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琴
摘要: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和精神家園,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政治課程素材,為高中政治課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高中生是祖國的希望,要承擔起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高中政治課要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上進行中國優秀文化的吸收,發揮出政治課程的育人功效。教師要發揮文化潛移默化的作用,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要改變學生的行為,讓學生有良好的政治學習習慣,教師的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不斷研究高中政治的教育素材。
關鍵詞:高中政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策略
引言:
教師要重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根據國家的要求進行對學生的價值培養,樹立學生證的三觀,為政治課提供教學導向。我國要抓住教育機遇,滿足人們精神層面的需求,高中政治課要為國家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實現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打破教學的困境。教師要在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認知情況上,帶領學生全面深刻的進行政治課程的學習,為學生樹立一定的教學目標。
一、把握傳統文化教學方向,培養學生政治思維模式
教師要把握思政教育的本質,要完善思政課程,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教師教學要堅定中華優秀文化的立場,對高中政治課進行深入分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保障。思政課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教師要把握住教育的規律,進行思維方法的建構,推動思政課程的發展,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政治學科的知識進行梳理和整合,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文化底蘊,讓學生有一定的民族自信心,促進高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傳統文化是現代教學的熱門話題,教師要不斷改進思政教育的方式,在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的同時,加大宣傳優秀文化的力度,構建優秀文化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結合的系統知識體系。
例如:在學習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六課《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征》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傳統文化的相關節目,如:《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典籍里的中國》、河南的節氣系列節目等,向學生展現我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借助素材案例,讓學生小組討論分析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文化形成的原因,并分析這些文化對我們的影響。且讓學生從中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民族文化自豪感和歸屬感,樹立文化自信,自覺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向世界展現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傳統文化也分優秀和落后文化,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保持文化自信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辯證思維能力,發現文化的雙重作用。發揮優秀文化的作用,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促進高中生的全面和個性化發展,引導學生豐富自身的政治文化體系的同時,形成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實現自己的理想。
二、從學生角度出發進行政治教學,強化學生傳統文化認同心理
文化和政治是相輔相成的,教師要發揮自身的能動性,讓政治課變得豐富多樣,中國優秀文化生命力強大,教師要拓寬學生的思政思維,讓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權。學生要積累政治文化的知識儲備,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政治學習中,發揮學生思維活動的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學習學科知識的、構建學科知識體系。
此外,教師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創新教學方式,不斷分析學生的學情,將傳統文化進行相應的備課,使自己的政治教學變得生動多樣。教師可以對政治的教學設計進行初步預設,讓學生進行政治的預習,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可以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活躍學生的政治課堂氛圍。
例如:在學習高中政治高三人教版《我們的民族精神》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身邊的道德楷模,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不同進行因材施教,把握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教育原則,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指導。教師要注重學生思想政治的實踐,讓學生將文化進行融合,做到知行合一,了解民族精神的內涵和原因。教師要給學生的實踐結果一個明確的標準,建立嚴格的懲罰機制,讓學生的活動更加規范。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評價,讓學生有傳統文化認同感,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專業和理論的綜合評價,帶領學生完成高中政治的教學計劃。
三、開展豐富多樣的政治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
教師要深入解讀優秀文化的內涵,挖掘政治課程的資源,進行相互補充。核心價值觀是學生發展的精神紐帶,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承擔意識,教師要為學生搭建實踐的平臺,健全實踐機制,貼近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保持高中政治的學習熱情。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心理規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思考和政治知識的遷移,將政治當中的傳統文化上升為自己的自覺行動,達到教育的目標。
例如:在學習高中政治高三人教版《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時候,教師要精選傳統文化的內容,精心設計政治課的導入環節,可以借助多媒體的運用,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了解到祖國的偉大。學生要能夠識記文化傳播的途徑和大眾傳媒的作用。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知識的講授,把握高中政治的內在邏輯,學生要能夠對政治知識進行知識體系的構建,能夠學以致用,理解中外交流的意義。教師要讓學生弘揚傳統美德,帶領學生參觀烈士陵園,投入到社會實踐當中,銘記歷史,感受中國文化的歷史悠久,提高學生內在的品質。教師可以利用班會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政治的文體活動,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傳統文化的意識,增強學生的文化自行和文化自覺。引導學生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享用者、創造者、傳播者和弘揚者。
結束語: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關注高中生的關注點,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教師要明確教學大綱的目的,根據政治制度的文化素材,使得學生更容易接受,加深學生對社會發展的認知。教師要合理整合政治教材,將傳統文化關聯的教學內容提煉出來,可以通過板塊教學與高考試題進行銜接,讓傳統文化得到充分的展示。教師要調動學生的政治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情感。
參考文獻:
[1]安麗華.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研究[J]. 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2,(03):24-25.
[2]王文風. 高中政治教學創新模式[J]. 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No.133(01):88-89.
科教創新與實踐2022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