe涉及過馬路、戶外活動、在學校等如何讓自己保持安全的內容。這些文本內容都需要教師深入解讀教材,聯系生活并作合理引導。
三、發展學生全面的綜合素質
教師要關注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廣州版英語教材在內容設置上很好地滲透了這些理念。這讓教師的教學又有了很大的發揮空間。
比如,四年級上冊Module 4 Activities的教學內容是關于空閑時間的活動的相關詞匯和句型,包含了do some reading、watch cartoons、listen to music、have a picnic、draw a picture、water flowers、clean the room、go running等內容,這些詞條包含了德智體美勞的內容,隱含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理念。
某教師在上此課時,在導入環節提出問題:What do you do when you have free time?讓學生“頭腦風暴”,復習學過的動詞短語go shopping、visit my friends、do housework等,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其分類為study、sports、housework、amusement,既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又為后續的教學活動作好鋪墊。
最后的拓展活動中,教師延續教材中Activities話題,讓學生先自主設計他們的Activities,模仿文本編寫對話并展示。此外,還要提醒學生,活動設計既要關注學習,又要勤做家務;既要鍛煉身體,又要培養審美情操,享受每一件事情,體驗不同的生活美,爭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如圖5)
本節課的教學中,無論是導入還是拓展活動,教師都反復強調空閑時間的活動要多樣化,從意識上引導學生關注德智體美勞的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得益于教師對教材整體深入的解讀,對單元間的文本的分析和整合,以生為本,充分挖掘了教材中隱含的人文素養培育要求,始終將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理念貫穿課堂。
四、結語
學生期待通過英語學習不僅學到英語國家的知識,還學習到其它方面的知識,包括為人處世、人生哲理、品格發展、思維認知、風趣幽默等各方面的知識。小學英語教學不僅要關注其工具性,也需要關注其情感目標和人文性,將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融入課堂教學,發揮學科育人功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自尊、自信、自強的有文明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人。
參考文獻:
[1]陳文明.小學英語教學人文性的缺失與回歸[D].南京師范大學,2016.
[2]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教育科學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下冊[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4]教育科學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上冊[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5]教育科學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下冊[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6]張南,魏福生,邱爽.大學生人文素養[M].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