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姿宇
摘要:在核心素養下,數學教師需調整思路,對教學目標和任務加以完善,同時要學習各種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將其靈活應用于實踐之中,以便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要挖掘學生潛力,通過有效引導改變其學習的方式,使之自主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并在此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數學;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前言
在高中數學教育中,教師需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并深入研究新高考制度,然后圍繞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優化教學模式,以此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從而有效突出其主體地位,不斷增強他們的綜合能力,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
1映照核心素養分析高中數學教育問題
1.1 理論灌輸情況依然存在
高中是學生人生中比較關鍵的時期,很多教師為了讓學生多學一點、多記一點,都會努力為他們講解各種知識,也會布置各種類型的題目讓他們練習,以便起到鞏固基礎的作用。但是,這種偏重于理論灌輸的方式并不適用于所有人,那些本就自制力很強的,也有明確目標的學生,會認真聽講,并按照要求進行思考和練習,而數學水平本就不好,且缺乏自律性的學生,在課上會覺得十分枯燥,很難消化教師所講的理論知識,也不樂于配合教師的引導。在這種情況下,課堂氣氛會比較沉悶,學生的學習熱情無法被完全調動,教學效果往往十分不理想。
1.2 教學方法創新力度小
進入新的時代以后,新型教學方法不斷涌現,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全新的思路。但是,在實際應用中,教師們往往會因為經驗不足而出現失誤,也會因為使用不當而影響教學進度,所以即便有心創新教學模式,也總是有諸多顧忌,最后都會選用比較保守的、出錯幾率較低的模式,導致創新力度較小,學生們在課堂中的地位、角色等變化也不大,最終的教學效果也與預期不符。
2基于核心素養優化高中學生數學學習方式
2.1設計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合作
在數學課上,高中教師還可以設計實踐活動,并鼓勵學生合作,讓他們通過動手操作得出相關結論,或是建構數學模型,以此強化他們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綜合應用能力,輔助提高其核心素養。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數學建模的主要步驟》設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圍繞生活化問題“一個十字路口處的綠燈每次亮起后,會保持15秒的時間,那么,當綠燈亮的時候,在直行道上會有多少汽車通過這個路口”進行合作探究,此時學生需先在小組中列出與建模有關的幾種影響因素,并提出合理的假設,如“所有通過路口的車輛長度相等、前后車之間的距離相等、綠燈亮后車輛都是由靜止狀態勻加速啟動”等,然后可嘗試畫出草圖、列出表格,并使用字母列出數量關系式。待模型建立后,教師可先進行客觀分析,看總體條件是否合理,若無明顯問題,就可以讓學生根據已建立的模型,利用課余時間到一個十字路口進行觀察和記錄,然后對照模型,看是否有誤差,再據此進行優化和改良。在此期間,學生們會親歷學習知識、理解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更加高效地掌握建模方法,有助于激活其思維、強化其實踐能力,并不斷提高他們創新和解決問題的水平,繼而推動其數學核心素養的穩定發展。
2.2依托翻轉課堂學習
高中學生本就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且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可以學習的渠道與路徑也越來越豐富,故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借助各種新興的網絡媒體、網絡平臺等設計翻轉課堂教學方案,使得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權,在探究中逐步建構知識,從而不斷強化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例如,教師可以圍繞《雙曲線》設計引導任務,且可以將任務融入到PPT或者微課視頻中,然后分享到微信群或班級論壇中,要求學生自主下載并觀看,據此分析雙曲線的定義、標準方程,同時嘗試解決具體問題,再總結一下個人的收獲,于課上分享和討論。當學生討論結束后,數學教師需展示提前準備好的練習任務,讓學生依據自學所得進行解答,并據此判斷其知識掌握情況,明確易錯點和重難點,并于總結環節進行強調和梳理,便于學生及時查漏補缺,建構更為完善的知識體系。以這樣的方式學習,學生會對相關知識產生深刻印象,也會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有助于促進其核心素養的不斷提升。
在講解雙曲線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使用幾何畫板畫出雙曲線的圖示,通過一個中心點畫出直線,再繞成圓或橢圓,學生在這種實踐中能夠分析觀察總結出三者之間的關系,之后教師帶領學生根據圓、橢圓和雙曲線的方程式的差異展開討論,讓學生掌握三者之間的聯系。除此之外,在《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與直觀圖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物體的三視圖,加深學生對柱體、球體、錐體三視圖的掌握,幫助學生從物體的想象思維過渡到立體圖形的描繪中,并聯系生活中的實際物體,突破教學的難點與重點。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思考效率,幫助學生準確的找出正確答案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的利用互聯網資源為學生延伸與補充相關知識,尋找適合高中生認知水平的課外知識點,擴展學生的知識儲備,為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2.3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索
問題是數學的靈魂,也是啟發學生思維、輔助學生探索的關鍵,因此高中數學在講課過程中,可以創設問題情境,以此調動學生興趣,同時喚醒他們的探究欲望,然后為其預留時間供其自主探索,從而使其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探究。例如,在《周期變化》一章時,數學教師可以使用電教設備展示一幅鐘表圖,要求學生思考:“鐘表上的三根針都有其固定的運行規律,比如時針每 12 個小時轉一圈,分針每 1 小時轉一圈,這種現象有什么特征嗎?”以此引導學生說出“周期運動、重復運動”等名詞,接著可給出周期函數的定義,然后提出具體問題引導學生計算和思考:現有一個定義在 R 上的奇函數 f(x),其滿足 f(x+a)=f(x) , 當 x ∈ a/2 時 , f(x) 已 知 , 求f(- 17/4a)+f( 11/5a)的值。然后要求學生根據剛學習的概念展開分析和探索。在此過程中,學生們不僅需要聯系此章節的主要原理,同時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也需要聯系第一冊中《函數的奇偶性與簡單的冪函數》的內容,再次回顧奇函數的定義和性質,然后通過分析和計算得出最終成果。而教師要在學習自主計算時觀察他們的計算步驟、流程,分析其運算思路,并據此判斷他們對新舊知識的掌握情況,最后再根據他們的學習成果給予其針對性點評,從而不斷完善其學習思路、深化其記憶,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在自主思考和探究中高效地掌握所學內容,并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以此推動其核心素養的發展。
結語
高中數學教師要以導代教,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為其提供廣闊的學習平臺,使之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并通過合作互動、交流分析形成完善的學習思路,同時要給予其自由的空間,鼓勵學生創新創造,在拓展、實踐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繼而順利實現數學學科的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呂向紅.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高中學習方式的變革與創新探討[J].知識文庫,2020(04):163-165.
[2]馬小燕.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2):33-34.