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荷




[摘 要]思維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把習作中各級主題的關系和相關的層級表現出來,能夠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增強學生習作的興趣和信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選擇主題、積累詞句、謀篇布局、拓寬思路等,這樣讓學生形成習作思維,獲得表達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10-0088-03
思維導圖,又名心智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一種簡潔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將思維導圖運用在寫作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理清創作的思路,指引學生寫出真情實感。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是創造性活動的關鍵。
一、傳統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第一,一些學生的寫作缺乏主題,不會整合寫作素材,表達能力不強。第二,學生缺乏對自身情感的挖掘,不能用文字完全表達自己的情感。第三,學生缺乏在日常生活及自然環境中尋找寫作材料的能力,缺乏發現話題、討論話題的能力,有些學生在拿到作文題后不知如何下手,無話可說。因此,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從根本上解決小學生寫作難題成為必然要求。
二、思維導圖在寫作教學中的優勢
寫作文要有一定的思路,把握行文思路才能使作文條理清晰、主題鮮明。在作文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有其獨特的優勢:首先,思維導圖一目了然,思路清楚,有助于小學生寫作;其次,運用思維導圖進行作文教學,學生接受度較高,可以通過寫寫畫畫表達想法;第三,思維導圖的使用能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思考表達。
三、思維導圖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依靠思維導圖選擇主題
小學生的習作經驗較少,詞匯積累匱乏,因此,直接寫作對學生而言有難度。為提高寫作水平,讓學生能夠順暢地寫作,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發散思維,認真地思考身邊的事情。通過思考,學生找到寫作的方向,進行習作立意,并從中選取適合自己寫作的主題。
以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列。在教授《貓》《母雞》《白鵝》時,教師課前讓學生根據文章內容自主繪制思維導圖。在完成教學后,組織學生進行“我的動物朋友”習作,讓學生參照之前繪制的思維導圖,以自己想要描寫的動物為核心繪制一張思維導圖,要求學生注意寫出動物的外形、叫聲特點、生活習性、動作特點以及與人的關系等。這樣,學生習作的素材就很豐富,思路也很清晰了。
(二) 依靠思維導圖進行詞句積累
小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有賴于詞句的積累與運用,思維導圖是詞句積累的有效方法。教師可讓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歸納詞句,然后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參與主題活動,運用詞句,提高對詞句的理解和積累能力。例如,在教學寫作“小狗”這一主題的作文時,教師讓學生們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分別討論寫作方向,可以發現每個小組的討論內容有所不同。雖然是圍繞同一個主題,學生卻能找到不同的關注點。然后,教師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思維導圖。最后,組員共同討論,并填寫小組思維導圖,如圖1。每個學生都要在小組討論中思考并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可以讓他們在小組合作中積累相關詞句。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還可以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維模式,幫助學生正確使用關鍵詞句,使其能迅速形成合理的寫作思路。
(三)依靠思維導圖指導謀篇布局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借助思維導圖,使學生清楚地把握文章的結構,從而正確地引導學生進行寫作。例如,教學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等,旨在讓學生領略祖國各地美麗的風光。課堂上,教師可充分利用思維導圖讓學生掌握寫景文章的結構。以《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為例,教師先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畫出課文的思維導圖,然后根據思維導圖去學習課文內容,總結課文結構以及寫作順序。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發現,作者按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順序對小興安嶺不同季節的景色進行描繪,從而繪制了有春、夏、秋、冬四個分支的思維導圖(如圖2),由此厘清了本文的寫作思路。此后,教師再利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進行寫作,學生就會知道如何有條理地對文章進行謀篇布局了。
(四)依靠思維導圖拓寬習作思路
思維導圖還可以拓寬學生的習作思路。以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的習作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對學生進行引導,圍繞“身邊”“有特點”“人”這幾個關鍵詞,啟發學生進行思考、交流。比如,看到這個作文題目你想到了身邊的誰,為什么會想到他?他的哪些特點讓你印象深刻?這樣,由人及事,慢慢地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豐富作文的內容。如,學生寫《我的媽媽》,就要先畫出思維導圖,再寫作。首先,在白紙的中心畫一個媽媽的圖像,代表了文章的主題;接著,把主題詞(我的媽媽)寫在中心并圈畫起來,由中心出發,圍繞主題寫出4~6個跟主題有關的內容(如:外貌、工作狂、愛打扮、不干家務、怪脾氣、關心我的學習等等),可以用不同顏色的分支發散,越有創意越好;最后,學生根據思維導圖進行寫作。如圖3所示,學生提取了媽媽“嘮叨”的性格特點作為寫作的中心,繪制了思維導圖,并從思維導圖中得到啟發,掌握了全篇文章的結構和主旨,明確詳略的內容,從而在清晰的思維框架中更好地、更有效地拓寬習作思路。從實踐來看,大部分學生都能夠通過思維導圖,使作文敘述自然生動,結構緊湊,重點突出,詳略得當,文字間流露出真情實感。
此外,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和信息進行歸納和總結,使知識、信息形成結構化的系統,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積累和掌握。例如,在開展以“我們的校園”為主題的作文指導時,教師可讓學生用思維導圖,根據“人”“景”“物”勾勒出校園需要描繪的主要部分,然后從這三個關鍵部分進行分支,列出校園中不同的風景、人物和事件,如圖4所示。最后,學生可以根據列舉的內容進行擴展和想象。在實施此思維導圖時,必須特別注意讓學生對日常生活和校園事物進行具體的積累和觀察。同時,教師要注重多與學生交流。學生在畫好導圖之后,就可以進行構思,寫出豐富有趣的作文內容了。
綜上所述,在習作教學中,習作的主題是思維的切入點,也是思維導圖的中心點。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寫作,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將思維導圖和教師提出的教學任務有機結合起來,能夠有效地發揮導圖的具體化、可視化作用,幫助學生理清寫作的邏輯,促使學生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象,提升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與自信心。所以,思維導圖是提高習作課堂效率的重要方法。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做好作文教學已經成為當今語文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要注重思維導圖的運用,通過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選擇主題、積累詞匯、謀篇布局、拓寬思路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為學生的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 參 考 文 獻 ]
[1] 李秀麗.助力閱讀教學 讓語言與思維齊飛: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名師在線,2021(22):6-7.
[2] 姚淑敏. 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長文章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21.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