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德坤
摘 要:隨著電子商務行業的快速發展,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需求發生結構性轉變,中等職業學校作為電子商務領域重要的人才孵化基地,人才供給不能完全適應企業的用人需求。文章在分析電子商務專業現有產教融合模式的基礎上,提出基于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的產教融合模式,以點帶面,以實戰引領教學,在課程體系、教學模式、評價模式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培養。
關鍵詞:產教融合;電子商務;人才培養
引言
電子商務專業是市場營銷、物流、計算機、金融等相關專業融合而成的一門交叉學科,目前各類院校已經紛紛開設電子商務專業,不同層次學校實行分類分級制定人才培養模式,在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下進行不同程度的校企合作。傳統電商專業浮于表面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生就業和企業的用人需求,校企間實質性的合作較少。2019年天貓雙11電商節,2684億元人民幣,餓了么與阿里經濟體的底層和數據打通,近200個本地生活商家由口碑餓了么“引薦”,直達天貓雙11會場。城市青年正在成為本地生活行業“深度用戶”,由“深度用戶”帶來的電商飛速發展,迫使學校和電商企業、實體企業三者進行深度合作。而作為為企業輸送專業人才的職業院校,也需要積極地探索新的產教融合模式,學校在探索過程中完善自身的課程體系和師資力量,優化自身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現行職業院校產教融合模式分析
目前,職業院校在新一輪產教融合中面臨不少的問題,職教人就校企合作模式進行著各種研討,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產教融合模式有“四位一體化模式”[1]、“教學型公司模式”[2]、“雙對接、雙師資、雙證書,多方向就業模式”[3]、“校中店模式”[4]、“雙元協同育人模式”[5]、“創業園模式”[6]。雖然各種模式提法不同,但核心仍然是由學校提供免費的創業場地,企業入駐進行項目孵化。而各種模式有各自的特點和適應的環境,以下就三種典型模式進行介紹。
1.四位一體化模式
“四位一體化模式”是在《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背景下,構建“專業理論課程+專業技能課程+企業項目課程”的課程設置框架,將校企合作的范疇從某個獨立的企業擴展到整個電子商務產業群,學校根據學生的技能特點在學習完專業基礎課程后,學生被劃分到不同的真實工作崗位中,以項目的方式實現教學、實踐、培訓的一體化整合。教學活動從課內延展到課外,通過項目將最新的實戰技能滲透到課堂內。
2.教學型公司模式
教學型公司指的是職業院校借助企業的資源和人才,讓企業導師和學校教師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學校成立創業產業園,將企業的設備、人才直接進駐園區,按照企業的標準、制度去培訓和考核學生,同時植入企業文化、團隊建設等軟實力。學校鼓勵校外電商人才帶著項目進駐學校創辦公司。此模式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思想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打下堅實的理論和技能基礎,而企業高水平的專業團隊的進入增強了教師團隊的實力,高水平團隊引領、高水平人才輸出、高水平品牌打造,提升了職業院校的社會影響力。
二、現行產教融合模式存在問題
目前各所學校與企業都在積極探討校企合作的模式和合作具體內容,但仍然有一些外部和內部因素制約該模式的發展,導致產教融合在具體項目的執行和落實上未形成良性互動。因此文章分析現行產教融合存在著以下的問題:
1.企業后期合作的積極性不高
因為校企合作前期企業需投入一定的人力和店鋪、賬號等流量資源,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后,需進一步促進企業的資源投入。但賬號或者網絡個人店鋪從開店到后期持續發展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產生經濟效益受到宏觀環境、企業自身、消費者市場等多方因素的制約,往往企業在此過程中因收效較慢等原因影響企業后期投入合作的積極性。而如何在產教融合中有效刺激企業的工作積極性也是學校需要解決的問題。
2.師生創業熱情不高
首先,職業院校教師大都來自各大高校,畢業后一直從事理論教學,有創業和企業經驗的教師鳳毛麟角,實際操作經驗的缺乏,導致教師在主觀上并不看好創業項目,創業項目必須等到課后完成,課后家庭和事務性工作需花費更多的時間成本去做項目調研和項目計劃書。其次,創業以團隊合作的形式開展,教師在固定的圈層中尋求志同道合的合作者難度也很大。
對于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想從事創業、開店、賣貨、直播的學生很多,一旦企業要求學生長期在,某一個固定崗位上以企業標準每天超8小時工作,工作的持久性對學生的個人能力是一種嚴格的考驗,對學生沒有有效的懲罰措施,最終導致學生漸漸喪失電商創業的熱情。
三、探索產教融合新模式
高校對電商人才的培養側重于科研方面,培養的人才方向為研究型、管理型。而職業院校對人才的培養集中在應用型、技能型方向,培養出來的學生可以直接到對應的工作崗位上崗,不同的人才培養方向,決定中職電商專業的發展必須以產教融合的方式進行,文章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對不同的培養模式進行整理分析,提出在現有基礎上以電子商務為依托,以點帶面面向產業群的產教融合模式。
1.電子商務產業集群概念
所謂電子商務產業集群是指隨著電商產業的蓬勃發展,供應鏈、產業鏈不斷擴大,為了擴大市場份額、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電子商務涉及的實體行業企業,例如旅游、婚慶、設計、服務等企業在自身的發展壯大過程中,自發形成的以電子商務手段為媒介的集聚體。
2.依托產業集群的產教融合模式
目前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產教融合的企業包括阿里巴巴下游的服務提供商、自有品牌廠商、教師創辦的企業。而依托產業集群的產教融合,合作的企業分為線上和線下,線上企業方向為新媒體運營、視覺設計、短視頻拍攝、直播、網店代運營;線下企業合作方向為物流、傳統媒體廣告、自有品牌廠商。中職學校針對不同的方向與企業合作發開課程、編寫工作活頁、培養師資,將真實的工作場景融入到人才培養模式中,根據學生特點在第一學年學習完專業基礎課,第二學年學生在完成企業輪崗后,根據自己對崗位的理解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深入學習某一方向技能。以下將從課程設置、實戰教學模式、師資培訓、多元過程評價角度闡述基于電商產業群的產教融合模式。
結語
隨著商品貿易活動的多角度深層次發展,新零售的興起,企業加大新媒體網絡投入,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發生結構性轉變,由低端到高端、單一企業到面向電商產業群。中職院校作為基層人才源頭,扮演著關鍵角色,在人才培養上應與時俱進,積極探索適合市場、企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專業的良性發展。而基于產業群的電子商務人產教融合模式,正是以市場為導向,就業為目標,在課程、師資、教學模式共同作用下,為社會培養優秀的電子商務人才。
參考文獻
[1]金微,宋潔.產教融合模式下電子商務課程實踐教學研究[J].電子商務,2019,5:79-80.
[2]郭炬 賈林平.新形勢下深化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教學型公司探討[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9:54-56.
[3]韓國威.高職院校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以長江職業學院為例[J].經營與管理,2019,12: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